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真正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极有可能成功的时代。于是,有了对成功之路的空前的追索。“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在这弥漫着急功近利、浮躁、轻溥之风的时代;在这提倡终身学习,强调永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者不仅是“勤于思、敏于行”的人,而且还是深谙人生之“道”、事业之“道”之人。这个“道”,就是规律。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01 自我设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

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时,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很多人的遭遇与此极为相似。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了。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02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

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洛伊德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受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以至于有些罪犯自述,他之所以纵火、杀人,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亲眼目睹别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如同五雷轰顶,那是他最感满足的时候。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 绝大多数人能坚忍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企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

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03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 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

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宗元说:"我能帮忙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道谦忙问是哪三件。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成功,首先始于自愿自觉。当一个人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万念俱灰之时,我们说"无可救药";当一个人动了念头,认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达目的不罢休时,我们说"矢志不渝"。

自己的事自己做。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04 过去不等于未来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她的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小芳渐渐懂事后,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她没有爸爸。她是私生子。人们明显地歧视她,小伙伴们都不跟她玩。她不知道为什么。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严酷的。

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可以作出多种选择,但不能选择父母。而小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她跟妈妈一起生活。上学后,歧视并未减少,老师和同学仍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这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 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不与人接触。小芳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她总能感到人们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小芳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小芳听大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双亲,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曾经多少次躲在远处,看着镇上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她只能通过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人们面部的神情,想象教堂里是什么样,以及人们在里面干什么。

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待人们进入教堂后,偷偷溜进去,躲在后排倾听--牧师正在讲:"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小芳被深深地震动了,她感到一股暖流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她马上提醒自己:得马上离开,趁同学们、大人们未发现她时,赶快走。第一次听过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冒险--但每次都是偷听几句话就快速消失掉。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样。终于有一次,小芳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

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上。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小芳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这个时候,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然后,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期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爆出热烈的掌声--没有人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13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

小芳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从此,小芳变了……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在40岁那年,小芳荣任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的观念,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励志故事:过去不等于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