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以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书写的一部小说。

小豆豆是一个调皮活泼的小女孩,因为屡次干扰老师上课,被老师劝退。妈妈非但没有责怪小豆豆,还对她隐瞒真相,将她转到巴学园上学。在妈妈的和小林校长的支持与爱护下,小豆豆由一个别人看起来的“问题小孩”慢慢变成一个能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很多大人常常不懂得欣赏小孩,扼杀了孩子的天真与善良。每一个小孩曾经都是天使,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快乐,由于我们的眼睛被蒙住了,却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美。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这个世界上,孩子的本性差不多。

孩子的成长受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遗传只占了孩子成长发展非常小的一部分,影响孩子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

教育家曾经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合适的方式呢?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一、懂比爱更重要。

刚上一年级的小豆豆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非常好奇,她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做各种小动作。为了解决老师的困扰,妈妈决定给小豆豆换一所适合她天性的学校。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在前往巴学园的路程中,小豆豆经过车站,因为想收藏车票,所以就萌生了想当售票员的梦想。

大部分妈妈听到后,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没有前途的想法呀!小豆豆的妈妈却非常注重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交流。

当小豆豆当看到巴学园里废旧的电车时,猜想到校长可能是车站的人,妈妈对她的想法表示认可,并鼓励小豆豆向校长亲自提出自己的疑问。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父母与其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如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可以鼓励孩子向他人请教。小豆豆妈妈的这种做法增强了小豆豆的自信心,也让她更有勇气解决成长的困惑。

父母爱孩子,往往不懂得孩子的心。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未必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应引导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困难,孩子通过自己解决了问题,就会获得成就感,也会感受到成长与进步的喜悦。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二、倾听比指责更重要。

在小林校长和小豆豆见面以后,他就鼓励小豆豆和他说话,让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这样,小豆豆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足足说了4个小时。

通过跟小林校长的诉说,小豆豆发现小林校长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校长这样愿意长时间耐心地听她说话。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大人常常觉得小孩不懂事,对小孩说出的话表现出比较敷衍的态度,这会让小孩感到非常受挫,渐渐就不愿意多表达了。

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比较特别,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严感,也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进行说服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善于聆听孩子的想法,明白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小孩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正处于表达的关键时期。父母愿意聆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会感觉到被尊重,才愿意信赖父母,和父母诉说自己心里的想法。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三、顺应比强制更重要。

尽管小豆豆被退学的事被妈妈隐瞒着,她依然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被排斥的感觉。可是,这一切都被小林校长用友好的方式化解了。小林校长给了小豆豆温暖的感觉,这让她觉得自己是被人喜欢的,也就不再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也为了避免孩子们因为饭菜互相攀比,小林校长将食物分成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这样的说法比较新奇,不仅很好的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们对吃饭的兴趣,而且,在无形中教会了孩子们对食物的识别和分类。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是非常愿意学习的。可是,往往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用一种比较刻板的方式强行灌输自认为正确的观念,不仅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抹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不仅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存在于生活中。只要能够传授给孩子知识,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四、快乐比学习更重要。

在之前的学校,小豆豆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太强,性格太活泼,而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小豆豆的妈妈却认为,孩子只是对这个世界太好奇了。于是,她把孩子转到适合孩子天性发展的巴学园。

看到孩子在巴学园过得非常快乐,妈妈觉得非常开心。小豆豆所在的巴学园里的孩子们性格都很活泼,他们不循规蹈矩,但也明辨是非。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感到非常自由快乐,所以愿意主动学习。

孩子感觉到快乐,他才更愿意去做一件事情。学习成绩好坏不是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上学也不是孩子一辈子需要做的事,快不快乐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孩子能够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才是这一辈子的财富。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五、放手比束缚更重要。

淘气的小豆豆做过很多荒唐事,因为对沙堆比较好奇,她就跳入沙堆里,差点陷入危险中。因为对地上的纸比较好奇,就兴奋地跳上去,结果掉入粪坑中。

豆豆就是大多数父母眼里的熊孩子,她爱闯祸,惹了不少麻烦。但是,妈妈对小豆豆犯下的错误却不失控地指责,而是认真和孩子沟通,让她明白是非。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父母常常用自己的威严令孩子屈服,要么口头上吼叫,要么用武力鞭打,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在孩子弱小的时候,也许因没有反抗的能力选择暂时屈服,但长久来看,心里一定是排斥父母的,因而就很难接受父母对他的教育,变得越来越叛逆。

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犯错,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训,获得真正的成长。

后记:无论何时,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善于接纳孩子,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在父母的接纳和尊重中成长起来,才会健康快乐。孩子健康快乐了,就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潜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正如黑柳彻子那样,她本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女孩,倘若不是遇到了这样好的妈妈和老师,恐怕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窗边的小豆豆》:孩子渴望的春天,就在美丽的巴学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