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六:敏锐观察力来源于生活实践

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些孩子很马虎,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成为家常便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反复强调或警示,甚至进行惩罚,这些孩子依然改变不了马虎的习惯。

有时候,人们会看到一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但是效率很低,写作业天天磨蹭到半夜,但学习成绩依然提不上去。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找不出原因,就归结为学生智力问题。不止一次,家长问我:“你看我孩子的智力怎么样?学习不太好,是不是智力问题啊?”其实,孩子先天性的智力差距很小,1%的孩子可能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好,1%的孩子可能智力发育超常,但98%的孩子智力发育基本差不多,但由于后天生活环境及训练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基本计算能力及阅读能力出现差异,所以学习效率不同,最终导致两级分化严重。

请注意:这是由于后天生活环境及训练方式的不同,导致的学习能力的差距,而不是先天性智力差异!所以,了解教育理念,科学培养孩子特别重要。

本文开头提出的两种现象,其实就是学生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弱的表现。学习犹如在一堆乱麻中理出一个头绪,因为观察力不敏锐,常常受表面现象的迷惑,不能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了学习速度,导致学习效率低;甚至还可能影响到结果的正确性,所以获取不了高分。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后天性训练导致的学习能力差异,与家长的关系更大,我手头就有一个典型例子。

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加法》时,需要在计算式子后面写理由,如“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等。这种设计非常好,定理概念清晰明了,让学生计算时有章可循,并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规则。对于这项要求,一般学生基本能写对,出现点小问题如落字或错字也属于正常。但在2015年秋季出现一个特例,一个学生怎么教就是不会写,即使惩罚抄课本也没有用,要么增删很多字,要么写错位置,要么不加括号。数学老师叫家长来时,我正好在办公室,我对家长说:“肯定是你在家里包办过多,孩子没有动手机会,所以观察能力弱。”家长承认是这样,家务事包括给学生拾掇书包都是家长包办,因为家长有两个担忧:一是怕孩子出现安全问题,二是怕做家务需要花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当然,还有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的理由是嫌弃孩子干家务不利索,扫地扫不干净,刷锅刷碗时油污除不去,还要重新再打扫、再清洗。

家长包办所有家务,不让孩子沾手,怕孩子分心耽误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提倡,因为任何经验方法及技巧都是从生活生产实践中获取,不让孩子干家务,实则剥夺了孩子能力提高的机会,造成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弱,进而影响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不仅孩子,包括成人也不想主动做家务,但如果家长安排孩子去做,孩子不得不做,这个时候,他就会寻求快捷的方式,想方设法做好做完。“世间万物同宗”,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在学习中寻求技巧与方法,甚至把做家务获得的技巧与方法迁移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放手,影响孩子能力发展;放手,又怕出现安全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很普遍,其实并不复杂,家长可以坚持以下原则,对孩子有两个不能放:第一,涉及道德品质的问题不能放,社会很复杂,不良诱惑太多,孩子单纯幼稚,不能让孩子学坏;第二,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不能放,很多伤害具有不可逆性。其它问题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至于有些家长嫌弃孩子干家务不利索,诸如扫地不干净,刷锅刷碗时油污除不去,还要家长重新再清洗等等,这都不是问题。俗话说“干不瞎,学不会”,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做好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过程:扫地不干净,可以再扫;碗洗不净,可以再洗,孩子一旦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则没有方法可以弥补。

那个数学不会写理由的学生家长加了我的微信,我劝说她要放手,该让孩子做的不要包办。后来,我问她如何放手的,她说:开始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子……好吧,七年级了,学生开始学习自己系鞋带了!2018年中考,她的孩子报了该县重点中学,比录取线低了60多分。孩子这次中考失利后,她很伤心,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生活与学业,她放弃了升迁的机会,拒绝到乡镇挂职副镇长。孩子最后的结果,她没有想到。但事已至此,我也帮不上忙,孩子后来又复读了一年,最终怎么样,她不主动说,我当然不好意思问,但60多分的分差是很难抹平的。

上周学校开家长会,听到一个更为奇葩的事。八年级班主任对话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没点时间观念,作业写得一团糟。家长说自己和孩子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直到现在奶奶还在喂孩子吃饭!如果不是家长亲口所说,估计没有人会相信,八年级学生还要喂饭。

当然,这样极端的例子毕竟不多,但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干家务的家长恐怕是大有人在。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八年级学生要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有些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就请事假或病假,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全面性,往往“欲速而不达”,把孩子带入“死胡同”。

培养孩子要从长计议,让孩子多一层体验,多一层感悟,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本系列大约二十个专题。

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六:敏锐观察力来源于生活实践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五线县级市,初中三年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省重点高中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