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縣:主動履職抓防控 凝心聚力惠民生

本報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澠池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把服務保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堅持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聚焦老舊小區防控這個短板弱項,主動作為、成立組織抓防控,健全機制、辦好實事惠民生,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提高政治站位,迅速安排部署。縣委組織部聞令而動,組織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領會精神實質,統一思想行動,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針對城區老舊小區、單位家屬院、城鄉接合部等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帶,組織部第一時間進行專題研究,拿出工作方案。召開了由住建局、民政局和相關鄉鎮參加的專題會議,對這些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明確責任、分解任務,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縣“三無”小區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居民自治組織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相關鄉鎮連夜排查,摸清底數。

實行網格排查,建立工作臺賬。為進一步掌握工作主動,排查城區及城郊區小區防控情況,摸清返澠人員底數,縣指揮部將城區劃分成10個大片區進行網格化大排查,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抽調101個縣直單位的1974名黨員幹部,下沉到全縣各網格開展防控排查工作,共排查小區215個小區40797戶133722人,摸準武漢返鄉人員以及與武漢返鄉人員有接觸者112人,在武漢還沒有返鄉人員23人,並對排查出來的112人全部採取隔離措施。

堅持多措並舉,建強基層組織。按照中央、省、市在小區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居民自治組織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要求,指導涉及老舊小區、單位家屬院和城鄉接合部等疫情防控的城關鎮、仰韶鎮、陳村鄉3個鄉鎮,通過下派建、聯合建、單獨建等多種方式,將29個“三無”小區、82個老舊家屬院、53個居民自建小區、51個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在實施分類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基層黨的組織和居民管理組織,縣直各單位、各鄉鎮選派覺悟高、能力強、敢擔當的黨員幹部、退休職工,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在215個小區中成立黨組織182個,同時將小區原有的樓長、單元長組織起來,吸收熱心居民參與,成立了由3—5人組成的居民管理組織205個,實現了組織管理全覆蓋。

健全工作機制,築牢抗疫防線。縣委組織部先後印發了《致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倡議書》《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關於在全縣“三無”小區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居民自治組織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緊急通知》《關於激勵全縣黨員幹部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擔當作為的通知》等8個通知,號召激勵引導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人才行動起來,築起阻擊疫情擴散蔓延的“紅色堤壩”。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先後開展4次“過篩子”明察暗訪、檢查督導,並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抽調35名駐村第一書記按照就近原則,到“三無”小區協助黨支部和居民自治小組開展防控工作,同時下發通知,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共摸排出居住在215個小區的黨員5403名,號召廣大黨員亮明身份,到所在小區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攜手築牢小區防護銅牆鐵壁。

辦好暖心實事,為民紓困解憂。澠池縣將成立的黨支部和居民管理組織納入全縣疫情防控體系,作為基層一線的骨幹力量,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縣委組織部制定下發了《“三無”小區黨支部、居民自治小組疫情防控工作職責》,各小區全部建立了疫情防控臺賬,建立了小區微信群,在小區大門口設立值守點,24小時值守防控,帶動小區居民積極參與,文明路東小區、詠澤小區等小區居民輪流排班參與值守,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小區黨組織還把解決居民實際困難作為頭等大事,每天電話問候隔離居民,督促其測量體溫,黨員幹部還主動為不方便外出的住戶代購、代送生活必需品和消毒用品等,利用夜間對小區進行消毒,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正常生活的影響,在努力遏制疫情發展的同時,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健康平安。 (吳建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