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遭國際禁賽:重重黑歷史,讓喊冤變成“狼來了”

繼2016年裡約奧運會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被大規模禁賽後,俄羅斯極有可能被排除在世界體育大家庭外。

12月9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通過“對俄羅斯禁賽4年”的提案,WADA認定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違反反興奮劑規定章程,禁止俄羅斯在未來四年參加大型國際賽事。對於沒有使用興奮劑歷史的俄羅斯運動員,只能以中立身份參與國際重大賽事。

這意味著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北京冬奧會、2022年卡塔爾足球世界盃等重大賽事都將沒有俄羅斯代表團參加。


面對WADA對俄羅斯的禁賽,普京今天回應稱,WADA採取這一決定具有政治性,與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毫無關係。2018年平昌冬奧會前夕,普京也說過類似的話:所謂的興奮劑醜聞,是美國的“發明”,意在影響俄羅斯2018年的總統選舉。

然而從黑歷史來看,俄羅斯的喊冤,似乎有氣無力。

政府主導的興奮劑計劃

1984年,蘇聯高調宣佈抵制在當年舉辦的洛杉磯奧運會。這在當時被解讀為冷戰二大陣營之間的對抗,事後卻被證實真正的原因是蘇聯的一項“大規模使用禁藥計劃”。

就在宣佈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幾個月之前,蘇聯體育官員向國家田徑隊領導下達了詳細說明指導。他們認為,口服類固醇片劑還不夠,為了保證在奧運會上壓倒性的優勢,田徑隊應該對頂尖運動員注射其他三種代謝類固醇。

官員表示,他們在莫斯科體育文化與運動研究所擁有足夠多的違禁藥物,這個研究所是政府體育委員會下面的一個分支機構。

這個建議由蘇聯的體育醫療部門在1983年底進行最後的審批。根據蘇聯官員提出的興奮劑注射計劃,注射的對象都是在藥檢中表現良好,且有望獲得奧運獎牌的選手。讓這些運動員每人注射三到五瓶50毫克裝藥劑,在奧運會之前的145到157天進行最後一次注射。

然而,由於距離奧運會開幕的時間太過短促,蘇聯官員無法確定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令運動員成功通過藥檢,於是宣佈抵制奧運會。有證據表明,蘇聯體育官員和反興奮劑當局串通起來掩飾了這起興奮劑事件。

1984年5月,蘇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屆奧運會中,“美國當局和奧運會組織者的行為違背了奧運宗旨”,“沙文主義情緒和反蘇狂潮在美國甚囂塵上”。

因為懼怕興奮劑事件敗露的蘇聯錯過了1984年奧運會,但在4年後的漢城奧運會中,蘇聯體育強勢迴歸,本屆奧運會上勇奪55枚金牌,超出美國整整19枚金牌。1992年,解體後的蘇聯以獨聯體的身份參加奧運會,繼續勇奪45枚金牌,美國屈居第二。

但自此以後,俄羅斯由於經濟狀況不佳、舉國體制瓦解,競技體育實力逐漸衰敗。1996年至2012年的歷屆奧運會,俄羅斯不僅在獎牌榜上接連輸給美國,而且被中國超越。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甚至歷史性跌出三甲。

奧運會上的表現深深刺痛了俄羅斯的民族自尊心,由政府主導的興奮劑計劃捲土重來。倫敦之後,俄羅斯體育強勢爆發:2013年喀山大學生運動會,狂攬155枚金牌;同年的莫斯科田徑世錦賽,時隔12年再奪金牌榜頭把交椅;2014年索契冬奧會,以13枚金牌拔得頭籌。

普京在索契冬奧會的“輝煌”之後就說:索契冬奧會是他在位14年俄羅斯重新崛起的證據。

然後就是興奮劑醜聞的敗露。2013年,俄羅斯有225名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被查處,佔到全球1953例興奮劑事件的12%,在黑名單中高居第一,2014年繼續排名第一。

2015年田徑世錦賽,因涉嫌“系統性”使用興奮劑,俄羅斯被全面禁止參加。2016年裡約奧運會開賽前,俄羅斯差點因2014索契冬奧會尿檢問題不能參賽。

2018年平昌冬奧會,俄羅斯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符合條件的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名義或個人名義參賽。再到這次被WADA禁賽4年,俄羅斯體育已經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東德:金牌大國的崩潰

蘇聯陣營的二號人物東德,在同樣的體育思想驅使下,同樣以政府系統地推行興奮劑使用而臭名昭著。

1972年至1988年,人口僅1600萬的前東德在4屆奧運會上狂攬144枚金牌,在金牌榜上成功超越美國,僅次於老大哥蘇聯。

在那個年代,東德體育就是一個神話。一些西方人對東德所實行的體育體制也大加讚許,而眾多發展中國家和前華約國家更是爭先恐後的派員前往東德,學習其先進的“體育科學”。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兩德統一後,東德體育的秘密才在世人的一片譁然中浮出水面:興奮劑。

上世紀60年代末,東德政府推行了一個名叫“Staatsplanthema14.25”的計劃,用大規模組織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方式,來提升競賽成績。當時最常見的興奮劑,是一種藍色小藥丸,學名“同化性雄性類固醇”。

這種藍色小藥丸遍佈各大訓練基地和醫療中心,至少有1萬名東德運動員被當局唆使系統性服用這類興奮劑。此外,東德政府每年還投入超過500萬馬克,用於新型興奮劑的研發。

在東德政府的淫威下,那些長期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患上了心率不齊、多次流產、乳腺癌、睪丸癌、胰腺癌、後代先天性畸形、抑鬱症等疾病,並且造成了至少100名運動員的死亡。

今年已經54歲的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就是興奮劑的受害者之一。

1979年,克里格還是一位14歲的女孩子,當時剛剛進入東德的一所體校練鉛球。兩年後,教練開始讓她開始服用一種藍色包裝的藥丸,稱其是一種葡萄糖,能夠提高力量和耐力。

實際上那是一種名雄性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克里格同時服下的還有避孕藥。很快藥物就讓克里格的體重飆升到了100公斤,同時她的嗓音開始變得低沉,體毛濃密。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成為了歐洲鉛球冠軍,成績是19.96米。激素能讓她長出比男人還強健的肌肉,卻無法作用於她的骨骼。

5年之後,超量的訓練損害了克里格的關節和骨骼系統,她只能以25歲的低齡退役。退役後克里格備受煎熬,最終選擇了變性,被迫成為了一個男人。


俄羅斯遭國際禁賽:重重黑歷史,讓喊冤變成“狼來了”


兩德統一後,德國在奧運會上的成績一屆不如一屆,1992年奧運會,德國以東德運動員為主體,獲得了33枚金牌,1996年金牌數量減少到20枚,此後五屆奧運會德國的金牌數量再也沒能超過20枚。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德國是個體育大國。2012年,在德國體育聯合總會中有8萬5千多個分會,註冊會員達到了2600萬人,體育協會的會員佔到總人口的32%,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有1200萬人,說德國是一個全民體育的國度一點也不為過。

體育:俄羅斯的一劑興奮劑

如果說蘇聯體育是為了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那麼俄羅斯體育則是為了代替經濟無法帶來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說,俄羅斯興奮劑計劃的死灰復燃,與其經濟衰退有著必然關係。

在2000年-2009年的十年間,俄羅斯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5.0%,但在2009年當年以下跌7.9%而宣告了增長的終結。

在2010年-2019年間,俄羅斯的經濟平均增長率只有每年1.8%,其中2015年和2016年還經歷了兩年的衰退。在2015年之後,俄羅斯的年均增長率更是跌到了只有0.4%。

2014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開始聯合圍堵制裁俄羅斯,這對俄羅斯的外商投資是一個致命打擊,資本外逃和高通脹加劇了俄羅斯經濟困境。

根據俄羅斯國有調研機構全俄民意調研中心(VTSIOM)的數據,2015年12月,有85%的俄羅斯人表示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其中37%的人表示,物品價格上漲使他們在購買食品上也受到了限制。

經濟的疲軟,造成俄羅斯養老金的虧空,為此普京政府推出了延遲退休計劃:從2019年起,逐步將男性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女性退休年齡由55歲提高至63歲。

而生活水平下降的另一面則是富豪們的揮金如土。瑞士信貸2013年10月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俄羅斯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該國有1.43億人口,但110位富豪卻持有全國35%的財富。相比之下,93.7%的成年人的全部家當不足1萬美元。

過去十年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俄羅斯精英階層的外遷。當俄羅斯經濟在2000年至2009年期間開始復甦時,俄羅斯向他國移民的人數降到了2011年的4.6萬人。

但是從2012年之後,這一態勢又發生了反轉,2012年,俄羅斯的外遷居民數達到了12.3萬人,而2017年更是達到了37.7萬人。超過300萬俄羅斯公民擁有歐盟國家的居留許可證。

俄羅斯經濟衰退的這幾年,卻在體育領域投資不菲,2014年冬奧會花了500億美元,遠超當年的北京奧運會,2018年世界盃花了140億美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體育就是俄羅斯的興奮劑。


但耗費巨資的俄羅斯,非但沒有贏得世界體育的尊重,反而落得一地雞毛。

2017年上映的《絕殺慕尼黑》,給深處寒冬的俄羅斯人帶來了些許暖意,然而現實中絕非電影裡的那般勵志。男性平均壽命只有66歲的俄羅斯,又如何稱得上體育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