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轉自:書法功課。我們尊重並支持原創,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1918年春,西子湖上霧氣氤氳。

水天一色的灰濛晨霧裡,一南一北划來兩艘木舟。

一男一女各立船頭,一人著素樸僧衣,一人穿異域和服。

兩艘船緩緩靠近,女子盯著那僧人凝視許久,開口道:明天,我就要回國了。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電影中的李叔同

僧人道:好。

女子含淚悲喚:叔同···

僧人答:請叫我弘一。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電影中李叔同的日本妻子

女子低頭,沉默良久,問: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僧人答:愛,就是慈悲。

答閉,轉身而去,再未回頭。

從此,世間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師”。

這是電影《一輪明月》裡的場景,鏡頭轉過,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苦尋他心中的佛。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一輪明月》劇照

加諸於李叔同身上的標籤和頭銜有很多:

文學上,他是享譽國際的詞作家,一曲《送別》傳頌至今

音樂上,他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啟蒙者,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中國人

繪畫上,他堪稱中國現代美術之先驅,是中國油畫之鼻祖

戲劇上,他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

書法上,他是近代著名書法家

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員,領風氣之先

教育上,

他桃李滿天下,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大批著名藝術家

佛學上,他被尊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他在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學···均有創造性貢獻。

他開創了中國無數個第一,在從事的每一個領域都做到了極致,此外,他還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裡,再給他貼一個標籤吧:一個任性的、妄為的、無情的···

富二代。

01

老夫少妻,麒麟才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個鉅富之家,他家世代經營鹽業與銀錢業,這是當時利潤最高的兩種生意,其父李世珍是同治年間的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而為津門鉅富。

毫不誇張地說,李叔同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公子。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他父親去世時,晚清重臣李鴻章不但登門祭拜,而且親自為喪儀“點主”,李家的聲望在此達到巔峰。時年,李叔同年僅5歲。

他的母親王氏是家中的三房姨太,十九歲生下他時,父親已經六十八歲。

李世珍家門顯赫,子息卻不旺,長子早夭,二子李文熙又體弱多病,老來得了李叔同這個幼子,自然視若珍寶。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孔子出生時,父七十,母十七;歐陽修出生時,父四十九,母二十。老夫少妻的結合,往往生出麒麟之才。

李叔同童年就展現出驚人的聰慧,尚在學舌之際,就能跟著老父親搖頭晃腦地背誦對聯。

他六歲啟蒙,十歲熟讀詩書,十三歲學訓詁書法,“年十三,輒以篆刻和書法名於鄉。”

十五歲就誦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這樣的絕句。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少年李叔同

和歷史上的許多大才一樣,李叔同出生時也有“祥瑞”:他降生之日,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福兆,後來,李叔同將這根松枝攜帶在身邊,終生不離。

與佛的結緣,也許從出生之日就開始了。

李叔同的父母家人都篤信佛教,老父親在他5歲那年病重,延請高僧誦經,在《往生咒》的誦聲中溘然長逝。

按照傳統習俗,靈柩在家中停了七天,喪事辦得極隆,請來大批和尚日夜超度,那時的李叔同太小,不懂得親人離喪之痛,只有那空寂悠遠的佛音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在那以後,李叔同就常在家與三弟一起學僧人作法,“兩個人都用夾被或床罩當袈裟,在屋裡或炕上唸佛玩”。

02

她是娼伶,也是知己

他生活優渥,自幼天才,但也有因大家族而生的苦悶。父親早逝,母親是個偏房,身為庶子的李叔同在大宅院中的日子並不好過。

年方17的二哥李文熙必須要挑起家族生意的重擔,而年幼的李叔同,則被寄予了光耀門楣的期許。

李叔同的母親只是一個三房姨太,所以他自幼是被大房郭氏帶大的。他先從兄長文熙讀書,繼而拜常雲莊先生為師,兄長對他要求很嚴,日常功課不得馬虎,應對進退也不得稍越禮儀。

母親的謹小慎微,兄長的嚴格教導,大宅門生活的封閉無趣,讓李叔同早早地產生了叛逆心理。

16歲,李叔同考入輔仁學院,終日以制義為業,也就是學習八股文。

可是隨著年紀漸長,他對經國濟世的正經學問喪失了興趣,反而喜歡上了唱戲這類“賤業”。

從小就學習書法、金石等技藝的李叔同,內心早埋下了藝術的種子,而在接觸到戲曲這一藝術時,他不可自拔地淪陷了。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李叔同出演京劇《黃霸天》

同時淪陷的,還有他那情竇初開的少年心腸。

他暗戀的對象是個叫楊翠喜的坤伶。

楊翠喜本姓陳,幼年時家貧,被賣給了一個楊姓樂師,從師習藝,十四五歲就出落得花容月貌,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一經登臺獻藝,立刻博得了滿堂彩。楊翠喜每晚在天津福仙戲樓唱戲,《梵王宮》、《紅梅閣》都是她的拿手劇目。只要她一登場亮相,臺下的叫好聲就立刻此起彼伏。

李叔同的母親一向喜歡看戲,自從24歲守寡之後,她更是迷上了泡戲園子。每次去戲院看戲,她都會把李叔同帶上,長大以後,他就習慣了一個人去梨園。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李叔同母親

那時楊翠喜剛剛嶄露頭角,李叔同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去福仙戲院給楊翠喜捧場。楊翠喜在舞臺上笑靨如花,歌喉婉轉,臺下的李叔同看得目不轉睛,聽得如醉如痴。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一輪明月》楊翠喜

戲院散場後,李叔同便提著燈籠,送楊翠喜回家,年少時的愛戀最為熱烈也最真摯 ,兩顆年輕的心越來越近。

李叔同曾經送給楊翠喜兩首《菩薩蠻》,詞中充滿了柔情蜜意:

其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

額髮翠雲鋪,眉彎淡欲無。

夕陽微雨後,葉底秋痕瘦;

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

晚風無力垂楊嫩,目光忘卻遊絲綠;

酒醒月痕底, 江南杜宇啼。

痴魂銷一捻,願化穿花蝶;

簾外隔花蔭,朝朝香夢沾。

彼時他是富家公子,她是知己美人,他為她一擲千金,她對他目盼流連。戲文裡才子佳人的故事,就真真切地發生在李叔同的身上。

然而這份甜蜜的初戀很快就無疾而終。

楊翠喜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京城的高官巨賈來到天津,都會去福仙戲院一睹這位名伶的風采 ,其中就包括慶親王奕劻和他的兒子載振 。天津的地方官員段芝貴聽說京城的慶親王竟對一個戲子感興趣,連忙巴結。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段芝貴花重金把楊翠喜從戲院裡贖出來,親自護送到北京,把楊翠喜親手送到慶親王父子的府上。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而這一切,李叔同毫不知情。

楊翠喜心中雖萬般不願,但卻不得自由身,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李叔同得知自己傾心的女子被當作禮物送入了豪門,傷心欲絕,終日以淚洗面。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一代名伶,就此消失。

03

舉案不齊眉,康梁是吾師

李叔同的母親和二哥看到李叔同因為失戀鬱鬱寡歡,非常焦急,趕快託人為他物色結婚對象,希望能讓另一個女人的溫柔來撫慰他的心碎。很快,媒人就給李叔同物色了一個富家茶商的女兒——俞氏,俞氏比李叔同大兩歲,眉目端正,知書達禮,兩家又門當戶對。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一輪明月》俞氏

舊時社會,富貴人家的公子往往會娶比自己大一些的老婆,因為那時人們結婚較早,妻子年齡大些便更穩重,可以更好地照料丈夫的生活。

對於這樁婚姻,李叔同萬般不願。俞氏出身大家,賢惠恭順,可在年少的李叔同眼中,這些優點恰恰都是她無趣的地方。他更憧憬激盪的愛情,尋求心靈的契合,像楊翠喜那樣熱烈的女子,才更得他的歡喜。

可是二哥李文熙卻答應他,只要娶俞氏為妻,他就可以拿出30萬家產給李叔同出去自立門戶。母親由於是小妾的緣故,在李家生活並不舒心,早就想出去單過了,因為孝順,也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違抗,李叔同只得接受了這門親事。

李叔同那一代文人,幾乎沒人喜歡原配,他們在年少時接受了家裡的安排娶了“糟糠之妻”,卻也不耽誤愛情在別處開花。除了老實人胡適,對愛打麻將愛抽菸的老婆還不錯,其他都是能休就休,不休也是冷落一旁。

俞氏空有原配的名分,與他卻是聚少離多,雖為他生下三個孩子,卻始終沒有得到過他的心。

年少叛逆的李叔同,不僅早婚早戀,還是個憤青。

在書院學習時,雖然是學習枯燥的八股文,也蓋不住他的文采斐然。寫八股文有非常嚴謹的格式,文字必須寫於方格之內,務令書寫齊整乾淨。而李叔同每每有了靈感,文思泉湧,方格紙寫不下,他就在一個格子裡寫兩個字,洋洋灑灑密密麻麻,得了個“李雙行”的外號。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少年李叔同

甲午之後,列強環嗣,清政府無所作為,李叔同憂國憂民,他參加科舉考試,一心為國,在科場上批判八股文“胸無名理,出而治兵所以無一謀。”批判大臣“不學軍旅而敢於掌兵;不諳會計而敢於理財……”

這張答卷針砭時弊,直擊要害,卻“思想危險”、“膽大妄為”,自然名落孫山。

戊戌變法前後,李叔同深受維新思想影響,以為看到希望。他大肆褒揚維新變法,向西方學習,自學洋文。

等到光緒皇帝下達“定國是詔”,他立即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師”的印章,公開表示對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的支持,這讓一些守舊的當政者頗為惱火。

康梁倒得太快,維新變法不過百日,光緒被囚瀛臺,康梁流亡日本。

這時,有傳言說李叔同是康梁同夥,可憐李叔同從小沒離開過天津,壓根兒沒見過康有為的面,為了避禍,李叔同以照料家族生意為藉口,帶著家人逃到上海。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反正上海也有他家的錢莊,這位大少爺依舊可以過得衣食無憂,不必像那時逃亡的其他人一般流離失所。

懷揣著“北方事已不可為”的滿腔憤懣,1898年李叔同攜妻帶母到了這座中國最開放包容的城市。

04

休怒罵,且遊戲

說是照料家族生意,可李叔同卻什麼正事也沒幹,而是把婚前的喜好全撿起來了。

1898年的上海,風氣開放,詩書風流,才子佳人雲集。

既然不能學以致仕,那就盡情揮灑才情吧。在上海灘的法租界,李叔同的才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1901年,李叔同以第十二名的佳績考入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先生,併成為他的得意門生。在這裡,他接受了較系統的儒家經典教育,還吸納了“新學”的精華。

為了支持學潮運動,他主動退學,加入新學組織“滬學會”,在滬學會,李叔同的文章屢屢列為第一,更被上海的名士達人所青睞,他也被視為“才子”而馳名於上海灘。

他精通書畫篆刻,和上海書畫名家一起辦《書畫報》,成立「書畫公會」;

他在音樂上很有造詣,主張求新求變,將《詩經》等古文填詞在西洋音樂裡,成為流傳廣泛的歌曲;

因為舊體詩詞寫的極好,他加入文人社團“城南文社”。時常交遊宴飲,切磋文章,還和許幻園、張小樓、蔡小香、袁希濂結拜金蘭,稱為“天涯五友”;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天涯五友

作為資深票友,他開設演講講習班,組織學生新劇,為宣傳婚姻自由,親自編寫文明戲《文野婚姻》等劇本。他還走到臺上,親自登場表演……

他的學生豐子愷後來回憶:“那時他頭抬得很高,英俊之氣,流露於眉目間。”

在多年以後,回顧那段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歲月,李叔同寫下了這樣兩句詞:“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高曉松曾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歌和田野。作為天津鉅富之子,少年李叔同的生活自然沒有苟且,他和那個年代的所有紈絝子弟一樣,揮灑文字,流連芳場,一擲千金。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一輪明月》李叔同戲裝

他才華橫溢,也和所有的名士一樣,懷才不遇,空餘報國之情,只能寄情聲色。他和上海灘的交際花都混得特別熟,名妓李蘋香、謝秋雲等都與他有情事。

也許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初戀楊翠喜的影子,也許是隻有在這個溫柔鄉里他才能暫時忘卻失意,比起家中那位賢惠溫婉卻不識詩書的髮妻,那位勾欄詩妓李蘋香顯然更能博得李叔同的喜愛。

“奔走天涯無一事。何如聲色將情寄,休怒罵,且遊戲”。

對於丈夫在外尋花問柳,俞氏從不干涉,盡力保持家庭的平靜。丈夫是臥龍,非她這一汪池所能載,她只能一心侍奉婆婆。在她看來,無論如何,丈夫還願意回家,就是最大的尊重。

這時的俞氏已經為李叔同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後來夭折)出於對妻兒的愧疚,李叔同對俞氏還算相敬如賓。

但這一點點的溫情也在母親去世以後被打碎了。

1905年,李叔同母親王氏因病去世,李叔同扶柩回鄉,並效仿“東西各國追悼會之例”,給母親舉行了一個既中又洋的盛大喪儀。富家公子的任性使他想一出是一出,在母親的追悼會上,他竟請來數百中外來賓,舉哀之時,還在眾人面前彈鋼琴、唱哀歌。

我們敬仰的書法大師,是個“渣男”?


他母親是中國舊社會最傳統的婦女,從不識西洋禮儀為何物,卻在死後辦了這樣一場喪事。此舉被人視作奇事,天津《大公報》還專門發文稱其為“文明喪禮”。

他常與人講“我的母親很多,但我的生母過的很苦”,母親去世以後,他頓感生活無趣,憂愁滿地,渾然不知何處是岸。

但母親的離開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解脫,雖飄蕩無根,但再無牽掛。


感謝您的觀看和關注!如果您是書畫愛好者,小編邀請您搜索關注“hmyqart”微信公眾號。

每日發佈免費視頻資源:一筆一劃對照名帖視頻教學、真人模特現場繪畫、山水花鳥場外真實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