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陪朋友看過了東門遺址,沿著東關街一路逛過去,他問左手邊的這座老宅,為什麼叫街南書屋?我說你就望文生義唄——位於街南邊的一座書屋罷了。翻看東關街的歷史,建園之初,園主人還真的就是取了這麼個名字,只是後來的機緣巧合,改成了“小玲瓏山館”,不過後人還是習慣這麼叫,也算是應了主人的初心。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這所庭院,是在清雍正後期,安徽祁門籍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倆所建,迄今已近三百年。依據馬曰璐《小玲瓏山館圖記》所述,馬氏原有居所在東關街北,“房屋湫隘,塵市喧繁,餘兄弟擬卜築別墅,以為掃榻留賓之所。近於所居之街南得隙地廢園,地雖近市,雅無塵俗之囂,遠僅隔街,頗適往還之便”。於是鳩工經營,刪芟蕪雜,掘井引泉,點綴樓臺,三年有成。“將落成時,餘方擬榜&其門為街南書屋,適得太湖巨石……甫謀位置其中,藉作他山之助,遂定其名小玲瓏山館。”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歷經兩個多世紀的風雨,園子裡的原物,大多朽蝕坍塌了。在做東關街區修復的時候,依據李鬥《揚州畫舫錄》、張庚所繪《小玲瓏山館圖》、馬曰璐的《小玲瓏山館圖記》,按照當初的整體佈局,在原址進行復建。友人的目光果然很“毒”,站在街邊,盯著大門兩邊的牆磚,來來回回地反覆在看,我在一邊調侃:“怎麼,又發現什麼寶貝了?”他一邊搖頭,一邊嘀咕:“不簡單,不簡單!每一塊都是‘官磚’哎!”真的佩服友人的眼力,看得一點都不差。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牆上的這些磚,熟稱“銅錢磚”,由明清時期的官窯燒製,每塊都有“銅錢”樣的標記。在東關街修復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古建築修舊如舊,從周邊收購了大量過去老屋拆卸下來的舊磚,再進行遴選。僅在街南書屋修建的過程中,就用了12萬塊這樣的老磚;迎著東關街的這面牆上,砌有3萬多塊。這面“銅錢磚”牆,也成了東關街上的又一景觀牆。當然,復建這樣的牆,得用心講究的人,才會這麼做;藏在其中的奧妙,也得細心深究的人,才能看得出來。為什麼一條老街,有人走馬觀花,半個小時就逛完了;有人走走停停,半天還沒看結束?如果前者算是品味的話,那麼後者的目光中,透出的更是品位。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朋友甫一跨進書屋大門,立馬為門廳裡的風雅裝飾所折服。看著書架上的一排排線裝書,試著抽了兩本下來,一邊翻看,一邊用胳膊肘撞撞我:“這是真的哎!這是真的哎!”“噢!你以為我們是擺個書殼糊弄人的呀?”他怎麼也不敢相信,園子裡面竟然會有餐飲。我便再次調侃:“你別忘了,餐飲也是文化喲!去年的10月31日,我們揚州,已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了哎!”你還別說,遙想當年,在這個園子裡,還真的有過若干次的飲宴雅集。清乾隆時期,這裡是揚州文壇上,詩文活動的一個重要中心,留下了許多經典唱和。如今,市裡的一些的文人雅士,也喜歡匯聚於此,偶爾在朋友圈裡,看到他們站在桌邊揮毫,或是端著酒杯吟誦時拍的小視屏,心底總會生起一份暖暖的慰藉——揚州這座城市,就應該有這麼個範。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當初的園主人,人稱“揚州二馬”的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可是儒商的代表人物。他們以鹽為業,家資豐厚;而且勤敏好學,擅長詩詞;樂善好施,廣交朋友,可謂譽滿江淮。當時多位詩書畫的泰斗,往來於其府邸。諸如沈得潛、全祖望、杭世駿、厲鶚、阮元、金農、高翔、汪士慎、鄭燮等,在此結為“邗江吟社”。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初到揚州時,就暫住在馬氏兄弟小玲瓏山館的七峰亭,並將其命名為七峰草堂,自號七峰居士,為之寫下“綠揚風裡雪堆成,樸笠沾衣玉骨輕,看到月明溪水動,不須天上問飛瓊”的詩句。類似這樣的佳話,還有許多。兄弟二人攬才納士,興學濟困,牽頭承辦各種文化活動,街南書屋自然成為當時的一個集散地。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進入園子,我最喜歡的,還是東南角的小玲瓏山館,一座相對獨立,精緻秀美的園中園。從月形的圓門走進去,迎面是一汪池水映月,水面嬉戲著兩隻黑天鵝。池水一週是迴廊,東北角是叢書樓。這座樓中的藏書,曾經有十萬多冊,《清史稿》稱之“藏書甲大江南北 ”。馬氏兄弟與賓客於此考輯刊鈔、校勘審印,其裝幀精絕的古籍,當時被稱為“馬版”,先後編審過《宋詩記事》《遼史拾遺》《經義考》《字鑑》等著作。朝廷纂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向民間徵集秘籍孤本,馬家獻書776種。乾隆爺為表彰其跡,專門賜予《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這在其時,可謂榮莫大焉。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西南角的一座兩層小樓,名曰看山樓,是園林中的一處待客之所,深受馬氏兄弟的垂愛,在他們各自的《街南書屋十二詠》中,都有專門寫看山樓的句子。馬曰璐的是:“隱隱江南山,遙隔幾重樹。山雲知我閒,時來入窗戶。”馬曰琯的是:“我有山中心,不得山中宿。愛此兩三峰,憑欄肆遙矚。”從二人的詩句中可以看出,在這幢小樓上,可遠眺江南諸山,近觀城中樹冠,應該是園子南邊最高的建築。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康熙年間翰林院侍讀徐用錫,曾在這裡撰寫《看山樓記》,通篇一氣呵成,行雲流水,流暢自然,瀟灑飄逸。這幅行書手卷長約628釐米,高約26釐米,據說有人在北京的某個藝術品拍賣會上見到過。現在,如果能這裡掛上這幅作品的影印件,那就更妙了。從這兒,可以看出馬氏兄弟內心的高潔,身為鹽商,須於俗人俗事當中遊走,但非自己的意趣所在,當初建此小樓,就是祈求喧囂中的一片淨土。可以想象,閒來登樓何事?看山、觀景、賞月、煮雪,興之所至,揮毫潑墨。有機緣受邀登樓者,多為飽學才人,有道之士,與兄弟二人對酒當歌,留下了多少文壇佳話。

除了這座相對獨立的小院,園中還有紅藥階、透風透月兩明軒、石屋、清響閣、藤花庵、覓句廊、澆藥井、七峰草亭、梅寮等,並稱為街南書屋十二景,都依據原先的史料記載,進行了復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園子的西門口,增設了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書房”,無人值守全自助,24小時“不打烊”,現有圖書3200餘冊,涵蓋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歷史軍事、生活百科等多種類別。室內古樸典雅、簡潔舒適,便於市民休閒閱讀。在東關街的街南書屋,嵌入這麼一個市民書房,又讓友人的眼睛為之一亮:“揚州,不愧為揚州!就是不一樣!”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園子的南半部分,做成了明清院落式主題精品酒店,通過空中連廊,與西邊的“長樂客棧”融為一體,統一對外經營。由於風格傳統,環境優雅,隨著個性化出行比例逐步上升,旅遊者的體驗需求愈加多樣化,與市區其它的精典民宿一樣,多數時候,這裡的客房,也是“一房難求”。

【紀實文學篇】夜閱街南書屋(作者:揚州安民)

和友人約定,下次來揚州,就住在這裡!一起應應景,把酒唱和,不醉不休!

文 字:揚州安民

圖 片:焦有亮 魏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