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上期展訊我們提前贈送展覽福利,不知道大家是否被獎品砸中️。但這場展覽經過好物小隊親身驗證,關於當代攝影如何激發思考?這期,我們一起來看這6位來自中國和德國的藝術家是如何闡釋的


隨波逐流/逆流而動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這是一場關於攝影立場的展覽,藝術家用照片和視頻作為媒介,以不同方式對圖像實施了干預。以顛覆的藝術手段,探究其工作方式的界限,他們用障眼法制造了懸浮和幻覺效果。這種戲劇性的呈現,是為了更準確地對我們周圍的圖像世界作出回應。通過作品讓參觀者去思考當下的問題,極具探討性。

01設置即立場,行為即態度

■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當天,策展人曾翰進行了本場展覽的介紹,其實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非常不一,在這場展覽上作品可看出藝術家對於當下的思考,用攝影和錄像來戲謔地、有時甚至諷刺地評論我們現在的城市生活及其城市化的視覺形態。他們將建築空間視為社會的一種表達,與現有的城市秩序一起工作,顯示了我們城市形狀的差距,質疑我們所看到的和想當然的東西,暗示著容易被忽視的東西。所以,這是一場非常理性,非常客觀,但同時又是一個虛構的現實主義的展覽。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展覽的前言引發了思考“想象一下,您是一位攝影師,必須走到外面的世界拍攝新的照片。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外面」?

「新」的照片應該具有哪些特點?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所有的一切已被拍攝下來,聯網的影像照片源源不斷低沖刷著一切。在這樣一個時代裡,攝影緣何成為一種藝術手段,如今我們願意為哪些問題找尋答案?又該如何去找尋?


02打破邊界,攝影從不被定義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拍照僅僅是為了記錄,誰說攝影師只擔當記錄的角色,看完這次展覽後,你會發現攝影師的視覺和想法完全顛覆了常規的形態,他們把自己的身體也參與其中,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視角,這就是當下攝影。


塞巴斯提安·斯圖夫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住宅系列》

德國藝術家塞巴斯提安·斯圖夫(Sebastian Stumpf)的作品“住宅”系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創作,這個系列中每一個圖像作品都把自己的身體放置在景觀空間中,與城市空間、都市交通和路人產生了聯繫。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住宅系列》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住宅系列》

藝術家現場說:“這是我在日本旅行拍到的街道,我架好相機後,自己走入畫面中間,我在夾縫裡拍攝整個景觀,其實每一個作品裡都有一扇門象徵我可以走多遠或進入更多未知的空間。”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頂峰系列》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頂峰”系列 #7》

2016,46×69cm


在他的創作中,高樓間的防火縫隙、正在關閉的車庫門和擠在混凝土建築之間的樹木,都被藝術家用於他親自實施的小型干預活動。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水窪》,2013年

視頻投影, 10:09分鐘, 有聲


甚至是親身躺在街道的小水灘中,小編真的有點忍不住要想問問藝術家,這該如何呼吸呢。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泰陽·昂洛拉託 &尼科·克雷布斯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火》,影像6′45″,2014


這個作品在展覽正門位置也放了一個8個木盒子組成的藝術裝置,看著屏幕的建築物被燒燬,感覺有點毀滅主義的念頭,後來再到另外一個展區看到這些建築物的前方都有一個建築結構的鐵架子,才明白原來藝術家利用錯位視覺,製造了一場大火。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海德大街之二》

“建造柏林”系列,2017

52.2×63釐米


策展人介紹說:他們的作品原理其實並不算特別複雜,就是通過挪用生活中常見的景象比如屋樑、煙火呀這些,利用空間透視,使得拍攝對象真假難分,藉此創作出一幅幅幾近完美的圖像謎語。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展覽現場


陳維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新樓》局部


陳維的作品是一系列關於城市建築景象的攝影,是關於對“新城”的想象,藝術家通過蒐集整理,並重新規劃搭建,將景物從繁複的背景中孤立出來,使事物於現實的語義中更加明晰。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洛斯特大酒店》 ▲《新漆》局部


他的作品真的很容易讓人進入到他架構的情節中,虛幻又迷離。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樹》


曹斐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展覽現場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是把物化人,重新虛構出了一個城市。在這個城市重新構建出心中的場景,最後以二維方式呈現,這虛構主義與現實的反差很不一樣。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La Town》系列


這作品是由定格拍攝影片以及靜態攝影照片製作成,更令人震驚的我們在展覽現場所看到的攝影作品中人物與場景全部都是微縮模型。據說這個虛擬世界裡小人模型和樓房模型的比例都是1:87,相當Mini喔


■《La Town》系列

La Town 原本是一個傳說,它最早出現在歐洲,後來以海市蜃樓的姿態消失在亞洲。因此,藝術家也創作了La Town,這個因宇宙摺疊不斷穿越蟲洞的小鎮,而且這座城市將有一間“夜間美術館”,僅在夜裡開放,裡面展出各種與“黑暗中”有關的事物。這應該是一則關於現實的、歷史的、虛幻的和藝術的城市寓言。藝術家的腦洞真大,可謂是天馬行空!


黎朗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早聽聞黎朗老師摘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本年度大獎“刺點攝影獎”桂冠,有幸這次在廣州當代美術館的新展中能看到他的參展項目是《某年某月某日》( A Long Day of A Certain Year)。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某年某月某日》系列作品


《某年某月某日漫長的一天:在兩個不完整的描述體系中的現實》中的圖像,來自於黎朗乘坐高鐵在北京和廣州往返的旅途,透過車窗拍攝的鐵路沿線景觀,以每分鐘拍攝一張照片,景觀包括了中國從南到北,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場景。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展覽現場


在火車上黎朗通過交流, 採訪這些不同身份的人,讓他們口述自己的生活和所面對的社會現實。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視聽空間現場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黎朗老師把這些社會景觀圖像壓縮在“一小時”這個單位時間裡面, 並把這些志願者的講述聲音以一種錯 位的方式進行並置與重疊,最終成為這部以五臺投影儀播放的錄像裝置作品。


■ 《某年某月某日》系列作品

假如你可以停下心來把它全部看完了的話,你的感受會非常的深刻。


03 藝專訪TIME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Q:好物君

A:黎朗


Q:這次所展出的作品,對於你來說有什麼感受?


A:我的作品會根據空間不同而進行觀展體驗的佈置,內容也會進行調整,讓觀者站在它的前面去凝視照片上的細節,感受它們的氣氛。當你走進展廳的時候,其實會有另外一種感受,也就是說你會被時間推著走。


■ 《某年某月某日》系列作品

如果你是一個攝影師,你永遠是站在一個攝影師的角度去想問題,該如何拍好一張照片,拍其實是一個動作而已。但是,如果你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我是要去做這件事的話,你會就感到有一種更開闊的一個視野在其中。


■ 《某年某月某日》系列作品


從不同人的口述體系中來呈現我們身處的現實,以及在這片土地上不為人們關注的景觀和個體。黎朗老師說“這樣做出來的作品會有其他緯度的東西加入到其中,這時候我覺得有很多的可能性在裡面。”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 展覽現場

這次展覽的主題「干預」兩字讓小編感觸很深,它是一種對當代事物質疑的態度,常態中不起眼的東西,其實可以讓人思考更加深層。


藝起逛|看完這場展覽,腦裡有種被重刷的感覺

隨波逐流/逆流而動-當代攝影干預

展館:廣州當代美術館

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2月23日

地點:廣州市珠江新城華就路273號首層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