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风骨何在?

据悉,清华北大人大最新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计划在2020年成为世界名校,可前不久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前100名高校中清华北大却被双双“打脸”,两所国内顶尖名校排名断崖式下降,北京大学从2017年的54名掉到了92名,下降38名,清华大学从2017年的65名掉到了98名,下降了33名。想来距离2020年也不过剩下两年光景,任务着实艰巨,不过依照个人愚见,清华北大应先找回风骨再谈其他。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北大频频现身热搜。前不久一个名叫焦越的女大学生,本科在北京邮电大学,在2019年的考研中,她取得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笔试第一的成绩,就在她以为清华大学稳了的时候,清华大学来了公布,她并未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气不过的焦越在微博上发文控诉“我的英语口语绝对没问题,英式的发音绝对是很多人比不上的,为了考研我从长发剃了光头,笔试第一的成绩比复试线高了66分,13个人里面只有我一个女生,我搞不明白除了性别其他还有什么!”

如此大张旗鼓的指责清华大学考研复试不公,顿时引起舆论的关注,清华大学也及时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回应社会关切。可还不待调查结果出炉,下午这名女生就又发了一篇微博对此事进行了道歉,说自己太过鲁莽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清华大学并没有搞性别歧视。

各大媒体更是大谈特谈这名女生在科研能力上如何不济,更有甚者,直接在其微博下方评论道:“导师本来看她笔试第一,想给她调剂,但是现在这样谁敢接受啊,一旦自己占不上便宜就开始戴高帽发私愤的解决问题,这样的高分低能不要也罢。”

本来想给她调剂,现在却因为她发了微博,给清华抹了黑,这样的人不能要,这属于高分低能!好一番评论,看的我想吐!

可不得不赞叹一句,“本来”真是个好词,一方面显得宽容大方,一方面又体现出绝对的实力,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就好比,我本来想考清华,可我实力不济,没考上,这句话与那条评论看似不同,却因为有“本来”二字加持,而变得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我坐在家中,写着清华北大的风骨,若是被清华北大瞧见,又免不得一番开撕。值得庆幸的是,我无意考研,更无意上清华北大,但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能力不济,分数更是够不着,因此若是有人非要下场撕我,我便说,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为了酸而酸,如此简单明了的原因想必喷子们看到也能稍加释怀。

清华北大风骨何在?

另外一件造成轰动的事件,就要属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了。2014年,翟天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去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今年1月10日,翟天临在微博上晒出北京大学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后,广大网友化身“柯南”,抽丝剥茧,竟然发现这位被北大录用为博士后的高材生竟然连知网都不知道!

清华北大风骨何在?

除这位高材生之外,还有一位因拍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而被众多网友所熟知的北大博士毕志飞,他2007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影视学方向博士,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名考入北大攻读全日制博士的硕士毕业生。而这位拥有高学历加持的导演,其大作豆瓣评分仅为2.2。

我本来不知道此事,不过几天前看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名叫《如何看待北大艺术学院授予毕志飞影视学博士学位?》,因此才有了了解,帖子下面有一个网友评论道:360度转着看。

看到这个评论,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将这些事件360度转着看看,而不是只单一的去看负面新闻。可笑的是,当我在浏览器中输入清华北大的时候,联想词竟然都是清华北大高颜值学子,清华北大神仙吵架,清华北大不是梦······

曾经,清华北大是每个学子的梦想,而今清华北大神仙吵架,高颜值学子霸占头版,清华北大果真不再是梦。

我想起2015年高考成绩公布时,北大清华为抢生源明争暗斗不断,两校在重庆为争抢文科头名,北大使出了专车接人的大招,而在广东,北大和清华的招生老师还发生了拉扯,微博认证的北大四川招生组更是发布了一条微博,指责“某校”欺骗报考北大的考生。之后北大微博认证的四川招生组发布了一条微博,指责“某校”欺骗报考北大的考生。而同样认证了的清华四川招生组则公开跟帖回应:“拿钱诱惑考生,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两大高校互报猛料,看得吃瓜群众一本满足,这场神仙打架,让斯文扫地,更是让我对“五十步笑一百步”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曾几何时,我所读到的高校风骨是西南联大教授们毅然南渡北归,无问西东的坚定;是蒋介石去安徽大学视察,校长钪锵有力的“不欢迎!”;是北大教授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决绝;是清华教授林徽因背对扬子江时的选择;是昆明乞丐口中“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的清贫坚守······

清华北大风骨何在?

谁曾想到民国时期,北大校长梅贻琦的夫人当街摆摊,卖米糕补贴家用;冯友兰的夫人,在家门口支锅卖麻花;法律研究所的费青,变卖了家中所有藏书;闻一多干脆靠给人刻印赚钱;中国现代物理学之父吴大猷,每天化妆成乞丐,到菜市场捡没人要的剩骨头、烂菜叶,回去给妻子熬汤······

清华北大风骨何在?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高校教授的风骨。

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是读书人用穷酸的风骨完成了一部部巨著:那个化妆成乞丐的教授吴大猷写成了《多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夫人卖麻花的冯友兰完成了《贞元六书》······

在那些治学严谨、要求极严的高校教授推动下,西南联大产生了一大批科学家、数学家、翻译家、文学家,如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汪曾祺、许渊冲······

当时,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为孩子读书的事,给清华教务长潘光旦写信,希望安排自己的两个孩子旁听,按照惯例,当时清华不设旁听的,于是潘光旦给刘镇华回了一封信:“清华之所被人瞧得起,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就不值钱了。”

1938年后,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高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大,云南王龙云的孩子没有考得上西南联大附中,于是龙云亲自去找清华校长梅贻琦,希望能够通融一下让孩子进入附中,但是被梅校长拒绝了。

1946年,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高考失利,没能考得上第一志愿清华大学,有人建议破格录取,但身为校长的他却毅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因此梅祖芬去了第二志愿燕京大学读书。

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落榜后,他们按照规程请人调阅了试卷,结果并无问题,后来,梁再冰改投北大,被西语系录取。

······

清华北大正是有这样“不识时务”的教授、校长,才有了如今的卓然地位。

我才疏学浅,却在少年时期一直仰望倾慕于清华北大的风骨,如今却眼见着两所高校频频爆出各类丑闻,心中痛惜不已。我的母亲在我写文之时,反复叮嘱我:你如今写文章又没人给你发钱,何必引火烧身涉及到这两所高校?

母亲所言,我又何尝不知?不过我之所以写,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我谈风骨,是真心希望清华北大能走得更好,毕竟在文章开头我也提到过,2020年清华北大计划成为世界名校。因此,我才有了上述所言,反之,此话若不说,若不写,我又如何面对自己曾心心念念的大学?

最后,若是我所谈有失当不周之处,还请诸位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