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人的內心應該是一個閉合的圓

李銀河|人的內心應該是一個閉合的圓

李銀河|人的內心應該是一個閉合的圓

自己的內心世界應當是閉合的,也就是自身完滿的。外界的事物和人可供觀賞,可供喜愛,但是自己的內心仍是自我完滿的閉合之圓。

人生在世,必須擁有能夠自身圓滿的願望。我的存在不依賴別人,也不因為別人。我是一個獨立支撐的個體。他人的喜愛和喜愛他人發生在這個圓之外,是額外的饋贈,因為有而快樂,因為無而悲傷,但是自己的內心必須在這個閉合的圓之內,自身完滿。

人生在世,必須要有令自身圓滿的勇氣和決心。人太容易讓自己的內心之圓開一個口子,讓別人的感覺流進來,讓自身的感覺流出去。如此這般,人就會受到侵害(當遭遇別人的敵意甚至只是冷漠時),人也會喪失元陽,削弱了自身獨立支撐的力量。

人生在世,只有自身圓滿才會更加快樂。如果做不到自身圓滿,就會陷入期待、依賴的未定之天,自己的喜怒哀樂受他人影響甚至支配,由他人恩賜。他人讓我快樂,我才能有快樂;他人令我痛苦,我只能痛苦。而內心世界如果是自身圓滿的,那就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掌控在自己手中。只要願意,就可以快樂。

願意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一個閉合的完滿的圓。

叔本華立論的一個例外

叔本華有一次說:“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此話基本正確,有一點點例外:激情之愛。

我想,此話主要針對婚姻。在叔本華的年代和社會,婚姻意味著一個男人的責任,要養妻活子,要過世俗的生活。而這與一個要在智力和思想上做創造性工作的人必定發生時間和精力上的零和鬥爭。因此,一個人結婚的願望越強烈,智力越平庸,思想越貧乏;反之亦然。

此話其次針對交友,要求人選擇不輕易交友的生活方式。交友也是一個費事耗時的事情,即使並非酒肉朋友,只要交友,至少要付出一點時間。西方人在麻煩別人之後,都愛說“謝謝你的時間”,這話在中文語境下感覺像是語病,但是它點出了此類社會交往的主要代價。此外,交友的願望還反映出人對他人的精神依賴。一個人交友的願望越強烈,他的精神越不獨立,對他人越依賴;反之亦然。

此話基本正確之外的一個例外是發生了激情之愛。叔本華一生好像沒有遇上過這種事,所以他的話適用於他自己及與他類似的人們,卻不一定適用於陷入了激情之愛的人。愛情顯然也是一種人際交往,但是它與智力和思想沒有直接關係,既無因果關係,也不是零和關係,因此應被視為叔本華這一立論的一個例外。

人為什麼一定要建立自我?

與世事的喧囂相比,更喜歡寂靜的山林;與熱鬧的表演相比,更喜歡靜靜地諦聽;與人聲鼎沸的歡場相比,更喜歡空寂無人的地方。人來到世間,無論周邊有多麼熱鬧,其實自我還是孤獨的、靜寂無聲的。越是沒有自我的人,越害怕孤獨,越害怕靜寂,越喜歡熱鬧,越想淹沒在人群之中。我們因此看到在寂靜的邊遠地區,人們喜歡放爆竹,喜歡吹吹打打,喜歡看熱鬧,就是因為害怕孤寂,想讓表面的熱鬧來沖淡內心的恐懼。而叔本華這樣的大哲學家卻因為周邊噪音與鄰居發生衝突,鬧到幾乎要對簿公堂的程度。這是因為他沉浸在自我當中,對周邊的熱鬧憎惡至極,忍無可忍。

人為什麼一定要建立自我,一定要意識到自我?因為如果沒有成功地建立起自我的意識,人就沒有真正地存在過,他的生命就像一個小動物、一株植物,或者乾脆像一個無機物,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漸漸有了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有了對存在的自覺。這時,自我產生的第一個需求就是獨處,獨立於世。在孤獨寂靜的時刻,自我才能從周邊的忙亂中浮現,才能看清自己。這是一種俯瞰,是靈魂出竅浮在半空對自己肉身的俯瞰,對自己人生的俯瞰。只有俯瞰,才能把自己的生命擺在合適的位置上,既不誇大,也不縮小,恰如其分。

願躲在世界的一個角落,孤寂地生活,每天意識到圓滿的自我,掌控自己的生命,掌控自己的生活,過一種平靜、愉悅、獨立、自身圓滿的生活。

李银河|人的内心应该是一个闭合的圆

節選自|李銀河《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

[email protected]

李银河|人的内心应该是一个闭合的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