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關注小編,每日精選海外媒體關注焦點,以外國人的視角看中國

實際上,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許多西方旅客初次來到中國時可能會感到驚訝甚至震驚。

同時,文化差異是可以預料的。西方和東方(中國)是世界的兩大對立面,這是造成它們差異的首要原因。歷史發展進程和古代宗教哲學也促成當今的文化差異。西方國家的人們過去常常遷徙移居並企圖攻克其他地區,而中華民族在喜馬拉雅以東這個緊密聯繫的社區內部過著平靜祥和的生活。

因此,兩個世界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如果您是要到中國生活或工作的西方人,或者你是要到西方生活和工作的中國人,則一定要提前瞭解中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主要不同點。

相對於那些顯而易見的文化差異 - 例如人們在西方和中國想用不同美食時使用的不同餐具 - 而言,我們想告訴您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瞭解、甚至感到匪夷所思的文化差異。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是兩個最關鍵的文化差異,它們是您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發現的所有其他差異的本質差異。

個人主義是一種在西方國家盛行的哲學思潮。西方人一直在尋找機會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那一位。在西方世界,個人是社會上最重要的單元。

中國哲學則是集體主義。一群人比一個人更重要。因此,一個家庭,一個學校的班級,一個工作的團隊以及整個國家,才是真正重要的單元。

在中國,普通人很少成為與眾不同。因此,大多數中國人不會試圖從團體中脫穎而出。

家庭事務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也許,家庭關係是中西方之間最明顯的文化差異之一。

西方家庭通常是一個獨立的核心家庭。通常,西方世界的新婚夫婦往往會與父母分開生活。而且,成年子女也會盡早離開父母的家,通常會搬到另一個城鎮甚至另一個國家繼續接受教育或生活工作。

在建立新家庭方面,西方人會根據自己的規則建立一個絕對新的單位。他們在與老年人的觀點和意見不合時,通常會直截了當地爭論起來。

在中國的習俗和傳統中,家庭是嚴格的等級制單位。中國的家庭是大家庭,家庭內年齡最長的成員是最受尊敬的。

儘管有時沒有必要讓所有家庭成員在一個大房子裡生活,但即使他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房子或地區,年輕的家庭成員也不太可能會因為居住距離較遠而選擇違背父母的許多家庭內部建議。

工作態度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中國的所有社會領域都受到其歷史發展高度的影響,工作也不例外。考慮到嚴格的等級制度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事實,人們可以想象一個工作任務是如何開展的。

一個公司的初級員工應該按照高級員工的要求去做事情。這就是中國公司的運作方式。有趣的是,初級員工甚至不會問任何其他問題,因為向高級員工發文在中國是不被接受。

當中國父母的孩子開始上學時,他們便開始向小孩暗示這種行為模式。因此,這一傳統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眾所周知,中國的班級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老師是等級制度的最高擁有者,他們的言行不能被反對。

但是,西方的情況完全不同。

儘管初級人員仍在執行經理分發給他們的任務,但提出問題和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此外,許多西方公司都鼓勵員工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改進建議。

您還會注意到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工作時間之間的差異。在歐美,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至下午5點,員工通常在下午5點後便可回家了。相比之下,中國員工通常會在公司工作更長時間,以向老闆展示他們對工作的專注態度。

金錢及其消費方式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文化和傳統中的貨幣價值有所不同。

當然,在兩種文化中,人們都賺錢以滿足其基本需求,例如食物、住房和衣服。但差異主要表現在他們對剩餘錢的處理態度上。

西方社會是一個消費型社會,他們可能會為出國旅行和一些豪華物品(例如汽車)存錢,即使實際上不要指望西方人能存上一些錢。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在日常需求上花費更多金錢,以使自己感到舒適和愉悅。

例如,他們可能會乘坐出租車去上班或在餐館而不是在家吃晚餐。

中國人則比較謙遜,金錢使他們感到安全和穩定。他們通常會節省一些錢,以防萬一。

私密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乍一看似乎很奇怪,但實際上是這樣。

中國人不介意別人提出個人問題。“你賺了多少錢?你存了多少錢?如果您不喜歡,為什麼不辭職呢?”類似的個人問題還有很多。在中國,人們並不認為一群朋友之間問這樣的問題是不禮貌的。

同時,西方人對個人問題的考慮卻恰恰相反。

另外,個人空間也是文化差異的一個體現。在西方世界,見面時親吻您的朋友甚至伴侶是很平常的事。但這樣的禮儀不適用於中國人。親吻一個不是您的配偶或者至少不是女男朋友的人,這是很奇怪的,對於某些人甚至是無法接受的。

也許,原因來自於中國人口密集。中國的人口密集程度使城市公共交通擁擠不堪。人們總想保持適當的距離和一些個人空間。

節假日習俗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儘管節假日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但它們暗示著每種文化的不同含義和傳統。

當然,每個國家都會慶祝新年和其他法定假日。但是在西方和中國,它們是一樣的嗎?

實際上,最不同的假期就是新年。儘管中國人有自己的農曆新年,但他們也同時在公曆1月1日這天放假慶祝新年。

春節對他們來說是更重要的事件。因為根據中國的傳統,新年是從農曆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算起。春節期間,大多數中國人會把七天假期用來看望和陪伴家人。

分享食物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分享還是不分享?"這就是問題所在。

就像中西方之間的任何文化差異一樣,這一根源於兩個世界的主要哲學。

西方人是一個鼓勵個人身份的個人主義社會,而中國文化則注重群體價值觀。

但這與吃飯又有什麼關係?

這種關係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享用早餐、午餐和晚餐時,西方人有各自的份量和偏好,然而中國人的家人或朋友則將共享放在餐桌中央的每一道菜。

禮儀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午餐時間您坐在餐桌旁,這時您需要注意另一件事。

您聽過任何西方人在喝湯時發出聲音嗎? 我們對此表示懷疑。

在西方,餐桌上用餐時發出聲音不是件有禮貌的事,這種行為表明您缺乏良好的舉止修養。但這在中國絕對不同。用餐時這樣做,意味著食物非常美味。

另外,西方人認為每天吃飯只是為了補給能量來驅動身體和大腦工作,而中國人則具有更深遠的飲食文化。

吃飯是一門藝術,不僅口感要美味,而且造型要漂亮。因此,中國人更願意花時間擺弄菜餚的造型。

情緒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一旦您分析了西方世界和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會發現巨大的差異。

西方國家的人民通常開朗而豁達。 他們很容易結交朋友,與外國人交談時不會怯。 他們善於交際,願意擴大自己的伴侶圈子。

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通常信任家人和朋友等最親近的人。

因此,他們會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西方人更容易在別人面前隨意表達自己的情感,無論是喜樂還是悲傷,而中國人則更多隱藏自己的情感而不釋放出來。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您可能會遇到固步自封的歐美人以及外向活躍的中國人,這都很正常。

接受稱讚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當別人稱讚某人的品行和他的所作所為時,誰會不喜歡呢?

好吧,有些人其實並不習慣接受別人的讚美。

您猜猜這些人是誰嗎? 是的,他們就是中國人。

考慮到我們已經討論過的有關中國人和個人空間、私密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很明顯為什麼大部分中國人在接受他人稱讚時會顯得靦腆和謙遜。

中國哲學更注重群體價值觀,而不是個人價值觀。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不大願意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但是。

對於西方人來說,稱讚他人和接受他人的稱讚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語言

國際人文: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中西方文化差異究竟多大

儘管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多,但我們仍然覺得有必要就語言方面討論幾句。

語言是最重要的人類交流方式。英文和中文屬於不同的語言家族,因此差異是根本性的。最明顯的是:

  • 英文帶有字母,而中文則使用圖形符號來表達其思想。
  • 在英語中,您可以為每個單詞找到單獨的定義,而在中文中,人們使用“概念”來表達定義。因此,將某種東西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而又不失去語言原本的意義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區別,除此之外,有關動詞、時態、語調和詞彙等內容同樣具有語言表達上的差異。

您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何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

【關注小編,每日精選海外媒體關注焦點,看見世界人民之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