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火药味十足,但拼多多真正的大雷,很多人都没看懂

“双黄连”火药味十足,但拼多多真正的大雷,很多人都没看懂


“双黄连”火药味十足,但拼多多真正的大雷,很多人都没看懂


假货劣品泛滥的拼多多,在阿里京东们的全面狙击下,不仅进军一二线城市的效果不甚理想,身后的小镇大本营变得岌岌可危,资本市场上的大雷,也已亲手埋下。


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


黄峥的拼多多和黄光裕的国美,因为一笔2亿美元可转债变得暧昧起来。


小镇青年的逆袭剧本已经写好,拼多多是主角,阿里和京东则是剧情所需的“反派角色”——高逼格声誉加身,高效率物流体系坐镇,堵住搅局者的前路并杀入其大本营。


作为早年间电商争霸的落败者,国美无论是声誉还是物流,都成了新战局下拼多多急需的军饷。


只是,虎落平阳的国美,手上的筹码真的价廉而物美吗?


01

双黄相怜


4月19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期限三年的2亿美元可转债,票面年利率为5%。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较4月17日收盘价每股0.73港元溢价约66.44%。


这笔可转债代表的是国美12.8亿股新股份,约占总股本5.62%。


一个老牌家电巨头,一个电商后起之秀,在隔壁阿里某总裁陷入绯闻的档口,双黄连组合的登台颇有些替老对手解舆论之围的味道。


合作方案显示,在拼多多认购国美可转债的同时,双方也在两个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第一,国美零售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

第二,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将接入拼多多平台,为平台商家在大件物流、仓配一体化、安装交付等环节提供定向服务。


当然,拼多多也承诺会向国美注入消费趋势性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不过,以国美现在的小身板,能否靠着这笔资源打翻身仗,还不好说。


双黄连搭档看起来是个双赢的组合,这个逻辑似乎也说得通:掉队的的国美需要拼多多的流量,拼多多需要国美的物流。


国美方面,在掌舵人黄光裕2008年锒铛入狱后,国美在与京东、苏宁的“三国杀”战局中,京东傍上了腾讯,苏宁有个阿里,国美则在“美苏战争”中落败,从“三国杀”退场。


根据日前国美发布的财报,2019年国美全年营收金额为594.83亿元,同比下滑7.57%,几乎已经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同期,苏宁和京东的营收规模分别为2692亿元、5769亿元,国美的规模甚至还比不上二者的零头。


盈利能力方面,国美2019年净亏损25.9亿元,这已经是继2017年、2018年后的第三年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了79亿元。


拼多多之于国美,正如当年阿里与苏宁的捆绑。2015年,苏宁和阿里之间进行了一场股权交换,前者斥资21.46亿美元认购阿里1.04%的股份,后者则认购了苏宁易购19.99%的股份,成了第二大股东。这场交易,是苏宁逃离国美命运的关键,同时也是阿里打击京东的一颗枪子儿。


当然,正经社认为,相比于当初阿里和苏宁的手笔而言,2亿美元换国美5.62%股权只是小巫见大巫,绑定关系也不及前者密切。


总的来说,这对于动不动就打百亿补贴战的拼多多而言,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这背后代表的真正意思,是拼多多急切地需要国美物流的支撑。


02

七寸要害


在拼多多出现之前,电商争霸是个伪命题,电商的世界只有淘宝、京东和其他平台。


直到2018年拼多多上市,众人才幡然醒悟,电商黑马真的出现了。

拼多多杀气逼人,前辈们压力山大。2019年,万亿规模的拼多多年活跃买家达到5.85亿元,同期,京东为3.62亿元,阿里巴巴为7.11亿元。电商巨头的座次,似乎得重新排列一下了。


势头正猛的拼多多并不安于在三四线城市小打小闹,进城干票大的是下一个目标。


事实上,拼多多快速爆发,是三四线城市用户用人海战术堆砌出来的。但低价和低端让拼多多的巨大看起来很是虚弱。正经社以2019年GMV除以年活跃用户简单计算,得出拼多多的人均消费金额1720元,同期京东的数据为为5761元,比拼多多高出235%。


拼多多的逻辑很简单:进军一二线城市,商品往高端化靠拢,提高客单价,进一步提升交易规模,改变假货劣品泛滥的品牌形象。为此,拼多多在2019年开启了百亿补贴计划,小米、苹果、戴森,甚至是潮鞋等产品的价格,在百亿补贴的加持下显得分外可爱。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数码、电器两大品类。


不过,正经社发现,和大本营的低价打法不同,一二线城市拼的是速度和体验,尤其是走高端化必然涉及到大件家电配送,这简直是直击了拼多多的七寸要害。


目前,能打的电商物流大致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阿里系的盒马鲜生和菜鸟联盟,另一个则是京东系的创新业态和京东物流。


反观拼多多,在2019年发出的电商行业三分之一包裹,几乎都是靠外包配送,更为重要的是,主要合作方为阿里菜鸟:给对手送钱是一说,以阿里的数据系统,掌握拼多多的物流信息不是难事。


国美的可转债出现的正是时候。双方合作后,国美覆盖2300余城的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将接入拼多多,补齐拼多多在物流和家电售后方面的短板。而国美全品类商品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更是直接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提升了拼多多的品牌价值和客单价。


到这里,拼多多入局国美的逻辑基本也就打通了。首先是国美本身受困于线下重资产布局的拖累,其次是拼多多目前的发展并不支持从零开始布局线下,相当于救国美于水火,同时还捡了一个物流的漏。


不过,这些年国美风雨飘摇,安迅物流并未获得足够的营养;跟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比起来,实力与影响力都很逊色;以国美和拼多多年年亏损的身板,后续的追赶,注定相当吃力。


03

贴身肉搏


据国美内部人员透露,此次交易由狱中的黄光裕亲自拍板定下。时间线上,黄光裕成立国美那一年,黄峥才7岁。这对有着11岁年龄差的合作伙伴隔空达成的合作,让5岁的拼多多的征程又多了一丝传奇色彩。


传奇是吃瓜群众的想象力,却不会为拼多多当前的窘境买单。这场入股国美可转债的认购操作,实际上是与阿里贴身肉搏战的宣战书。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彼时微商盛行,寄生在微信流量池的拼多多和淘宝、天猫、京东等一众电商平台比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有规模的微商组织。


加上出身自带的“假货”、“山寨”、“售后扯皮”、“质量低劣”等标签,强者如阿里,高傲如京东,根本没把目光放在拼多多身上。


如今,再看电商的天下,搅局者拼多多已经拥有了姓名。


不过,尽管小镇青年逆袭的故事振奋人心,但流连忘返的用户却并不多。国盛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百亿补贴后,仅有19%的用户会留在拼多多继续购物。


由此可见,目前拼多多进军一二线城市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不是国美来得巧,拼多多也必然要去找别的路子,因为身后的大本营已经群狼肆掠了。具体来看,阿里将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进行业务整合,主打三四线消费者。通过这些措施,阿里打算让聚划算从天猫中独立出来,成为阿里巴巴的一个事业群,提升聚划算的资源获取权。除此之外,阿里的百亿补贴也在2019年年底上线。


而京东在2019年6月推出的京喜玩法则跟拼多多几乎如出一辙:9.9包邮、清仓特卖、砍至1元、话费充值频道……。甚至连最具拼多多特色的“种树提现”也被移植到了京喜,改版成了养宠物提现。


有消费者透露,拼多多资深用户使用京喜几乎是零基础、无障碍。


正经社认为,比较而言,阿里系和腾讯系两大阵营的自上而下,比之拼多多的自下而上要容易得多,对后者的资金链考验尤其严峻。


事实上,上市之后的拼多多一直在加速融资,仅2019年融资就超过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多亿元。


自2017年至今,拼多多一路亏损。资本市场由此高度怀疑其履约能力,这样的怀疑,必然使其融资成本急剧上升。2019年9月发行的10亿美元可转债,拼多多不得不玩了一个游戏:零利息,但承诺到期优先转换成股票,并锁定股价区间。


很多分析师没有看懂的是,这笔可转债的购买人多是对冲基金。正经社分析认为,这给拼多多1-2年之后的股价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对冲风险——那些对冲基金,往往会在后期进行卖空处理,这是国际投资市场上非常简单的保值操作。


刚上市的拼多多过早地锁定1-2年之后的股价,确实有些操之过急。这种急躁,很可能使拼多多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巨雷:相当于牺牲了未来的风险可控性,以获得眼下急需的资金。


就这些意义而言,市场留给拼多多用来拼刺的时间,显然没有多么充裕。


黄峥说:“希望能够做一件社会影响力更大的事情,能够刺激良币驱逐劣币的发生。”


前半句话,显然已经在实践了。后半句话,等到拼多多真正撇开低端、假货的标签后,我们再看风云变。【《正经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