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和西泠的前輩略影


去年適逢南社成立110週年,其發起人陳去病外孫張夷先生來函邀約,我由此也加入南社。由此想起祖父與南社前輩好友往事。1908年沈尹默到杭州兩級師範任教不久,年底就發生了新舊學派(木瓜之役)鬥爭,沈尹默朋友張宗祥(冷僧)是新派學者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最終新派取得了勝利,參加鬥爭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員後於杭州小營巷醬園弄12號湖州會館合影留念, 當天張宗祥、周樹人、朱希祖、許壽裳等人悉數參加,沈尹默因故未到。 後來,魯迅在1910年11月20日與許壽裳通信中談及“木瓜之役”墨跡及釋文時,在書信中多次提起沈尹默。沈尹默之兄士遠及弟兼士亦先後在此任教

現該校建有當年這些教師的塑像 。


南社和西泠的前輩略影

保存校史館之花名冊


上為杭州兩級師範學校花名冊


南社和西泠的前輩略影

追懷魯迅


上為1956年為紀念魯迅逝世二十週年沈尹默書寫的追懷魯迅詩

這一期間,沈尹默結識了蘇曼殊、劉季平(三)、馬玉藻、陳獨秀(仲甫)、章士釗(行嚴)、馬一浮(湛翁)、柳亞子、沈鈞儒、周作人、錢玄同等等,他們大都是與沈尹默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具有出國留學經歷和早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立志改變落後的中國面貌,後多參加南社。

其中,與劉三交往較早,時間較長,他是沈尹默加入南社介紹人。劉季平人稱“劉三”,原名鍾龢,字季平,別字離垢,曾自署“江南劉三”,晚號“黃葉老人”。劉三長沈尹默五歲,1878年出生於上海近郊華涇縣一個商人的家庭。他自幼學習刻苦用功,以詩文馳名,尤工書法,21歲時便經縣試被錄取為縣學生員,人稱青年才子。劉季平雖然出身優越,但為人正直,路見不平挺身而出。由於劉三胸懷俠義,快人快語,常有奇行。1903年5月,青年革命家鄒容出版了《革命軍》一書,由章太炎作序,章士釗題簽,被譽為“國民教育的第一教科書”。《革命軍》的自序刊登在章士釗主筆的上海《蘇報》上。6月29日,《蘇報》發表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第二天章太炎即遭清政府逮捕入獄,鄒容出於義憤,自動投案,被毒死獄中。鄒容遺體棄置在“化人灘”荒冢地,就是這個劉三,冒殺身之禍,將鄒容遺體偷運回自己的住所黃葉樓,為其營葬。章太炎感慨道:“劉三真義士,愧殺讀書人。”為此,沈尹默曾稱讚他:

簡劉三

清新詞句賦江南,濩落隨人諫苦甘。

詩酒正堪驅使在,彌天四海一劉三。

八分能寫令阿買,凡鳥真成不敢題。

物論他年爭得免,紛紛野鶩與家雞。

沈尹默是由劉三於1917年6月介紹正式填表加入南社的,後來,沈尹默與南社的摯友始終保持來往, 1963年西泠印社召開建社六十週年大會,南社和西泠新老社員在杭州歡聚一堂,沈尹默、馬一浮等老南社社員正式加入西泠,那是一次老友們差不多經過半個多世紀分別的重逢,談今論古,其樂融融。

此次會議通過了西泠印社的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選舉產生了近20人組成的首屆理事會,選舉張宗祥先生為第三任社長。自此,西泠印社恢復了雅集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