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東北大鼠疫人傳人,伍連德發明口罩力挽狂瀾

提起伍連德,很多人表示沒聽過,甚至不知道中國醫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他攪動了歷史風雲,奠定了中國防疫體系的基礎。

1910年東北大鼠疫人傳人,伍連德發明口罩力挽狂瀾

1910年,東北傅家甸,即今天哈爾濱道外區,突然爆發神秘瘟疫,村民一家一家死亡,前來調查的警察、醫護人員,也未能倖免。之後,疫情迅速蔓延到奉天、長春、北京、天津、濟南等地。鼠疫蔓延至北京,各國使館驚恐萬分,給清朝廷施壓,要求立即向外國力量求助。

而這個時候的大清,已到了最後一口氣,但還有一個明白人,他就是外交部右丞施肇基他力排眾議,保薦了伍連德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在亡國之際最正確的選擇。

接受任命後,伍連德帶著唯一的助手林家瑞乘火車,迎著四處逃避瘟疫的人群,來到哈爾濱。他是最美逆行者。

來到哈爾濱後他敏銳地發現:這場鼠疫來得非常蹊蹺,疫情爆發後,很早就被鎖定為鼠疫,但是你在老鼠身上檢驗不出傳染的病毒,更何況,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不見老鼠出洞,沒有傳播機會。

1910年東北大鼠疫人傳人,伍連德發明口罩力挽狂瀾

只有找到傳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伍連德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屍體解剖。在當時風俗、法律之下,擅自解剖屍體是不被允許的,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況且,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感染瘟疫。

伍連德的判斷是正確的,他最終發現傳播途徑:通過呼吸和飛沫方式,人傳人。

對於這項成果,最初並不被接受,特別是在東北的日本勢力和俄國人,他們把全部力氣放在消滅老鼠身上。清政府信賴的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法國醫師梅尼,更是對伍連德的判斷嗤之以鼻,最後他出局了,他因為拒絕隔離而感染鼠疫,死亡。

1910年東北大鼠疫人傳人,伍連德發明口罩力挽狂瀾

隔離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基礎的是戴口罩。但是伍連德發現:普通的口罩並不能完全隔絕病毒。為此,他用三天的時間,研製出一種全新的口罩:“伍氏口罩”,製作簡單,費用低廉,只需要在傳統的兩層紗布之間,增加一塊吸收過藥水的藥棉,而正是這小小的發明,效隔絕了空氣中的細菌與病毒,在防治鼠疫中立下大功。



1910年東北大鼠疫人傳人,伍連德發明口罩力挽狂瀾

其實,不僅僅是1910年的東北大鼠疫,之後的1917年8至12月內蒙古五原縣新安鎮大鼠疫、1920年10月至第二年1月的第二次東北大鼠疫,均為伍連德一個人滅掉。伍連德在跌宕起伏的社會環境中,憑藉一己之力,三度力挽狂瀾,送走了瘟神,拯救億萬生命,成就國士無雙之名。而其中,伍氏口罩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