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你有沒有類似這些經歷:

  • 別人從來不懂得顧及你的感受,也不會站在你的立場看問題?
  • 甚少獲得別人對你“感同身受”的安慰,只顧講他們自己的看法?
  • 你對別人付出的好心好意,有時候卻難以得到別人的理解?

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一個原因,那就是你或者跟你相處的那些人,有沒有做到“換位思考”。

不懂得換位思考,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就無法表現出應該有的“情商行為”,從而讓彼此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那什麼是叫做“換位思考”?

簡單來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就是換位思考的全部含義。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假如我們不瞭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和想法,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思考事情和回應對方。

“換位思考”,是需要我們對別人多一點好奇心

。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都缺少這種思維特質。

這樣的人,往往喜歡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別人的想法以及感。更甚者,他們會以“一般人”的大眾角度,去揣測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想法。

只有具備好奇心,我們才能夠願意去了解對方的心情;也只有好奇心,才能夠驅使我們謙卑地挖掘他人內心世界的真實模樣。

好奇心是我們理解他人的基礎元素。當我們以這樣一種理解的姿態去看待別人時,我們就能夠真正開始“換位思考”的步驟。

有了這個步驟之後,我們才能夠進行比較正確的思考。而這,就是我們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以下這四個心理原則,就是在我們具備好奇心的前提下,讓我們更好地去正確思考的基本做法。

第一,交互原則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這句話就表明,喜歡與憎恨、接近與遠離是交織在一起的。你喜歡一個人和討厭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對方如何對待我們的行為之上,包括我們以為對方會如何對待我們的“設想”。

例如你之所以喜歡某個明星,表面來看,你似乎是被對方的外表吸引。但深層的原因,其實是你覺得擁有這個外貌的人,將會跟你產生良好的互動;你潛在意識以為,對方會對你很好。於是,你就以此為前提,也喜歡上對方。

如果在真實的互動之下,對方向你表現出厭惡的行為,你肯定會慢慢失去喜歡對方的情感衝動,逐漸遠離對方。

這就是心理學家阿倫森通過大量實驗,得出來的結論: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重視,相互支持,才能構建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此所謂“交互原則”

那為什麼人會有這種行為?

因為人都有維護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傾向,希望彼此的交往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適當性。然後我們根據這種合理性和適當性,來解釋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否則,以某種觀念為基礎的心理平衡,如“我是一個友善的人,要對別人好”,“我受過良好的教育,要懂得感恩”等思想,就會遭到破壞,帶來不安心理。

換言之,如果你對我好,根據彼此的關係,基於無功不受祿的心理,那我也應該對你好。

接著,我會以此解釋我們的關係,這些“付出”,是否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發展,還是隻是萍水相逢的幫助。最後,我再決定採取哪種回饋方式。

這就是“交互原則”的核心。

當然,運用這個原則,有幾點你必須要注意:

  1. 真誠對待別人,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法則;
  2. 要根據彼此的關係,恰當好處地對別人好;
  3. 不要盲目付出,好的付出,少一點也足夠;
  4. 先了解對方的需求,然後才針對性付出;
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第二,功利原則

人都有自己在乎的核心利益。

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除了運用交互原則,我們還需要懂得如何把握功利原則。

因為我們與人交往,免不了會觸碰到對方的切身利益。如何把握跟對方切身利益觸碰的尺度,就成為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這裡的利益,指的不僅僅是金錢、財物這些外在物質,還包括情感、思想、心理這些內在的因素。

損害別人的外在物質,就會損害到別人的內在情感;同樣,損害到別人的內在情感,也相當於損害別人的外在物質。

所以我們與人交往,或者別人與我們交往,其心理會有一種“衡量”的思維,就是這種交往,到底值不值得。

一段關係如果留給我們的感覺是值得,或者得到的“利益”大於失去的“利益”,我們就會傾向於建立和維持;相反,我們就會選擇躲避、疏遠和終止。

否則,我們對於這種關係的評價,就會出現不平衡的心理。

當然,怎麼衡量一段關係的得到與失去,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正由於標準不同,如果遇到什麼事情,你好像去市場買菜那樣,做什麼都斤斤計較,那這種行為,就會給關係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把握關係的走向,比起計較一時的得失,更加重要。

你越是以不功利的心態去看到關係的投入與付出,你越有可能從這段關係當中收穫更多東西。

只要我們能夠結合交互原則去運用這個功利原則,大概把握好與對方利益打交道的尺度,那這段關係至少不會出現很大的亂子。

以下這幾點就需要你做到:

  1. 你要知道對方的核心利益是什麼,在乎和關心的什麼東西;
  2. 別人對你的付出,如果並不是你所需要的,一定要及時拒絕;
  3. 面子也是別人的核心利益,情商高的人都懂得給比人留面子;
  4. 對別人在乎的地方,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免瓜田李下引起誤會;
  5. 凡事不要斤斤計較,放長眼光,不要在乎眼前利益的得與失;
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第三,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價值很重要,所以非常抗拒這種自我價值遭到別人否定。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價值,我們對於別人的評價,就會產生一種極其敏感的心理。

一旦聽到別人對我們說出一些負面的言語,我們這種心理防禦機制就會啟動,進入“戰鬥”狀態,不是反駁別人,就是設想各種原因安慰自己。

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運作機制。

只不過有一些性格偏執或者個性自卑的人,會把這些“評價”無窮放大,從而導致自己身心受挫,甚至因此而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這也表明,為什麼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說話。因為“好話”,能夠加強對方這種自我價值,從而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認可和愉悅感。

所以,與人相處,一定要保護好別人這種自我價值,適當給予肯定和認同,儘量減少對別人的否定和嘲笑。

只有這樣,人際關係才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1. 讚美對方身上容易被別人忽視的閃光點,讚美一個醫生知識技能高超,倒不如讚美他炒菜有水平。
  2. 換過另一種方式去批評別人,把指的語言變換成建議的語言,如把“你實在太蠢了”,說成“這就是你的全部能力嗎”。
  3. 當然,也要適當保護好自己的自我價值,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才不會被別人隨便一兩句話,而弄得自己心神不定。
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第四,平等原則

我們與他人相處,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著平等的姿態;以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去面對對方。

無論是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是對待別人的行為方式,我們一定要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即便對方的身居要職,我們也只需要給予應有的尊敬,而非卑躬屈膝那樣表現自己。

很多男生在追求喜歡的女生時,往往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如同對方的奴隸似的。這種姿態展露出來的感覺,並不會獲得對方的認可。

因為相互吸引的兩個人,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這是維持正常心理狀態的基本因素。否則,這樣一種不平等的姿態,就會讓我們的心理平衡出現某種傾斜。

心理的變化,會影響到我們行為的發出,其結果自然會體現在與人交往的言行舉止上。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培養出自信心,讓自己敢於在人前,以一種自然、大方、舒適的態度與之相處。

  1. 找到自己舒適的姿態,以此培養出跟別人平等相處的態度。如果你覺得閃閃爍爍的樣子,讓自己感到不舒服,就去尋找一個自己做起來更為自在的姿態。
  2. 改善你的言辭。想一想你平常的話語,有沒有給一種不夠積極,不夠自信,或者不夠坦然的感覺。平等的語言,一定不會透露卑微的姿態。
  3. 在行為舉止上,儘量讓自己朝著一個大方、得體、有友善的方向去培養。你無須放低身段跟別人相處,在平等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色就行。
學會這四個原則,掌握換位思考,你的人際關係從此變得更好

這四條心理原則,對於我們如何做到“換位思考”跟別人相處,會起到非常有幫助的指導作用。

只要在日產生活當中,我們時時留個心眼,有意識地運用這些原則,我們不僅僅能夠維護好自己的利益,還能夠跟別人建立一個相對良好的人際關係。

即便跟我們打交道的人,都不到這些原則,我們也能夠明白背後的原因,從而調整自己的做法,減少很多沒必要的“自尋煩惱”。

畢竟人際關係的好與壞,會決定了我們一天當中,到底會獲得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