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黃石》

聊一聊《黃石》

打算寫寫《黃石》。坦率的說,這算不上什麼評論,更不是什麼知識貼,充其量只是些學習筆記。這種利用電影來總結知識的方法,來自於我的一個朋友@熊大人,他曾經用一度熱衷於總結各種電影時代背景,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而且,這種方法有助於從三觀的偽命題中跋涉出來,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每一部電影。在歷史的背景牆下面,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嶄新的存在,同時,又是一個個時間的過往,這恰好正是光與影的本質。

那麼既然是學習筆記,難免是不成熟的,因此當你閱讀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猶豫了,請首先相信你自己,因為任何講述的語境都是帶有欺騙性的,甚至越是令你愉悅的地方,其欺騙程度可能就越高。講述中追求愉悅是不可避免的,高潮與理智不可兼得,更何況是那些不自知的錯誤。好了,話已至此,不再贅述,看筆記吧。

1

黃石

有一天,@Rain對我說《黃石》上檔了,我不是劇迷,但是出於對名字的好奇,還是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很多人提到了《西部世界》,其中一句話說,《西部世界》是部偽西部片,《黃石》才是真的。前半句話給了我很大安慰,之前,好幾個朋友因為我對《西部世界》的非議跟我鬧掰了,當然是女的,而且有一個還在看完整部劇集以後跑來跟我抱怨說:“親,你說的對,燒腦,做作,故弄玄虛。”男的誰會這樣,男的都是狠狠的咽一口苦水,然後惡狠狠的對著《黃石》說,艹!這才是西部片!

聊一聊《黃石》
聊一聊《黃石》

《黃石》裡最大的卡司是Kevin Costner,對,凱文科斯特納,看見他的時候我猶豫了,搜了一下,真是他。我對他的記憶還停留在《郵差》(1997),好像是個不怎麼好看的末世片,根本沒看完,該片大概是他不甘心《水世界》的巨大失敗(投資1億大幾$,只收回3500萬票房),又搞了一個陸地版本的,結果也砸了。這性格也是沒誰了,擱別人,甭管一般的還是二般的,估計就歇菜了,可是他居然一直在演,而且在演二線電影,正團級幹部轉業到地方安心做一名交警連續指揮交通二十年,並且受到過一名無照司機的挑釁,雙方當街翻臉,這樣的故事不光中國有,凱叔憑著頑強的意志,也做到了,並且,關鍵是,最後,他,還覆盤了。

聊一聊《黃石》

凱叔與厲害國

當我們看到他以美國最牛逼牧場主的面貌出現在電影裡,既不亢奮,也不感慨,含胸拔背,面如佛系,就知道這個倔老頭唯一的一點變化,可能就是比當年更倔了。

聊一聊《黃石》

至於達頓牧場,有人是這麼說的,老達頓要想知道自己家到底有多大,不開著直升機怕是不行的。故事總要有個視角,那咱們就從不妨從達頓牧場說起。

達頓牧場在哪兒

片中的達頓牧場地處大平原區,拍攝地在蒙大拿洲,一面土地跟著名的黃石公園交界,另一面是印第安保留地。廣袤的大平原區在密西西比河以西,降水少,氣候相對惡劣,比較大的資源就是有幾百萬頭野牛,歷史上好多印第安部落都靠狩獵野牛為生,比如阿帕奇,他們常年過著追逐野牛群的遊牧生活,而蘇族則學會了種植玉米、你南瓜等作物,過著半定居的生活。

聊一聊《黃石》

我們看到的這張地圖,就是15世紀之前,歐洲人尚未發現美洲大陸時的北美佈局,印第安人在遠古冰期,趁著圖左上角白令海峽的海水結成冰原,從亞洲來到了北美大陸,之後經過近萬年的不斷遷徙,形成了圖中八個穩定的區域,值得回味的是,東北部沿海地區是遷徙的較遠端,要翻過落基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而那裡也是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看來不論古今,心懷詩歌與遠方都不是一句空話。

達頓牧場正是處於大平原區中心地帶,他們的印第安鄰居,很可能就是圖中某一個部族的後代。那麼達頓農場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把時間向後推進五個世紀,再看一幅地圖。

聊一聊《黃石》

這是1850年至1890年北美印第安版圖的情況,圖中的深色區域為印第安保留地,不論是黃石公園的主要所在地懷俄明州,還是達頓所在的蒙大拿,都曾發生過拓殖戰爭,甚至於還發生了慘烈的屠殺印第安事件,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仇恨的記憶還不至於從種族的記憶中抹去,著名的印第安反美鬥士坐牛,就是生活在大平原區的蘇族部落的後裔,如今他的表情還寫在一些人的臉上,從下面這兩組表情,也許我們便可以發現一些歷史的端倪,進而猜測出達頓牧場區域內的印第安人,曾經遭遇了什麼。

聊一聊《黃石》
聊一聊《黃石》

好了,關於達頓牧場的地理歷史,就簡單說這麼多,結束本篇之前,再貼幾個示意圖,大家可以對照上面的美國拓殖地圖,瞭解一下當年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

聊一聊《黃石》

注:文中劇照來自網絡,地圖來自《地圖上的美國》(張津瑞 林廣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