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的五個成語典故

升堂入室

【釋義】原來比喻學習所達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淺差別,後來多用以讚揚人在學問或技能方面的造詣高深。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故事】孔子的學生非常多,其中有個名叫子路的,他個性勇猛豪爽。

有一次,子路在彈奏瑟時,孔子聽出琴聲裡充滿豪放勇武的肅殺之氣。孔子主張“仁”與“中庸之道”,見子路所表現的與自己的主張不合,就說:“你的琴聲太狂放,你一點都不像我的學生。”其他學生見孔子如此評論子路,從此再也不敬重子路了。

孔子得知此事後,意識到其他學生誤會了他的意思,就為子路辯解:“子路的學問已達到登堂的水準,只不過尚未達到入室的境界,你們千萬不能看輕他。”其他學生們聽完孔子的話,又像以往那樣尊敬子路了。

名正言順

【釋義】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上說得通。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故事】魯定公沉迷酒色,孔子大為不滿,就帶領學生們來到衛國。衛靈公言而無信,只給子路一人安排了官職。孔子只好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另謀出路。衛出公繼位後,派子路去請孔子到衛國輔政。孔子對子路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死而無悔

【釋義】形容態度堅決。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故事】有一次,孔子外出講學,子路佩劍跟隨著保護孔子。子路說自己像箭,不必要費盡心思讀書了。孔子說,讀書有好處,可以使人變得有勇有謀。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三軍當統帥時,應該依靠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他不願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一起去打仗,跟有勇有謀的人一起去打仗,即使是戰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

分崩離析

【釋義】形容內部發生禍亂。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故事】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康子住在費邑,他雖然只是個卿大夫,但權勢極大,甚至超出時任國君魯哀公。季康子為了擴大和鞏固權力,想併吞附近的小國顓臾。

冉有和子路當時是季康子的謀臣。他們一起去求教孔子如何對待這件事。孔子批評冉有和子路不該不阻止季康子,他們都推卸責任。

於是,孔子對他們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批評:“治理一個國家,不必去擔憂土地和人口有多少;應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安定了,國家就會富強。這時,再施行政教來廣泛招致遠方的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你們輔佐季康子,使遠方的百姓離心、不來歸附,百姓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內部分裂。在自己國家處於分崩離析的情況下,你們還想武力吞併顓臾,我看,恐怕季康子的禍患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啊!”

道聽途說

【釋義】在路上聽到沒有根據的言論或傳聞,再去傳給別人。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故事】春秋時,齊國有個叫毛空的人,喜歡聽小道消息,然後再把小道消息津津有味地講給別人。

有一次,毛空聽到一隻鴨和一塊肉的事,覺得非常稀奇,就去講給艾子聽。毛空說:“有人養了一隻特別能生蛋的鴨,那鴨一天能生一百多個蛋。”見艾子笑了,他又說:“那天,天上掉下了一塊三十丈長、十丈寬的肉。”艾子笑著問:“有那樣長的肉嗎?”毛空急忙改口說:“噢,那就是二十丈長。”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長。”艾子笑著問:“那隻鴨是誰家養的?那塊肉掉在了哪裡呢?”毛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只好說:“我是在路上聽人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