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有一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創業過十幾次,然而都以失敗告終,但他並沒有氣餒,直到創辦了一家體育用品公司,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開了十幾家分店。

後來,他把公司賣給別人,賺了一大筆錢,但由於錯誤的投資和大肆揮霍,很快又失去所有。

痛定思痛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金錢觀,並致力於研究與致富有關的內在思維,再次取得成功後,他 做了一件更有意義的事,他開始把自己的致富理念和致富方法分享給更多人。

他的課程輕鬆有趣,以獨特的平民氣息吸引了無數普羅大眾報名上課,一堂課塞滿兩千人是常有的事,

這個人就是 T. 哈維‧艾克,著名的“巔峰潛能訓練公司司”(Peak Potentials Training)的董事長,他的潛能開發公司紅遍全美。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哈維還把自己對財富的研究和認識寫成了一本書,就叫《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這是他的第一本書,一上市就登上美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全球銷售突破兩百萬冊。

全書通過通過17個財富檔案的介紹,深入剖析了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十七種思考方式和行為,讀完此書,我最想和大家分享三點收穫:

1.富人與積極、成功的人交往;窮人與消極、失敗的人交往

哈維認為,富人能客觀看待他人的成功,並將其視為學習榜樣,他們的思維是,“如果他們能行,我也行”。

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意識,所以他們行動上會努力靠近富人,向富人學習。

而窮人呢,他們通常則更喜歡和比自己差的人交往,因為這樣他們會更有優越感,獲得一種比較優勢。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能量是會相互傳染的,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別人影響你。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和優秀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得更優秀積極 ;和消極懶惰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會變得消極懶惰。

舉個例子。富人通常會去一些高檔俱樂部打高爾夫球或者參加聚會,但千萬不要以為他們目的就是為了消遣和娛樂,其實,他們真正的意圖是為了見富人和成功的人,因為這些人往往掌握著一些最新的消息和機會,以及各種資源。這些對他們的事業發展都是有幫助的。

哈維自己就很注重向富人學習。

當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富人之後,哈維會努力創造條件與對方相處。主動與他們交談,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如果兩人還能有一些共同點,那麼往往很容易就會發展為朋友。

“如果你想與老鷹翱翔,就別和鴨子游泳。”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變得優秀成功,那麼就去結交你所欣賞和嚮往的人,同時遠離消極的人,儘量不要讓他們的負能量影響你。

2.富人看重機會,窮人關注阻礙

哈維認為,富人關注收穫,窮人關注風險。

在機會面前,富人願意去冒險,窮人則拒絕一切風險,因為他們眼裡看到更多的,都是阻礙。

但是,根據吸引力法則,當你越是關注阻礙的時候,身邊的阻礙也會越來越多。正如我們常說的,“怕什麼,來什麼”。

窮人的思維是,“我不會做任何事,直到我認清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切明白該如何處理。”

但是這可能嗎?所以,他們永遠都不採取行動,最終必然無所成。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其實很多時候,敢,比會重要。

今年開始,我做了自己的課程,其實很早就有粉絲勸我開課,但之前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一想到要做課程開班,總覺得一定會有很多障礙。

但開始做這件事後就發現,其實很多問題自己都能解決,這段時間,也一直都是自己在做幾乎所有的工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所以束縛我們無法行動的,並非是現實,而是我們在內心為自己築起的一道高牆。其實這就是一種窮人思維。

正如作者在書裡寫道:

富人看見一個機會,向他撲去,變得更富。窮人呢?他們仍在“準備”!

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準備”好呢?

對於一個習慣擔憂的人來說,永遠都不會有準備好的時候,因為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會有障礙出現。

所以,想成為富人,我們應該轉變思維方式,專注目標,把時間和能量放在自己最創造價值的地方,努力思考和行動,向目標前進,而不是為一些未發生甚至都不會出現的問題而 憂慮忡忡。

3.富人憑結果賺錢,窮人靠時間掙錢

哈維認為,富人喜歡根據業績取得報酬,窮人則更喜歡得到一份穩定的薪水或計時工資。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穩定”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我們的生活,而且相對比較輕鬆,但靠把自己的時間賣給老闆,是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的,只能維持基本生存。

哈維曾試圖聘請一個公關顧問,對方要求他每月為其支付4000美元,並告知哈維每月將得到至少兩萬元的媒體廣告。

哈維問:如果不能產生確保結果怎麼辦?顧問告知:她依然會付出同等時間。

哈維告訴顧問,他對她的時間不感興趣,他要的是結果。如果不能確保結果,他不會支付固定薪水。同時也告知對方,如果她能給出更好的結果,那麼他會支付她更多,每個月大概會有1萬美元,顯然比現在高得多。但是她拒絕了。

因為執著於追求出售自己的時間換取固定薪酬,這位女顧問失去了一次獲得高薪的機會。哈維斷言,這位女顧問今後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因為她的思維已經對她的財富增長造成了侷限,除非她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追求穩定,其也意味著與財富無緣。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當然,生活中還有些人傾向於追求結果,他們往往更具勇氣和魄力,敢於挑戰未知。

這類人通常會傾向於選擇回報高,但並非固定收入的工作,比如銷售,完全憑能力、憑結果獲取報酬。雖然會有比較大的波動,但能者多得其時也很公平公正,而且正因為銷售工作的結果主要取決於個人努力,往往更能激發和鍛鍊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熱情,從而獲得更多的成長。

實際上,銷售做得好的人,未來職業的發展也比較廣闊,有些甚至開拓出了自己的事業,比如董明珠和李嘉誠都是銷售起家。

所以,關注結果,其實就是典型的富人思維。

想要成為富人的第三個建議是,努力創造條件確保可以根據工作結果來獲得報酬,讓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價值最大化,直至擁有自己的事業。

這幾年,我們可能經常聽過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其實,貧窮不僅僅意味著物質上的匱乏,更會造成見識、思想等方面的短淺和狹隘。

談到賺錢,這本書可能是你這輩子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樊登讀書首席社群顧問剽悍一隻貓曾說:

接觸的富人越多,你成為富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說,要想多賺錢,你就要多接觸在財富上有好結果的人。 他後來專門採訪了100位成功人士,向他們取經,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從一名補課老師成為了著名的網絡紅人和社群專家。

然而,作為普通人,我們身邊可能沒有那麼多牛人富人。

但是,我們還可以閱讀不是嗎?因為讀書其實就是在與那些比我們厲害得多的人交流。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作者哈維‧艾克,就是一位身經百戰最終成功創富的人,而他的這本書就是了解他的個人經歷和致富思想,向他學習的最好的通道。

關於窮人和富人思維方式的差異,書中總結了17種,每一種讀完都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闡述的不僅僅是一些致富方法,更是一種行為方式和生活理念,最終關乎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

如果你也想向富人學習,也可以選擇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來讀讀看。

一本僅需要3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