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2018年3月,正是芒市全力衝刺脫貧摘帽“最後一公里”,確保脫貧摘帽關鍵時刻,接近50歲的水海雲同志依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組織的任命,來到省檢察院掛鉤的芒蚌村忙碌奔波起來。“每天最早投入到工作中的人,每天休息最晚的人。”這是芒蚌村鄉親對他的評價,駐村的兩年中,他常常都是白天忙工作,夜晚忙入戶,就這樣村民都說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左二:水海雲


  村裡的條件和省院天差地別,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就是臥室,水海雲帶著省檢察院領導的重託來到芒蚌村,克服條件艱苦和水土不服的問題,為補足自己農村經驗的不足的窘境,他與村幹部和老隊員虛心請教,經常夜裡深入困難群眾家庭,與他們攀親交友,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建檔立卡戶寸代然的母親由衷感嘆:“自從水老師來到芒蚌村,我們日子才能過的好嘍。”在接到資助上學款和書包、文具的芒達小組孤兒何元宵激動的說:“叔叔,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好好上學”。多麼真摯的一句童音,水海雲卻不好意思的擺擺手,笑著不說話。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建檔立卡戶白永然本人因患甲亢為弱勞動力,緬籍妻子患淋巴結核等慢性病,父母年老缺乏勞動力,又要養一小孩,白永然本人覺得脫貧無望意志都變得消沉起來,水海雲連續將近一個月每晚來到白永然的家中,認真為他規劃好發展措施,讓他從養殖業入手,找到村裡面的養豬能手,手把手教白永然養豬,並拿出資金幫助購買豬仔,鼓勵他與兄弟聯合種植烤煙7畝,2019年白永然收入增加2萬餘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鄉村的田埂地頭,經常可見水海雲和村民打成一片的情景,但作為駐村的第一書記首要任務就是狠抓軟弱渙散整頓工作,形成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他協助配齊村“兩委”班子,著力解決班子不團結、軟弱無力、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努力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建強戰鬥堡壘,領導黨員學習黨章黨規,為全村黨員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習與主題黨日活動,村裡黨員政治覺悟明顯提高,黨員先鋒堡壘作用也開始發揮起來,村裡的黨員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先鋒隊。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2月3日,水海雲驅車從昆明趕往芒蚌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堅守在防控一線。在入芒蚌村5條道路上設置卡點,對過往行人測量體溫並登記信息,勸返非本村車輛和人員。一方面加強對返鄉人員的隔離監督,並發動群眾打掃衛生,一方面在村組主要路段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安排村裡黨員在卡點24小時值班,嚴格對進村人員進行提問檢查、登記和掃描出入二維碼。同時,組織與芒市海關、芒市工商聯駐村隊員為各個防疫點捐贈物資。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水海雲與海關、市工商聯掛包保單位工作隊員定期討論研究貧困戶幫扶措施,根據每戶貧困戶的貧困原因、身體情況、自身意願等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協調省檢察院20多萬元資金用於掛包幫扶的貧困戶及其它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協調13萬元資金為困難群眾更換傢俱、廚具及生活必需品。協調8.7萬元資金為芒蚌小學新添購置桌椅和287套學生校服,如今51歲的水海雲,常常因為群眾的“瑣事”而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卻樂在其中。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水海雲用一句簡樸的話語道出了他的人生價值觀,對於水海雲來說,“第一書記”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雲檢•播報】芒蚌村來了一位“老黃牛”——第一書記水海雲

雲南省檢察院新媒體出品

策劃 | 王翠雲 楊健鴻

監製 | 肖鳳珍

來源 | 省檢察院芒市駐村扶貧工作隊

聯繫(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