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憂---學《道德經》心得

第三十一課 上 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如何解憂---學《道德經》心得

夫唯不爭,故無尤:因為無私心、慾望,又樂於處下,他唯一的是不與人爭鬥,所以就無憂無慮。

遇到名利之事不要跟人爭鬥,若要跟人家去爭去鬥,必然憂慮多。有的人經常和別人吵架、打架,吵了過後,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與對方來往。而且經常睡到深夜爬起來想,還專門想辦法去報復人家,搞些歪歪道理來整人家,連覺都睡不著,所以憂慮多得很。我們不與人去爭鬥,就沒有憂慮,這樣能靜下心來做事情。

《道德經》好多課講到不爭,不與任何人爭鬥,這樣就能減少私心慾望。《道德經》第二十九課“信言”講,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的道理,就是隻做好事,而不與人爭鬥。聖人的道德水平高,沒有私心、慾望,沒有為自己的任何打算,虛心處下,凡是有利的事都讓給別人,從不與人爭鬥,哪裡還會有憂慮呢?

所以我們學習《道德經》的智慧,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踐行,把好爭好鬥的言行逐漸減弱,私心慾望少了,公心就樹立起來了,這樣處事自然無憂無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