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一、导言

2019年2月20日,远方信息(300306)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由于两年前耗资约10亿并购的企业——维尔科技,业绩严重不达标,2018年度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6亿元,导致上市公司巨亏约5亿元。

加上2017年度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两年合计金额已高达7亿元。一场轰轰烈烈的并购,将远方上市以来的积累的利润,全部清空。

资本市场震惊之余,也给出了相应答复。一年之内,股价腰斩,最低点的总体市值不过16亿左右。曾经的科技新贵,彻底沦落到垃圾股的行列。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二、远方信息的资本经营之道

不少财经媒体在总结远方资本市场失利原因时,总是归罪于实际控制人潘建根的投资眼光太差。那么睿掌柜眼中的潘老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谱写远方的资本经营之道呢?

(一)“向内求”与“向外求”

潘建根并非一介草莽,相反他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少年学霸到浙大老师。后辞职创业,白手起家。利用在浙大积累的技术,抓住机缘,在LED检测设备上闯出了一条路子。得益于杭州滨江区政府大力扶持科技企业的发展,抓住天时和地利,远方在2012年成功登陆创业板。这一路走来,潘建根勤勉敬业,在其擅长的光电领域,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事业顺风顺水,但他也养成了一种傲气,颇有些睥睨天下英雄的味道。

上市之后,伴随全球LED产业发展周期,远方光电主业也到达瓶颈,上市公司被迫面临转型。潘建根在杭州创投圈子里厮混已久,决心向外求索,选择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来寻求突破。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在睿掌柜看来,以2015年为分水岭,远方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状态:在这之前,其经营重心放在向内求索,通过内生式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之后,无论是实体经营还是资本经营,其重心转向对外求索,通过并购来提升热度、推高市值。而在核心团队的打造上,远方却存在很大不足。无论是管理团队、技术研发团队还是资本团队,始终没能成型。由此,也极大的限制了远方对外投资并购、谋求转型的发展路径。性格决定命运,格局影响人生。潘建根过于自我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与核心团队的融合。

(二)歧路难行

远方信息的主业是LED检测设备的制造和销售。为转型升级,潘建根提出"大检测"的概念,在识别和检测的相关领域进行投资和并购。其投资的领域十分宽泛:壹基因主营基因生物检测,红相科技主营红外成像识别检测,维尔科技主营指纹识别检测,慧景科技主营轨道检测。潘建根利用上市公司投资并购不断对外造势,并将上市公司简称由“远方光电”更名为“远方信息”。

但核心资本团队的缺失,使得远方对外投资并购之路,格外崎岖坎坷……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2015年,远方现金出资3600万,投资红相科技。后通过换股的方式,红相科技装入金盾股份。看似投资成功,获利颇丰,没成想远方在金盾的股权上又踩中“巨雷”。不算资金成本,还倒亏超过500万。

2016年,远方3亿现金加7亿换股,合计出资约10亿,并购维尔科技全部股权。当初这笔交易,杭州投资圈里很多人就不看好,纷纷指出维尔科技是“水货”,溢价太高,存在较大风险。但潘建根却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维尔科技是“阿里系”投资的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来打脸,维尔的指纹识别技术在移动互联设备上根本打不开局面,传统的市场份额又很快被新技术所替代。维尔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成了一个泡沫,连累远方在资本市场出尽了洋相。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2017年,远方又现金出资约7000万,并购新三板上市公司慧景科技。但由于管理不善,新老股东内斗,一年之内慧景科技业务停滞,还被交易所强制摘牌,双方对对簿公堂。这场交易彻底暴露了远方核心团队的孱弱。资本市场开始质疑远方发展“大检测”战略的可行性,并大幅度调低对其估值。

而2016和2017两年,远方共发行了两期员工持股计划,也受到波及。按照当前股价,其潜亏比例皆已超过50%,被迫延期,员工怨声载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检测”这个概念在市场面前就如同一个肥皂泡,不攻自破。各个公司虽然都和检测存有一定的关联,但客户千差万别,技术整合更是千难万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伴随“商誉暴雷”,远方终被打回原形,又跌落到“20亿俱乐部”的行列。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另外睿掌柜认为:远方信息在2018年计提6亿的商誉减值准备的做法,其实是非常聪明的。这在行内俗称“洗澡”,看似破罐子破摔,实则是在市场底部出尽利空,为来年做准备。远方信息的市值已基本触底,把已存在的潜亏一次性全部暴露,2019年又可以轻装上阵。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潘建根股权质押比例低,没有爆仓风险。另外远方信息身处创业板,也无法卖壳,潘建根只能做好准备,等待来年新的行情和出手的机会。

三、“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王守仁,别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阳明心学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其漂洋过海,东渡日本,成为明治维新时期的主流思想。一本《传习录》被下层武士阶级的奉为圣典,从中提炼出“忠”、“勇”精神,更是激励无数维新志士,成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理念。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和日本“经营四圣”中的稻盛和夫一样,不少浙商也在参研阳明心学,用于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一生俯首拜阳明”,睿掌柜也是阳明心学的死忠。从中得到的最大体会就是“向内求”,企业的资本经营,本质上就是要向内求索:一方面不断增强资本团队的力量,强化组织和策划能力;另一方面要在管理团队上做文章,增强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睿掌柜团队的律师也用金庸的《九阴真经》打过一个比方:资本团队建设就像九阴真经的上卷。讲的都是玄门内功的修习方法,耗时费力,点滴之间都是水磨功夫。但却是成功的基石,直指大道;而对外投资并购却很像九阴真经的下卷。讲的都是应用法门,立竿见影,很快就能形成卓越的战斗力。但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功做支撑,很难长远。迷信力量,也很快会走火入魔。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远方在资本市场的失利,并不是潘建根个人投资眼光的问题。相反,要从远方核心团队的打磨上找原因:

第一、潘建根自身性格偏保守狭隘,过于自我,与核心管理团队的融合有较大的问题;

第二、远方资本团队太过孱弱,在资本经营上缺乏策划和组织能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资本市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名利场,强者恒强规律使得其中的竞争异常残酷。

某些老板在企业上市以后好大喜功,自认为其对资本经营之道已非常熟悉和擅长。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打脸,企业上市不过是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入场券。而身处资本市场这样一个大赌局中,你的交易筹码不再是所熟悉的某种具体商品,而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募、投、管、退都是你可以打出的资本牌路。

纵观整个市场,能在资本经营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家其实并不多,折戟沉沙者也并非鲜见。资本市场就如同一个洪炉,真正高手经过锤炼之后,能把实体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一方面包装实体的商品,另一方面包装虚拟的股权。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阿里、腾讯、美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商业模式,是我们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本经营的成败得失,关乎了企业家一生的心血,也关乎了资本寡头的生死存亡。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格外的残酷。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盲目的投资并购只会加速死亡。相反,只有不断强化核心资本团队和管理团队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心随我动。

四、后记

5G概念将是2019年资本市场的最大风口。在资本经营上,睿掌柜对远方信息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打磨团队,强化自身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调整战略,明确投资逻辑,将远方信息的发展和5G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深度结合。

远方信息并购案例解析 ——“阳明心学”对资本经营之道的启示

2019年初,先是一波解禁减持的浪潮,再是证监会走马换帅。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将烧向何方,睿掌柜拭目以待。《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保存实力,明确方向,谋定而后动,善之善者也!

另外,针对上市公司投资并购和资本经营之道,睿掌柜专门组建了交流平台。业内的资本大佬和专业人士于此讨论案例,交换资源。同时线下的专题沙龙活动,也汇聚了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投行、会所、律所等众多机构的精英。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睿说资本”官方账号,申请审核加入,获取更多商业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