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結碩果 兩劇作簽約18個月內首演

首屆

東方網4月9日消息:歷經一年多,首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終於結出碩果,《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後主》三部作品正式進入市場化對接,其中,前兩部已於今天下午在作品認標會上與授權制作方簽訂音樂劇製作相關合同,簽約後18個月內,兩部劇作將完成首演。

第一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海笑文化協辦,2019年曆經一年時間,從77部投稿作品中甄選5部佳作加以孵化,《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後主》三部作品進入最終孵化階段,12月7日,三部作品進行了高光片段的完整展示,吸引逾百位業內人士及音樂劇觀眾到場觀摩。

首屆

《生死籤》

三部作品各有特色,劇本、音樂豐、編舞、舞美、燈光、音響、服裝設計等都可圈可點。三部作品也風格各異,特點鮮明:《生死籤》是以青春期少年為主人公的懸疑推理劇,《對不起,我忘了》是寓莊於諧的魔幻題材劇,《南唐後主》是人物展開細膩刻畫的歷史劇。

從前期徵集、中期孵化、後期呈現,文化廣場在孵化創作階段的投入貫穿始終——給予創作者資金獎勵,匯聚業界專業人才提供藝術指導和專業支持,發揮平臺優勢聚合演職人員資源,利用以往製作經驗呈現作品舞臺雛形,同時持續投入宣傳資源,確保“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業界持續發聲。而除了在創作層面和藝術領域提供扶植和培育,此次作品認標會也確立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正在推動作品進入市場,探索與突破音樂劇創作與製作的新模式。

首屆

《對不起,我忘了》

此外,孵化計劃也將開創性地把孵化作品納入到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共同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家“上海音樂劇文化研究中心”的作品庫之中,在授權範圍內免費開放孵化作品的院校版本用於高校學生的學習及排演。“希望國內表演藝術類院校有更多中國原創戲可排。”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

在工作坊呈現後,三部作品正式進入市場化對接,經過近4個月的多方溝通與聯絡,《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兩部作品順利完成了與製作方的雙方確認,並在今天的作品認標會與授權制作方簽訂音樂劇製作合同。根據合同約定,簽約後18個月內,兩部劇作將完成首演。而《南唐後主》也將繼續開放市場化對接的可能性,尋求後續發展。

首屆

《南唐後主》

至此,首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正式告一段落。而“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已於上個月底完成了作品徵集。據介紹,今年徵集數創下新高,共有147部作品投稿,作品數量較首屆幾乎翻倍。值得一提的是,孵化計劃於今年2月底特別發佈的以疫情為線索的“特別徵集”活動獲得了創作者的積極響應,在147部作品中共有52部作品為“特別徵集”相關。

“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藝術創作者能找到彼此,能相互交流、碰撞,從而在這個平臺上學習、成長。”費元洪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