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救贖?殘破家庭下的人生

克里斯汀.漢娜特別擅長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世界,她用樸實無華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在《姐妹之間》這本書裡,描寫了愛情、親情、友情,以一種非常溫暖的方式,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家庭的和諧,源於接受彼此的缺陷;好的愛情,並不來自於金錢和物質;真正的友情,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在一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會如影隨形。這本書更讓人思索:在自己不完美的生存環境裡,在一個殘破的家庭中長大,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尋找真正的幸福和安寧?

如何自我救贖?殘破家庭下的人生

這本書中,媽媽去拍戲一去不返,為避免被送往福利院,迫於無奈,16歲的梅格安將相依為命的9歲的同母異父的妹妹,送到了妹妹生父那裡,而妹妹的親生父親,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一個9歲的女兒!送走了妹妹,梅格安的內心裡一直覺得是自己拋棄了妹妹,這成了她的心結。二十多年過去,她成為一個做事冷血果斷的極為成功的離婚律師,但仍然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也無法修復和妹妹疏離的親情。她夜夜噩夢,倍感孤獨。妹妹和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歌手一見鍾情,決定結婚,梅格安知道這個消息後,認為妹妹在幹一件蠢事,決心去制止妹妹的愚蠢行為,她的心理醫生告訴她,愛意味著相信別人,讓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梅格安在忐忑不安中開始了拯救妹妹之旅。

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我們無法選擇。但最終也要掙脫那血緣形成的枷鎖,實現自己的重生。

梅格安說,哪怕是一隻母鱷魚,也會看好自己的蛋,克萊爾說,但是如果是媽媽,她會煎了那個蛋。她倆的媽媽,從小帶著他們,隨心所欲,走馬燈樣換了一個又一個的男友,梅格安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而妹妹克萊爾的生父在克萊爾9歲那年才知道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女兒!

媽媽去拍戲後完全忘記了還有兩個孩子需要自己照顧,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在他們成人後,自私的媽媽在回首往事時對自己當初的行為全無歉意,她只愛自己,總是帶著假面具生活,她的每一次出現,總是帶著保鏢、記者呼嘯出場,哪怕是克萊爾的婚禮上,她也要想當一次眾人矚目的焦點。即便是這樣一個不堪的媽媽,姐妹倆在人生的每個重要的時刻,仍然記得自己有媽媽。

我們所知的差點被糟糕的母親毀掉人生的明星蔡少芬,17歲時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的初衷,就是為了替母親還債。這是一個嗜賭成性的媽媽,這個媽媽和阿姨還會介紹她跟各種各樣的富豪認識,讓蔡少芬不斷地為她還債,舊債剛償還,新債又來。在重壓之下,蔡少芬曾一度想要自殺。最後不得不發表聲明,宣佈與母親斷絕關係,不再替母親償還債務,血緣形成的天然紐帶,變成了沉重得枷鎖,差點毀掉她的人生,她用自己的青春償還了母親給予她生命的恩情。蔡少芬最終苦盡甘來,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重新開始幸福的人生之旅。

梅格安一直在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修復自己那冰冷的不相信愛的空蕩蕩的心,在為妹妹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她和妹妹之間那道無形的牆慢慢消融,兩人似乎重新回到了小時候相依為命、親密無間的狀態!梅格安堅硬的內心漸漸變得柔軟。然而,妹妹度蜜月時,不幸襲來,妹妹腦袋裡長了一個腦瘤,時日無多。梅格安放下了工作,為了救助妹妹四處奔波。梅格安愛上的那個男人喬,因為應愛妻的要求,親手實施了患癌妻子的安樂死,喬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也無法從失去妻子的傷痛中解脫出來,雖然他被宣佈無罪,仍然選擇從一個頂級的醫生,淪為一個流浪者。在流浪的過程中他與梅格安邂逅,愛在兩個同樣破碎的心靈中悄然萌發。梅格安知悉喬的真實身份後,丟下妹妹的病歷資料,喬經過內心的激烈掙扎,終於重新拾起了病歷,找到了挽救克萊爾的方法。

梅格安、克萊爾和媽媽終於達成了諒解,梅格安和喬終於直面了自己傷痛的過去,兩人攜手開始了新的生活。

如何自我救贖?殘破家庭下的人生

混亂的家庭關係,對孩子愛情觀、家庭觀的形成具有強大的作用,在無形中將影響孩子一生。只有真正堅強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獲取自己的新的感受,改變自己人生的宿命。

母親像走馬燈一樣換男友,梅格安成年後也不敢相信愛情,害怕親密關係,她的第一次婚姻,因為內心的極度不安全感,她對丈夫指責挑剔不斷,最終導致兩人分手。為了掩飾自己在這段感情中的錯誤,她對心理醫生編造前夫是一個濫交的沒有責任感的男人。為了排解孤獨,她一次次在夜晚走進酒吧,結識一個又一個陌生的男人,每一個激情的夜晚後的清晨,迎來更無邊無際的孤獨和空虛。因為沒有見到過真正的愛,所以不再相信愛,她幾乎失去了愛的能力。

眾所周知的小龍女吳卓林,有一個尷尬的身份,明明有一個無需親子鑑定就可以完全確認的父親,卻從未有過父愛。一個畸形的家庭,讓她的性愛觀產生了錯位,她不再相信異性之間的愛,也無法通過強大自己,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的路,走得歪歪斜斜磕磕絆絆。而另一個經歷了父母離異,母親再婚後又再離婚的竇靖童,雖然不再相信異性之間的愛情,但她擁有和李嫣的姐妹情,沐浴過父愛的溫暖,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因此她有足夠的力量在自己人生的路上一步步踏實地走下去。就像書中的妹妹格萊爾,離開了姐姐和媽媽,在9歲時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生父親,以前從不知道她的存在的父親,在她9歲開始,給予了她無微不至的父愛,因此克萊爾的心靈安然無損,不像梅格安那樣,內心裂紋橫生,一片荒蕪。

梅格安深知自己內心的缺陷,她一直在求助心理醫生,妹妹結婚,原本想去拯救妹妹的她,在妹妹的家中,慢慢的被那溫暖的氛圍感染,被妹妹的那些朋友感染,妹妹簡陋而溫馨的家,更讓她感受到了自己那個豪華公寓的冰冷孤寂。在和喬的接觸中,她驚恐地發現,自己竟然產生了和喬更進一步接觸的想法,她害怕失去,害怕被傷害,逃離了喬,但最終無法逃脫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和喬在一起的夜晚,她感受到了愛意在悄悄生起,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體驗,那是兩個人從身體到心靈的高度契合,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梅格安在拯救妹妹的過程中,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重新擁有了愛的能力!

那麼,在一個破碎的家庭裡,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在一個並不那麼完美的生存環境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達到和諧,追尋自己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如何自我救贖?殘破家庭下的人生

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心理學書籍《心流》中,舉過這樣一個真實的受訪者的例子:

1、一個貧窮的移民家庭的孩子,父母沒有文化,7歲的時候父親花了一大筆積蓄,給他買了一輛腳踏車,他騎車時被一輛不守交通規則的車撞倒,車主是一個醫生,醫生把他送到醫院,要求他不要報警,醫生會承擔一切費用並賠償他一輛新的自行車,他們一家相信了醫生的話,然而,醫生再沒出現過。這樣的事情,有很大可能會使一個人心靈留下巨大的創傷,變得憤世嫉俗也許就此沉淪。然而事情的走向並非如此!他的父親從此酗酒,打罵妻子,讓家庭雞飛狗跳,永無寧日,成為一個徹底的失敗者。而他,卻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要成為一名法官!這一事件讓他明白,家人的貧窮,父親的失敗並非自身的錯,而是因為不明白自己的權利,不懂得遊戲的規則,不能提出有效的抗議導致。他立志成為一名法官,不僅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更是為了發生在他身上的不公,不會再在弱勢人群身上重演。最後他如願以償,成為一名法官,在事業的巔峰期,進入內閣,協助總統制定更為公正有力的法律,向處於弱勢地位的逆境中的人伸出援手,

他十多歲遭遇重大挫折時為自己選擇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他沒有沉淪,沒有被打敗,在不停的奮鬥中,他實現了畢生的理想,他覺得人生極具意義!

2、演員孫儷,她的爸爸在她12歲的那年丟下2000元就離開了家,和她媽媽離婚了。為了養育她,她的媽媽苦苦支撐,吃了很多苦,每次孫儷看到媽媽在街頭辛苦地打掃衛生時,她都特別恨那個丟下他們母女,一拍屁股走人的不負責任的冷血無情的父親。她曾經在訪談中說到,在對父親強烈的恨中,常常幻想這樣的畫面,她長大後,開著豪華的敞篷車在在紅綠燈處等待,路邊她爸爸認出了她,她帶著一絲冷笑,綠燈亮後呼嘯而過,剩下她爸帶著無邊的憂傷,用悔恨和豔羨的眼神呆呆地望向她離去的方向。因為有了這個念頭,她就朝著夢想不停努力,不僅在事業上熠熠生輝,更收穫了美好的婚姻。她和同樣來自於破碎家庭的鄧超建立了自己溫馨而幸福的小家,有了可愛的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兩個人因為類似的經歷,因為都曾經失去過,所以都無比珍視美好的家庭生活。她自己在工作之餘,練瑜伽,學烹飪,愛書法,忙得不亦樂乎,在眾多明星的家庭中,他們一家的生活滿是人間煙火味,時時流溢出的和諧而溫暖的愛意。有了自己的幸福,她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最終消解了對父親綿綿不絕的恨,只因他給了她生命,只因有了他給予的動力,她才有了一個更為努力和成功的人生。她原諒了父親,自己的內心也得到寧靜,完美地實現了自我救贖!

結語:出身無法選擇,當一個人不幸擁有一個不盡人意的殘破家庭,面對痛苦時,對痛苦的詮釋,對痛苦的態度,將會確定他人生的方向,如果選擇了一個積極的方向,會讓他朝著自己人生目標不斷努力並持續前進,從而改變看似已成宿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