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企业入乡创业、大学生“创客”、农村能人在乡创业风生水起,形成要素聚乡、产业下乡、人才入乡、能人留乡的良性互动局面,农村创业、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返乡的有为青年们把青春之树扎根沃野,用汗水浇灌、耕耘自己的“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致富梦。

自己给自己干,有钱挣干劲足


4月10日,记者走进玉泉区小黑河镇密密板村,一探返乡青年种植樱桃的秘密。大棚里的83棵樱桃树郁郁葱葱,果实正在由青转红,温度计准确标识大棚温度,果树根部由地膜覆盖保温保湿,灌溉设施一应俱全,果实长势喜人。

返乡青年蒯家元正在大棚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做的工作是给果树“掐尖儿”,阻止树叶梢头野蛮生长,掐掉多余枝叶可以保证果树把营养集中到果实上面,提升产量和品质。

【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蒯家元之前接触过果树的大棚种植,返乡后考虑到本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适合樱桃生长,便和其他两位青年合伙搞起了樱桃种植。从前期果树种植到后期成果采收,全年进行综合管理,挂果以后20多天便可成熟。后期销路主要是电商销售、游客采摘,还有一部分销往精品水果店。

【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想到返乡创业的时候,作为合伙人之一的杨小明说:“我之前在市里面给别人打工,但是工资不高,最后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后来听说有个同乡朋友会种樱桃,我们弟兄们就跟上一起干,自己给自己干,比打工自由,收入也可以。咱们区里农牧和科技局经常派特派员过来,给我们做很多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下一步,我们准备多种几个棚,把规模扩大。”


农村天地,大有作为

记者又来到乌兰巴图村果蔬种植园区,樊小青,樊家鑫姐弟两兴奋地带着记者去看她家的的草莓大棚。进入棚内,草莓颗颗红润饱满,虽然长相平淡无奇,但是入嘴一尝才发现内有乾坤,果肉清甜,汁多味美。

之前弟弟樊家鑫在外学厨师,姐姐樊小青学会计,毕业后一直在外面给别人打工,但是工作时间不自由,收入也一般,这让他们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2014年开始,姐弟俩的种植产业依托背靠城郊的有利地形、良好的种植环境、乘着观光旅游的东风,没想到效益还挺好。他们的爸爸妈妈闲时也过来帮帮忙,自己家人忙不转的时候就雇佣周边的村民,这样一来,激发带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创收。

回想起最初的售卖经历,他们笑了。两人摆过地摊、去美通市场搞过批发……第一次售卖的时候都不会吆喝,站在原地十分尴尬。近几年,产品自身过硬的品质慢慢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打开并稳定了销路。

【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樊小青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草莓都是送货上门,直接配送到小区门口或者客户楼下,价格是比市场价格偏低一些,因为是咱们自己种出来的,所以也就没有中间环节的差价,但是草莓的品质、口感、新鲜度绝对有保障。”


大棚里的“稀罕物”

樊小青,樊家鑫姐弟两今年一共种植了18个大棚,除了两亩草莓外,他两就在其他大棚里种了点“稀罕物”,搞起了“试验田”。

棚里满地绿油油的小青苗,乍一看和野草混在一起没什么特别之处,记者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这是一种中药材,别名“小秦艽”,根入药,具有祛风湿、退虚热、止痛,主治关节炎、低热、花入蒙药,能清肺、止咳、解毒。

【文明实践在行动】返乡创业青年,在农村土地上描绘致富蓝图

樊小青介绍,他们与上海的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公司前期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后期负责回收销售,他们负责进行人工培育。完全模仿野生环境进行药材的育苗和培育,今年一共试种了6亩,具体收益需要观察后期培育效果,根据目前情况来看,他们有信心实现盈利。

青年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带动地区脱贫致富,同时也可以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业农村注入活力,积极发掘本土资源优势,盘活当地闲置资源,同时也激发带动更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他们以勤劳的双手为画笔,在农村土地上描绘出自己的致富蓝图。(泉媒体记者:李建华 崔峻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