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敗於日本的三個實質問題

網上有晚清最怕的是日本的說法。

我個人理解這句話的實質是三種對立面,一是民眾與政府的對立,二是洋務運動的失敗與明治維新成功的對立,三是世界格局突變與中國格局難以適應的對立。清政府並不是一開始就備受打壓的,而是到了晚期才飽受欺凌,所以說怕的實質不是日本,而是階級矛盾。

晚清敗於日本的三個實質問題

人民與政府

晚清和日本的差距在於政府的對人民的態度,而這就決定了人民對政府的態度。日本人之所以在維新期間全民支持政府,正是由於拓寬了視野,接受了新思想,新科學,但日本政府仍然有很多不開明的地方,我們不討論這些。因為我們不能誇大日本政府,但也必須承認清政府後期只顧自己,沒有作為,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人民思想被拘束,被奴役,民間產業被束縛,難以發展,封建階級又過於腐朽,只懂得壓榨百姓,又怎會得到支持呢?

晚清敗於日本的三個實質問題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

這兩場運動可以說是在同時間發生的,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突出表現就是推動了社會的變革與發展,但是儘管這樣,清政府由於多年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與腐朽制度,其發展週期遠遠被拉長。洋務運動創建了許多軍工廠,組建了自己的海軍,據說排名世界第六,但是進口的炮彈是很好用,自己造的都是摻了假的,軍費用作揮霍,修繕皇宮竟然比得過抵禦外敵,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洋務運動的失敗,究其根本,洋務運動本質還是封建階級的,腐朽的制度不可能帶領人民走向光明,只是進一步滿足了那些統治者的貪慾。

晚清敗於日本的三個實質問題

世界格局突變

晚清時候,世界變革,國家紛紛躋身工業化,尋求新發展,唯獨晚清還在閉關鎖國,歸根是統治者眼界小,思想腐朽落後,政府貪得無厭,無能為民,外國產業衝擊我們的市場,打擊著民間的企業,壓榨人民的錢包,收攏人民的思想,清政府難以跟進格局變化,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晚清敗於日本的三個實質問題

我們不能否認歷史,但絕對不能忘記了歷史,我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斥責與謾罵是無意義的,也是不合情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為新中國美麗明天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