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成都和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的差别在哪里?一个千年古都和一个新兴城市到底有什么区别?一个城市的底蕴到底是什么样的?

答案就在不起眼的街道名上。

如同一个累世的世家,吃穿住行间一个个小细节方能体现出其底蕴。一个城市的底蕴则是在那些不起眼的街道名里体现出来。一条小小的街道背后却藏着一个大大的故事。

在成都有许多老街的名称十分有个性,比如入选了“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的镋钯街。镋钯街算是太古里片区里著名的网红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街的历史几乎和建于魏晋时期的大慈寺相当。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镋钯街(图片源自网络)

镋钯街的名字前前后后经历了四种不同的写法。位于东升社区的镋钯街路牌上写的是“镋钯街”,而街口交通指示牌写的却是“傥扒街”,街道上有些门牌用得是“铛钯街”,有些却是“镋扒街”,五花八门啥子都有。那么这条街究竟叫啥子名字?

原来“镋钯”是种专门为了抗倭发明的兵器。当时大慈寺的和尚善用兵器就叫“镋钯”。“镋钯街”也因此而得名。《华阳县志》上就曾对“镋钯街”有记载,但却误写为“扌党扒街”,这个误写就一直传下来了。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镋钯这种兵器该怎么使用呢(图片源自网络)

顺便一提,镋钯街的读音也是千奇百怪,有人习惯读半边dang ba“,也有读作“dang pa”,按照路牌上的拼音写法却是“tang ba“。

如果“镋钯街”这个名字看到或许还会疑惑,那么看到劼(jie)人路和菱窠(ke)路这两个名字就有迹可循了。之所以将这两条路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都和川籍作家李劼人有关。

实际上一看这两条路名字就知道,他们是为了纪念李劼人先生而命名的。李劼人先生的故居也在这两条路附近。李劼人故居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建,所以题名为“菱窠”。这也是菱窠路名字的由来。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李劼人故居在川师旁边“东门市井”里,闲暇时值得一逛

李劼人何许人也?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师",著有“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其中《死水微澜》一出版,即轰动一时。他被巴金称为“鲁迅、茅盾之后第一人”,被同窗郭沫若盛赞为“中国的左拉”。

我想比起上面一长串的头衔,李劼人先生应该更愿意被称为“中国的布里亚·萨瓦兰”。(法国传奇美食家,著有《厨房里的哲学家》)。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李劼人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川籍作家

李劼人先生是知名作家,也是知名的美食家。他不仅是美食界里的顶级作家,也是文学界里的顶级美食家。据不完全统计,李劼人作品里有关美食的内容超过30余万字,占到其作品的二十分之一。从天回镇的红锅饭店、正兴园的鱼翅席到枕江楼的醋溜鱼和鲜醉虾,从温鸭子、活水鱼、肉八碗、陈麻婆豆腐到宫保鸡丁、夫妻肺片、叫花鸡……

李劼人的作品里,经常会出现接连几页描写一道美食的情况。这种不加节制的描写美食,让人无法在深夜拜读其作品,往往看到一半就不得去找吃的。

如果你仔细默一下,你会发现成都有很多街道都是以寺庙的名字命名。法云庵路、白马寺街、如是庵街、楞伽庵街、红瓦寺街、文殊院街、梵音寺街、红庙子街……随便一写就是七八个,这是为啥子呢?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

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流传了众多的神话故事,从“蚕丛鱼凫开国”到“杜宇从天而降”,从“望帝化鹃”到“五丁开山”,神话故事几乎贯穿了数千年巴蜀地方史。巴蜀地区自战国以来就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而佛教方面,成都大概是在唐代前后成为了中国佛教中心。

道观尚且藏在各大名山之中,佛教的兴盛导致的后果便是成都城里遍布了各大寺庙。大慈寺、昭觉寺、文殊院,诸多著名的寺庙都耸立在成都城内。按照成都街道约定俗称的命名规则,寺庙旁边的街道自然就以寺庙名字命名。

寺庙的名称难免有几个生僻字,比如蓥华寺街和楞伽庵街。

楞伽庵街上原来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佛寺叫楞伽庵。楞伽庵很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拆掉了。此外这里原来有一所楞伽庵中学,后来被并入了青羊实验中学。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青羊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好(图片源自网络)

楞伽庵街可以说得东西确实不多,但是这个名字的读音却十分有趣。楞伽庵在老成都嘴里一般都被念做“林庆安“(音),也有读作”愣加安“(音),但是按照路牌上的注音确是”leng qie an“。查阅了一些资料,楞伽庵的名字是取自佛经《楞伽经》,在佛教经书里”伽“字就读做qie。这一点倒是和成都人习惯将知名卤菜店“盘飧市”读作“pan can si“是一个道理(“盘飧市”中间那个“飧”字读作“sun,一声”)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盘飧市的卤菜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但是现在卤肉锅盔没以前好吃了,浇上卤汁太咸了(图片源自网络)

至于蓥华寺街这个街名中的“蓥“字(ying,二声),晃眼一看和“莹“字非常像,幸好两个字读音也是一样。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个反反复复搞错了好几次名字的街道,黉门街。

黉门街的“黉“(读作hong,二声)字,在古代是学校的意思,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了。而”黉门“望文生义便是学校大门的意思,也泛指学校,有”黉门施教有方“的恭维说法。黉门街的得名还是因为当时国学巷上的“存古学堂”。存古学堂门前的街依照古例便称黉门街。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


黉门街的“黉“字老成都人习惯读作”黄“(音),曾经一段时间成都有些路牌和公交车站牌上写成了“簧门街”,第一字变成了弹簧的“簧”。这个事情当时在报纸上还引起了一阵纠错风潮。

成都有不少街道名都含有生僻字,这些生僻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你还晓得哪有有趣的生僻字街道名呢?



【方言十八扯 036】

【往期专题精选】


成都街道名里的生僻字,个个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