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宋代錢幣藝術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錢,對錢是宋代多書體錢幣形制的一種特殊錢幣,為同一錢文的年號錢(國號錢),其錢文內容、質地、成色,錢之大小、錢身厚薄、輪廓闊狹、穿孔大小以及文字的筆畫粗細、位置佈局等方面均相符一致;但錢文書法不同,分別用篆、隸、真(楷)、行、草等書體相配合,成對或成為一組。日本學者則稱對錢為“符合錢”。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對錢以兩種字體互為昆仲,這種同中有異的藝術效果形成和諧對稱的美感,更加顯示方孔圓錢造型的藝術魅力。兩宋對錢的盛行,歷經太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等計九代,以北宋為極盛時期。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御書錢“淳化元寶”,是宋代第一組對錢。對錢錢文書體一般以篆書作為配對的主線,配以真、草、行、隸任何一體,是宋錢對錢的一個特點。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北宋仁宗天聖年間至神宗熙寧年間(1068 一1077),對錢為篆書與真書兩種書體。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至徽宗建中靖國年間(1078一 1101), 對錢為篆書與行書兩種書體。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北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 一1110),對錢制度暫時中斷,錢文出現瘦金書、隸書、行書等書體。錢幣形制一改過去錢緣較闊的形式,而變為窄緣,與挺秀纖細瘦金體錢文相得益彰,得體和諧。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至欽宗靖康年間(1111 一1127),復歸對錢制度,對錢以篆書和隸書兩種書體為主流。這是對錢藝術的頂峰時期,尤其是政和、宣和小平對錢,以鑄工精緻、錢文秀麗、版別繁多著稱。

宋代“對子錢”,古錢幣收藏中的熱門

南宋高宗建炎年間至孝宗淳熙六年(1127-1179)對錢以篆書和真書兩種書體為主流。宋錢的多書體及對錢形式,延續到淳熙七年(1180),錢文逐漸統一為宋體,開始代之以一種紀年和紀地錢文的錢幣形式。這種錢文形式與多書體的“對錢”比較,在錢制上顯然更加完備。淳熙年間是宋錢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