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平時你家的孩子跟你頂嘴還是不頂嘴,原本好好的心情,遇到孩子頂嘴也頓時沒有了,還隨時有把孩子揍一頓的想法。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沒少惹父母生氣,被父母吼打罵也是常有的事。不過每個孩子的反應都會不一樣,有的會說一大堆的道理,給父母頂回去,也有的會比較文靜,對父母說的話選擇性閉嘴,不過孩子當時是頂嘴還是不頂嘴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

德國心理學專家曾說過,能夠同長輩進行真正爭辯的孩子,往往在成長中都更具潛質。孩子與其他人頂嘴時,能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並且通過爭辯掌握一定的邏輯技巧,對孩子的邏輯思維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會頂嘴的孩子

父母在面對孩子頂嘴時,先不要著急打壓,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你的家庭教育是自由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會變得越來越聰明。頂嘴是因為孩子內心不服氣,認為父母說的不對,所以會頂嘴。孩子不同的氣質類型,這一類孩子非常善於表達,總能為自己做的事情給出合理的解釋,有強烈的主觀意識。第二種則是屬於膽汁質類型,這類孩子性格比較果斷,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聽到對自己不利的言語,就會選擇頂嘴,但這類孩子會因為性格太過暴躁出現很多問題。

頂嘴吵架不是一個平和、正常、有效的溝通方式,孩子和父母頂嘴是存在弊端的。當孩子帶著不好的情緒向父母解釋事情時,很多父母覺得威嚴受到挑戰,聽不進去孩子的訴求,往往會認為解釋就是頂嘴,從而打壓孩子表達的積極性。

針對性教育:

1.不要縱容孩子無節制地宣洩

孩子因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或者覺得父母的觀點不正確才會頂嘴,面對這種情況是可以允許孩子適當宣洩的。但也不要縱容孩子無制的宣洩,第一次可能覺得聰明,可孩子的世界不會明白對與錯。所以父母要正確指引教導孩子,避免無節制的情緒宣洩,而造成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2.要引導孩子"不要將情緒通通寫在臉上"

喜歡把情緒寫在臉上的人,往往情感變化會比較大。高興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得見,不高興的時候同樣也能夠立馬被人察覺,這種喜歡把情緒寫在臉上的行為,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所以要引導孩子,合理的消化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將情緒寫在臉上。

不會頂嘴的孩子

被罵之後不愛頂嘴的孩子,往往會呈現出兩極分化。一種是這類孩子遇事會比較沉穩,不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跟父母的關係也會相處的比較融洽。第二種則是這一類孩子會把自己的心事埋在心底,不願與父母溝通,往往內心比較敏感,表面上雖然與父母相處融洽,實際上非常反感父母。

針對性教育:

1.注意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自我情緒

孩子在被父母大吼了之後還不作出反應,可能是他們更加喜歡隱藏自我情緒,在孩子的個性還沒有完全被決定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要太過壓抑。

2. 不要一味牽制孩子

孩子性格一般比較浮躁,父母想要孩子性格比較沉穩,就不要一味的牽制孩子,要給孩子辨別的機會,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問題拋給孩子讓他自己思考做決定,而不是父母幫他做決定。

在被父母大吼之後,孩子閉嘴或者是頂嘴,10年之後的性格差異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夠說哪一種做法就一定是不好。孩子的行為是由氣質類型決定,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就能夠讓孩子以後有更好的發展!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伊伊小時候看了很多繪本,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並且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