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短篇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曾獲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展現的是少年在現實和記憶中游走的生命狀態,它撕開歲月的傷疤,以紐帶般的存在連接過去並照亮了未來。

溫暖的陽光穿梭於微小的縫隙中,舒倘,漫長,道路邊的花香,瀰漫在這夏日裡,這個景象是我初次看到片名所感受到的,陽光燦爛,照耀著我們每天的日子。

時隔多年過去,現在已然見不到那時的陽光,每天太陽還沒升起便要出門,夜幕降臨才能回家,如今陽光只能出現在我們的回憶中,熾熱而又燦爛,像影片中的陽光一樣,它也只出現在混沌的回憶中,代表了主人公馬小軍青春時的懵懂與衝動,在那光與影中漫無目的的長大。

青春和童年都是我們的回憶,對愛情的渴望,對性的幻想,對暴力的興奮以及對友誼的盲目,透過導演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被編織的支離破碎又渾然天成的夢,夢裡的一點一滴,都將我們拉回那無盡的陽光灑滿長街小徑的金色時光裡。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01、馬小軍青春時代權威的消解,給了他們最大的自由

影片背景是在70年代中期,社會的動盪不安並沒有給孩子過多的影響,反而是家長權威的缺席,成就了孩子們最大的自由。影片中說:那時候,北京還沒有那麼多的汽車和豪華飯店,街上還沒有那麼多人,比我們大幾歲的都去了農村和部隊,這座城市屬於我們。

寬廣的馬路,除了他們看不到任何的行人,他們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打架鬥毆,用板磚拍人,他們毫不在意別人的死活,少年的世界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膨脹的青春了,在他們眼中所謂的大人,權威已經完全不放在眼裡。

馬小軍的課堂,由馮小剛扮演的胡老師在上課,他穿著半透明的襯衫,老式的眼鏡框,孱弱的身子背對著大家在黑板上寫字,這時候有人往老師桌子上的帽子裡放黑煤球,當老師正在發火問是誰放的時候,有幾個追逐打鬧的人,直接從教室門口衝了進來,又從窗戶口跳了出去,課堂亂哄哄,跳出去的同學還讓胡老師撿掉在教室裡的鞋。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胡老師在講課

這就是影片給我們展示的校園課堂,沒有紀律,沒有制度,老師更是被學生肆意捉弄,他在竭力的維護自己的尊嚴,仍無濟於事,表現出其卑弱無能,顯得非常滑稽搞笑,極具諷刺意味。

事後馬小軍還在米蘭家用望遠鏡看到了胡老師猥瑣的調戲女教師,甚至還猥瑣的上廁所,但是胡老師是否真的猥瑣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看到的只是馬小軍認為的,這無疑是對教師的權威的嘲笑和挑戰。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拿著望遠鏡看胡老師,望遠鏡下的胡老師異常猥瑣

除此之外還有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愛情結合並沒有得到肯定,在馬小軍眼裡,父親為了娶母親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而母親也丟掉了教師的工作,成了隨軍家屬,後來脾氣越來越暴躁,母親教育馬小軍似乎只有打罵這一招,“你們馬家沒一個好種,從小看到大,你就跟你那賊爸爸一路貨色” “你要是一隻小雞,我把你殺了我也不吃那肉,恨死你了我” “你就跟那些壞孩子混去吧你,乾脆跟你爸一樣,都別回來,滾蛋,走!” 馬小軍面對母親這樣潑婦式的管教似乎很不感冒,他只沉默不語,但未作出任何改變。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的媽媽在罵馬小軍,馬小軍沉默不語

父親長期在外,對馬小軍早就沒有了任何權威和約束,母親自我認為是個有教養有文化的人,但是對馬小軍又打又罵,雖然是對馬小軍的關愛,但是這也降低了馬小軍對母親的認同感。

另外,影片中還有其他的一些片段,比如為了看戲喬裝成朝 鮮大使的中年男女;成人以學習和批判為名義聚眾觀看有大量色情鏡頭的電影;還有不分青紅皂白就胡亂抓人的公安,最後放走了馬小軍,但是把他的皮腰帶沒收了。

這些社會形象加速了成人權威的顛覆,本應該威嚴正義的警察,竟然胡亂抓人,還剋扣東西,這一系列對成年人形象的否定,也讓我們看到了馬小軍對成人世界的拒絕,他們與父母等老一輩人產生了精神衝突,家長的疏於管理,學校的停課,給予了他們更多自由的成長空間,活潑開朗,調皮搗蛋,自由散漫,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兩個幫派和好,喝慶功酒

02、馬小軍狂熱的個人英雄主義,是那個時代深深的印記

馬小軍與所有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樣,對自己的世界充滿了熱情,永遠懷著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他崇拜自己的父親,崇拜獲得榮譽勳章的戰爭英雄,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他們所能接受到的社會信息只能使他在成長過程中崇拜戰爭英雄。

而馬小軍的父親又恰好是一名軍人,在加上週圍的同伴整天追求打架鬥毆帶來的快感,所以,馬小軍對於個人英雄主義的嚮往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年幼時的馬小軍在送別父親上飛機,吹響哨子

在馬小軍幼年時的獨白中有一段“我最大的幻想便是中蘇開戰,因為我堅信,在新的一場大戰中,我軍的鐵拳定會把蘇美兩國的戰爭機器砸得粉碎,一名舉世矚目的戰爭英雄由此誕生,那就是我。”這段話,除了本身是部隊大院弟子的優越感之外,還是一顆幼小的心靈對英雄主義的思考,他渴望成為英雄,渴望被人悉知,渴望登上那架高高的飛機,他把自己的現實世界想象成了在抗戰,而他自己就是戰爭中的英雄。

馬小軍在送軍人上飛機時吹響了哨子,並跑向前,把自己的哨子給父親帶在脖子上,一個罩子能控制整個部隊,這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才會發生的事情,對馬小軍而言,他這個舉動是神聖的,他想象自己如同這個哨子一樣在戰場上燃燒激情。

除此之外,成長中的馬小軍還學會了一項技能,就是開鎖,當他第一次用自己配的鑰匙打開自家抽屜時,他異常的興奮,玩著匕首,還翻出抽屜裡的胸章並戴在自己身上,模仿軍人走正步,對著鏡子敬禮,這裡的種種都透露出馬小軍對自己父親的崇拜,也可見父親對他的影響之深。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對著鏡子敬禮,身上掛著父親的勳章

從那之後馬小軍便沉迷於製作鑰匙和開鎖,這本是十分惡劣的行為,但是他卻認為這是才華,甚至還感覺“每當鎖舌‘鐺’的一聲跳開,我便陷入無限的欣喜之中,這是二戰中攻克柏林的蘇聯紅軍戰士才能體會到,我的才華是來自爸爸的遺傳……”是的,馬小軍很自豪自己的這種技能,他說:我不是賊,我從不偷東西,馬小軍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誤,他只是在享受這種行為帶給他的興奮,認為開鎖也是一種才華。

甚至在母親生產的那晚,沒有車,用推車把母親送進醫院,在醫院門口,馬小軍腦子裡還想“這種戰備觀念,要是帝國主義發動突然襲擊,還不全他媽完蛋了!”

馬小軍成長中伴隨著他英雄主義思路,這與整個70年代前後的大環境以及家庭息息相關,但這樣英雄主義式的思考方式在馬小軍的成長過程中與他的一些幼稚行為有些格格不入,這樣的思維勢必為以後埋下隱患。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迷上了製作鑰匙

馬小軍的同伴,以劉憶苦為首,經常打架惹事,希望有一天能夠一戰成名,院裡的傻子被幾個孩子欺負,有個夥伴在幫傻子時被打傷,於是一夥人直奔那幫孩子所在的衚衕,兩幫人廝打在一起。

這時的背景音樂就是激昂的《國際歌》,馬小軍把自己的英雄夢做在了打架中,想在眾多兄弟中做個猛將,其中一個鏡頭就是其他人都停手了,馬小軍還在用磚頭猛打對方的腦袋,血模糊了雙眼,畫面異常的血腥。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用磚拍另一幫孩子的腦袋,鮮血直流

小說這裡只是一場普通的打架鬥毆,但是電影中導演把這個場面定義為為正義而戰的英雄事蹟,配合著背景音樂,看的觀眾也熱血沸騰。

事後聽說被打的人成了重傷,但是他們毫無畏懼,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是流氓,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鋤強扶弱,此時的馬小軍內心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嚮往變得有些畸形,他的英雄主義正慢慢趨向於暴力。

馬小軍成功過程不是絕對成功的蛻變,在影片的整個敘述中成長主題也不是核心,但是導演細緻入微的刻畫,其中隱含的成長敘述有血有肉,讓觀眾具有強烈的共鳴。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追求著屬於自己的英雄主義,他們不同於小偷,不同於地痞流氓,驅使著他們的正是那種燃燒著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熱情,這是此時他們唯一追求的。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一個人站在屋頂,顯得格外孤單

03、懵懂的少年,對愛情的追逐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青春期裡懵懵懂懂的愛情也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馬小軍和米蘭的之間感情是劇中重要的一條線,他從第一次見到米蘭照片就深深迷上了那個女孩,在馬小軍眼裡她漂亮、灑脫,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個鏡頭都充滿了陽光。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第一次見到米蘭的照片,馬小軍很興奮

雖然在影片中馬小軍每天和這群擅長打架的“壞孩子”一起,看似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對於男女之情的意識還停留在被動狀態,他面對初次認識的於北蓓時,顯得格外靦腆,對於於北蓓的那種開放式熱情,馬小軍是十分牴觸和不知所措的,於北蓓想要親馬小軍時,馬小軍瘋狂的躲閃,最後把於北蓓弄哭了,自己也生氣了,他非常害怕過分熱情的女孩子。

當馬小軍偶然被一張照片吸引時,打開了他渴望認識異性的美好意識,這是他第一次對女孩子這麼渴望,為了見到米蘭真人,“我終日遊蕩在這棟樓的周圍,像只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焦躁不安地守候著畫中人的出現,我延長了守候的時間,甚至披星戴月,仍一無所獲。”起初馬小軍對米蘭的愛是狂熱的,他終日守在他家周圍,就是為了能早日見到她。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每天穿梭在房屋之上,為了能早日見到米蘭

電影在放到一半的時候,米蘭這個神秘的女孩才出現在馬小軍的視野中,他們的相遇也極其特別,當馬小軍蹲在地上撿火柴的時候,有一雙腳在馬小軍的眼前走過,有點微微粗壯的小腿,腳腕上還帶著一條鏈子。

馬小軍立刻認出了這雙腿,他在米蘭的床底下見過這雙腿,於是馬小軍立刻追上去攀談:“咱們彷彿在哪裡見過吧?”這句話似曾相識,像馬小軍這樣“不良少年”看到喜歡的女孩竟然也這麼俗套和假正經,不過通過他們的對話也能感覺到馬小軍內心的緊張,自己已經亂了陣腳。

米蘭和馬小軍關係進一步發展是在馬小軍向米蘭發出邀請之後,他們相約在部隊大院見面,帶米蘭去玩,其實馬小軍就是想向那些哥們炫耀自己多厲害,那天早晨馬小軍特意打扮了一番,雪白的襯衫,綠色的軍褲,顯然馬小軍很重視這次的約會,這次的形象也讓馬小軍看起來成熟了不少,完全看不出來是個“街頭惡少”。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在大院門口等米蘭的出現

他把米蘭帶去了他們經常玩耍的後山,馬小軍被朋友開玩笑詢問時,馬小軍吹噓自己和米蘭發生過關係,表面上來看馬小軍是逞強式和吹噓式的自我認可,但是從側面能看出他是一種否認自己沒有能力的誇大行為。

那時候的他還沒有勇氣跟米蘭表白,在米蘭眼裡一直把馬小軍當做“弟弟”來相處,而馬小軍吃醋在米蘭看來顯得格外幼稚,比如:他看到米蘭跟劉憶苦很開心聊天時,便故意跟大家鬥嘴,在言語上攻擊劉憶苦,甚至還逞能,要面子,為了在米蘭面前表現,不顧大家反對獨自去爬煙囪,站在高的看不清人臉的煙囪上大喊,顯示自己很勇敢,但即使是這樣,他也未曾打動米蘭的芳心。

這個對愛情懵懂的少年,所表現出來的是滿眼的嫉妒,他嫉妒米蘭跟劉憶苦聊天,他討厭米蘭跟別的男生親近,他吃醋,要面子,他認為站在米蘭身邊的應該是自己,但是他不知道的正是因為馬小軍的勇敢、冒險、妒忌、吃醋,反而導致了自己的失敗,把米蘭推向了別人,這些行為在米蘭眼中太幼稚,相反她更喜歡馬小軍的大哥劉憶苦,帥氣、成熟手黑的劉憶苦。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站在高高的煙囪上向大家揮手

馬小軍和米蘭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平衡的,在成熟老練的米蘭面前,馬小軍總是由於稚嫩而顯得被動,他做出了種種的努力,甚至把別人的做的事情安在自己身上,就像馬小軍所說,他已記不清回憶中的現實和幻想了,他試圖把自己塑造成米蘭心中的英雄,但是現實他從來沒有得到過米蘭的肯定和讚賞。

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馬小軍對米蘭而言都是一個未長大“小毛孩”,但是米蘭卻是馬小軍心裡的陽光,馬小軍從米蘭那裡獲得了燦爛的甜蜜,但是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馬小軍也有無數的陰霾埋在了心底,終於,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馬小軍跟米蘭告白了,他們在雨中相擁在一起,當暴風雨過去,迎來了一個晴天,然而米蘭對馬小軍態度,讓馬小軍大失所望,好像他們昨天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就這樣馬小軍的愛情戛然而止,他失戀了,從此討厭米蘭。

他無法面對這支離破碎的“愛情”,嘗試通過毀滅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他衝進米蘭家,想要強暴米蘭,但是比馬小軍強壯的米蘭顯然是不會被控制的,結果馬小軍落荒而逃。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情緒失控,想要強 暴米蘭

影片最後,成年的馬小軍把這段美好的愛情故事顛覆和消逝,他說“記憶都是被我的情感改變的,並隨之捉弄我,背叛我,搞得我頭腦混亂,真假難辨,我現在懷疑和米蘭第一次相識就是偽造的,我和大螞蟻受劉憶苦委派在門口等米蘭,才是我們第一次認識,我和米蘭根本不熟,我和米蘭從來沒有熟過。”

原來那些與米蘭相識的場景都是馬小軍的幻想,它只停留在回憶中,那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到底是包裹著現實外衣的夢境還是被夢境迷惑的現實?我們也無從知曉。

像馬小軍和米蘭的愛情,現實和幻想已經分不開,混沌的記憶裡都是陽光,讓人睜不開眼,或許導演是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撫平內心不易顯露的傷痕,以此進行一場對消逝的青春的悼念。

我們對青春的印記永遠停留在回憶中,青春中的愛情總是來得悄無聲息,充滿了青澀與朦朧的美感,騷動年少稚嫩的心,而這種熱烈一直伴隨著我們整個青春。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片中馬小軍第一次真正見到米蘭的場景

結語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個人化的電影,導演通過一個少年的成長演繹了一段青春的童話,同時它也是一部集體化的影片,凝聚了文革中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的經歷,也凝聚了我們所有人共同擁有過的青春年華。

這個故事裡沒有英雄,也沒有戰爭,也沒有讚歌,我們也不用刻意的去想導演的某個鏡頭要表達什麼觀點,裡面有的只是一個瘦弱稚嫩又空虛的少年,他懷著自己無處安放的荷爾蒙,熾熱的陽光把他的無奈、飢渴、孤單、空虛、興奮、狂熱和嫉妒都照的一片透亮。

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25年過去,仍是幾代人青春的印記

馬小軍在陽光下獨自行走,耀眼的陽光,照的人睜不開眼睛

看完影片,我才感受到影片一開端的獨白是這麼的形象細膩: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慾望。那時侯,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二十多年後,馬小軍終於獲得了話語權,對自己成長故事的講述依然保留了陽光的味道,有英雄主義的崇拜,有對愛情的慾望,但是所有的憤懣都在最後一句“傻 b”中有了寬容和釋然,曾經的刻骨銘心的痛苦也隨風消散,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