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最近,相對“冷門”的許知遠因為第二季的《十三邀》

採訪了馬東,增加不少知名度,雖然不是美譽度。

很多人都看得出來,無論是對節目的掌控能力,還是在反應能力和犀利語言方面,許知遠都不是馬東的對手。在許知遠自己的節目裡,他都能一步一步挖坑把自己埋了。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許知遠不理解馬東,一個五十歲、留過洋還是名門之後的男人,怎麼就踏上了網紅之路?

《奇葩說》裡面的辯論,在許知遠看來,實在不值一辨,因為它沒有文化貢獻,沒有思想和情感的追求。

所以他認定:“那麼聰明”的馬東,一定是違背自己的內心和追求幹這事,不快樂,他不過是在對現實社會的曲意逢迎。

所以他滿懷信心的問馬東:你覺得《奇葩說》和莎士比亞沒有高下之分?

他內心期待馬東的回答是:有啊,《奇葩說》怎麼能比得上莎士比亞呢?但沒有辦法啊,大家都得生活嘛,我也有妻兒要養。

但是馬東一臉的懵逼,還有一種彷彿被嚇到的感覺:沒有,當然沒有!

許知遠有些訝異,不在自己預設範圍內,短暫沉默一下,尬聊氣氛開始,但是是主持人啊,要救場啊。

又追問:從大眾文化到李宇春到互聯網文化,這個過程是很粗鄙化的傾向,你不會承認這個東西嗎?

馬東似笑非笑的反問一句:我們曾經精緻化過嗎?

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覺到大寫的尷尬,最後只能無奈故作深沉的應和馬東:我們曾經嚮往過精緻化。

馬東很機智,也很有涵養,他遞了一個臺階給許知遠:我們每個時代都向往過精緻,但我們從來沒有過。

或許許知遠內心非常認同馬東,但他同時也非常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馬東的認同,他激動的表達情緒:時代之間是有差異性的,李白和梅蘭芳就比較高級。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許知遠不服氣,他對這個時代太困擾了,在他看來,《奇葩說》這樣低級的趣味節目根本就不應該出現。

所以他問:一點牴觸的心態都沒有?

馬東認真的搖頭,沒有!

為什麼呢?

我沒有那麼自戀!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此刻,求許知遠心裡陰影面積,這臉打得簡直啪啪響,連鏡頭之外的工作人員都笑出聲來。

與馬東相比,許知遠將各個年齡段以及各個群體分割得很清楚,這中間又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誰也不能加入誰。

就像他不能接受五十歲的馬東,怎麼能隨便參與90後?許知遠是一個很認真的把自己定位成70後的知識分子,他有著70後傷春悲粉的情懷,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然後又有一些70後本該被生活消磨殆盡的憤青色彩。

他甚至還帶著那麼點迂腐和自我意識,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但馬東卻張力十足,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都比他來得有包容度,馬東和公司裡90後的員工相處起來像發小,這令許知遠感到費解。

所以他一再和肖驍確認:你對他好奇嗎?肖驍坦言,接觸久了,在生活當中也是挺俗的一個人。

這對五十歲的馬東而言,特別是幹影視這一行業,能在90後心中這樣的沒有距離感,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了。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後來許知遠又拋出金句了:“每一代人如果對上一代人缺乏足夠好奇心,這代人絕對不會有特別大的可能性。”

相信90後的年輕人,看到這句話,都會覺得主持界的許知遠這是在自掘墳墓。很多人都說許知遠把自己玩壞,因為他過於想讓被人按照自己的思想來走。

無論採訪嘉賓的預設,還是一些觀點上的霸道輸出思想,可悲的是他所採訪的人都是業界自信有所成就的人,是思想的輸出者,而不是接受者,早已修煉到一定人生境界。

人物|我們欣賞馬東,也無需嘲笑許知遠

相比馬東,許知遠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連採訪也不是認真考究受訪者的思想,而是按照自己的套路來,這樣的尬聊在主持界也只有他能做到了,但他的訪問卻可以讓受訪者人物形象更鮮明或許這也是他為節目做得最大貢。

作者 | 少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