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口腔行業由於治療的特殊性受疫情影響巨大,如今,國內疫情漸退,口腔機構也逐漸恢復診療。為科學有序恢復診療工作,北京市發佈《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急)診感染防控措施指引(試行)的通知》,從患者風險分級、診療操作汙染風險分類、感染防控措施等多方面提出新要求。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科學有序恢復診療工作,根據風險分類和精準管理的原則,針對口腔門(急)診感染防控措施形成以下專家意見,各醫療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本指引細化口腔門(急)診的感染防控相關方案。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1

患者的風險分類


A類: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核酸檢測陽性的無症狀感染患者在定點醫院診療。

B類:基本排除新冠肺炎,但符合以下三史之一的患者①新冠肺炎流行病學史(包括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不滿14天)②發熱(≥37.3℃)/呼吸道症狀(咳嗽、咽痛、咳痰、氣促、乏力等)史③肺部影像異常史。

B1類:危及生命、急性牙痛、牙外傷、口腔頜面部創傷等需緊急處理的患者在高風險防護下開展救治。

B2類:不危及生命等非必須緊急處理的患者在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或居家隔離至符合排查標準後,按C類常規診療。

C類:已通過本機構新冠肺炎患者排查流程,且返京人員已完成14天居家或集中觀察,常規診療。


2

診療操作汙染風險分類


(一)高風險---使用超聲、高速牙科手機等高速動力裝置,同時需大量液

體降溫的口腔診療操作,如:開髓、備冠、超聲潔治、噴砂等。

(二)中風險---使用低速動力裝置,用時較短的口腔診療操作,如:簡單調牙合,義齒修整等。

(三)低風險---不使用任何動力裝置,如口腔檢查,手工刮治、拔牙、外科換藥等。


3

感染防控措施


(一)診室選擇

1.對於A類患者,轉定點醫院,按相應管理要求進行診療。

2.對於B1類患者,選擇空間位置相對獨立的診室,保證一患一室。有獨立的循環機組和排風系統的診室,應關閉新風與空調系統。

3.對於C類患者:

(1)高風險操作時,應按一患一室安排診療。

(2)中風險操作時,建議一患一室,或在有隔斷(高度至少1.5米,長度覆蓋牙椅伸展長度)的診療單元安排診療。

(3)低風險操作時,應在有隔斷(高度至少1.5米,長度覆蓋牙椅伸展長度)的診療單元安排診療。


(二)醫務人員管理與防護

1.診療過程中,除必要的配合護士外,其他無關人員原則上不進入診室。

2.根據診療操作風險分類,醫務人員選擇不同的個人防護用品,見表1。

3.不得在診室以外穿著隔離衣、防護服和/或佩戴護目鏡、防護面屏。按照正確的方法佩戴口罩,保證口罩罩住鼻、口、下頜。用兩手根據鼻樑形狀塑造

鼻夾以免漏氣;醫用防護口罩每次佩戴後應進行密合性檢查。口罩被汙染或溼透、破損,應及時更換。一般4h更換,一次性口罩應一次性使用。摘戴口罩前、後均需嚴格進行手衛生。

4. 醫護人員嚴格落實“兩前三後”手衛生原則,戴手套不可代替手衛生,參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WS/T 313—2019)》。戴汙染手套的手不得接觸非診療接觸區,如櫃櫥、抽屜、鍵盤、病歷、X光片等。


表1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急)診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建議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備註:“○”代表根據暴露風險,必要時使用。診療A類患者時,按照定點醫院相關要求進行防護用品使用。

①一次性隔離衣和防護服不同時使用;

②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不同時使用;隔離衣與一次性隔離衣不同時使用;

②③護目鏡與防護面屏一般不同時使用。

(三)環境清潔消毒

高風險操作時儘量使用強力吸引器。接診B1類患者和C類患者高風險操作後,應進行終末消毒,物表、地面和空氣充分清潔消毒後,接診下一位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急)診診療單元清潔消毒建議,見表2.

1.診室空氣

可自然通風時,診前、中午、診後各通風30分鐘,診療時儘量開窗,加強空氣流通;無通風條件時,可選擇空氣淨化消毒機進行空氣淨化消毒;使用新風系統時,建議關閉迴風閥。參見《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WS/T 368-2012)》。

2.物體表面和地面

(1)減少診室及檯面物品擺放,或用覆蓋方式減少物表汙染。

(2)對診療接觸表面進行擦拭清潔消毒時,不宜使用複用布巾,應使用一次性紙(布)巾。

(3)診療過程易汙染且難以清潔的診療接觸表面,如燈把手、牙椅操作按鍵、三用槍手柄、吸唾管手柄等可選用一次性隔離膜(套)覆蓋,應每次診療結束後更換,遇汙染進行表面擦拭消毒,可選用消毒溼巾、75%酒精、500-1000 mg/L含氯製劑等。

(4)診療過程中汙染的其他診療接觸表面,如牙椅枕託、照明燈、扶手、漱口池、操作檯面等,應每次診療結束後進行清潔消毒,可選用消毒溼巾、75%酒精、500-1000mg/L含氯製劑等。

(5)診療單元內非診療接觸表面,如櫥櫃、抽屜、電腦鍵盤等應在每日診療結束後(終末)擦拭清潔消毒,可選用消毒溼巾、75%酒精、500-1000mg/L含氯製劑等。

(6)診療操作中反覆使用的護目鏡和防護面屏,應在每次診療結束後用75%酒精或消毒溼巾等擦拭清潔消毒,晾乾放置在清潔區域。

(7)診室地面應保持清潔、乾燥,每2小時使用500mg/L含氯製劑進行清潔消毒;遇明顯汙染隨時去汙、清潔與消毒。

(8)公共區域的電梯按鍵、電梯門、診室門把手和接觸面等高頻接觸表面每2小時擦拭清潔消毒1次,可選用消毒溼巾、75%酒精、500mg/L含氯製劑等。地面應保持清潔、乾燥,每4小時使用500mg/L含氯製劑進行清潔消毒1次。參見《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範(WS/T512—2016)》。

表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腔門(急)診診療單元清潔消毒建議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備註:“○”代表根據暴露風險,必要時使用

①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建議高風險操作時診療過程中通風;診間至少通風10分鐘後接診下一位患者。非高風險操作時可在開診前、午間、當日門診結束後通風30分鐘。

②空氣消毒機一般為動態淨化消毒裝置,診療過程中無法通風時,建議使用;診間持續使用至少10分鐘後接診下一位患者。

③紫外線燈照射一般為靜態消毒裝置,診療結束後室內無人時開啟,至少30分鐘,通風后人員方可進入。其他類別靜態消毒裝置,參照說明書,遵循無人情況下使用原則。


4

診療器械


複用的診療器械參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範(WS310.2-2016)》及《口腔器械消毒滅菌技術操作規範(WS506-2016)》的要求,進行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和滅菌。

聽診器、血壓計等護理用品每次使用後用75%酒精或有效氯濃度為500-1000mg/L的含氯製劑擦拭消毒,接觸式體溫計用75%酒精浸泡30分鐘或消毒溼巾擦拭,乾燥後方可用於其他患者。


5

醫療廢物處理


A類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按涉疫醫療廢物處理,使用雙層醫療廢物包裝袋進行包裝,專人專車轉運,參照《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廢物和涉疫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

B、C類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按常規收集轉運。


口腔機構最嚴防控措施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