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百慕大三角"

0序言:

背景: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是神秘事件代名詞。百慕大三角地處北美佛羅里達半島東南部,具體是指由百慕大群島、美國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三點連線形成的一個西大西洋三角地帶,每邊長約2000千米。由於這片海域常發生人們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及推理方式難以解釋的超常現象。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衝突:心理學研究發現:其實,人際關係中也存在"百慕大三角",這種神奇的現象常常不為人所知,但是它卻常常阻礙著我們的發展。無論你在現實中扮演什麼樣角色:你是創業團隊的領導人,還是普通中層管理者,或者是基層的職員;你是家庭關係中的長輩、平輩和晚輩;你是朋友圈中萬人迷還是低調有內涵的實力派……你都需要了解它,非常有必要學習這種神奇的心理學現象。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疑問: 什麼是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如何破解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解除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回答:無。

01、 什麼是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

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是一種三角關係,這種關係是指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簡稱VPR。施害者(簡稱B)是讓受害者(簡稱A)感覺到很反感、相處在一起不舒服、或者在一起共事會很討厭和不喜歡。A就會向拯救者(簡稱C)進行吐槽,A尋找C傾訴並不是為解決問題,僅僅是為了向C證明B做法是多麼不對,讓人多麼反感和討厭。A希望C能夠認同A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並且能夠站在A立場上一起譴責B的所作所為,從而讓A產生道德上的優越感,讓A釋放出內心的不滿情緒。充當裁判員的拯救者(C)往往不是一個具體的個人,也有可能是一群人或者公眾。比如很多名人在社交媒體上互相指責和對罵,甚至是人身攻擊,這個時候吃瓜群眾就充當了C。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危害很大。首先,假如C缺乏理智和判斷,那麼會挑撥B和C之間的不和睦,甚至B和C根本沒有實際上衝突。如果C恰好是B領導,有可能會產生對B偏見,將B的缺點放大或錯誤擴大,這會損害B的切身利益,這種情況在職場上有個通俗稱謂,叫"打小報告"、"告密"。其次,一個巴掌拍不響是最淺顯的道理,但A會本能忽略自己在衝突中所犯錯誤,不會去審視內心的動機,反而C的同情或點贊,會讓A感覺更美好,A更加堅定自己就是無辜的受害者,從而產生道德上優越感。最後,A和C也可能發生衝突,角色演變成受害者和施害者,這時候會有新拯救者D介入進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就想病毒一樣在人群中傳染,越來越多的健康細胞被感染,最終使得整體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起源於施害者B,然而受害者A和拯救者C由於短視和氣量狹小,不知不覺充當分裂者角色。新約聖經中對這種情況有著嚴厲的警告:"如果有人在你們之間製造分裂,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警告,從此以後,不要再理會他們,因為這樣的人已經偏離正道,而他們自身的罪會加罰於他們"。科學研究證明,分裂者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要比分裂者帶來的任何好處都多。戴夫拉姆齊公司營造的組織文化是直接正面對抗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他們公司制定了這樣一條"無流言蜚語原則",如果有人在背後說某人閒話,而不是直接和對方交流解決問題,那麼這位傳播流言者會被警告,警告無效則會被開除。

02、 如何破解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

就像空氣中永遠會有細菌、病毒一樣,人際關係的"百慕大三角"是會永遠存在於人際交往中,除非人性發生改變,然而人性是物種進化形成的,寫在了我們的基因裡。有一些辦法可以破除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現象,能夠減輕它的危害:

一是保持理智,接受反饋,不做施害者。我們應該持續學習和強化個人修養,多讀一讀儒家經典,儘量不要傷害別人,少傷害別人,不做或少做施害者B。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在認知上不夠清晰,聽不進去別人建議和良好反饋,內心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又沒有更好渠道釋放內心情緒,有時候很隨意地向周圍人,甚至是向至親至愛宣洩,這往往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這是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的啟動源頭。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採用逃避手段,暫時躲避施害者,以防被傷害到。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二是心胸開闊,合理宣洩,不做受害者。每當別人傷害到我們,我們儘量胸襟開闊一些,或者通過其他渠道進行宣洩,現實生活中哪種內心邪惡的施害者還是很少的。實在要找人吐槽,儘量找一找圈外人聊一聊。我最近見到有個滴滴司機就很了不起,他深夜拉酒醉客人,乘客胡攪蠻纏讓他很氣憤,但是他通過拍攝短視頻,向網友公開吐槽這種不文明現象,負面情緒得到很好的宣洩。當今社會生存壓力大,社會上打拼的人,特別是男人們,受到各種各樣的不公和委屈是幾乎是家常便飯。作為男人一定要把這種不良情緒化解掉,儘量不要帶回家裡,傳遞給父母、老婆和孩子。讓至親至愛成為情緒宣洩對象,成為受害者,要杜絕踢貓效應。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三是保持中立,不參與,不做拯救者。當有人找你談論其他人時,我們應該謝絕加入討論,不當拯救者C。或者向吐槽者表明立場"我不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有時候這種議論確實無惡意,但也有可能是惡意,不管怎樣,很好鑑別。正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圖爾特曾經圍繞非法色情的模糊定義寫過一句著名的話"我一看就知道了"。有時候,有人過來吐槽,我們實在抹不開情面要安慰對方時,也儘可能提醒吐槽者多審視個人的問題,客觀看待衝突,事後也不要傳播流言蜚語。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03、解除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從上面分析中,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其實危害很大,解除三角關係能為我們帶來諸多好處:

如果我們是團隊管理者,它會使團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達成更高績效。任何一個組織或團體都不會容忍"傳播流言蜚語"、"打小報告"、"背後議論同事"等,這些行為會破壞團結,激發人性自私和貪婪的弱點,削弱了組織戰鬥力。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如果我們是做生意的,它會使我們人緣更好,生意更興隆。誰也不會喜歡一個負能量爆棚,到處散佈謠言的人店長。

如果我們是普通人,它會使我們人際關係更加融洽,家庭和睦,在社會上飛的更高,走的更遠,收穫更大成就。

心理學重大發現:解釋人際關係的

0結語:我們解密人際關係的"百慕大三角"之謎,知道什麼是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它是一種由施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構成的惡性循環。如何破解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一是保持理智,接受反饋,不做施害者。二是心胸開闊,合理宣洩,不做受害者。三是保持中立,不參與,不做拯救者。解除人際關係"百慕大三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它能讓我們收穫更多幸福,飛的更高,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