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一場生死時速搶救——氣管腫瘤導致嚴重呼吸困難


2020年3月29日我科急診接診了一位氣管腫瘤的患者。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75歲,咳嗽伴憋氣20天,憋氣加重1天。患者輪椅來院,安靜狀態下喘憋明顯,說話極其費力,端坐體位,不能平臥。外院胸部CT提示左肺佔位,氣管內佔位,氣管腫物位於環狀軟骨下平面,幾乎佔滿氣道,氣管起始段明顯狹窄。


疫情期間的一場生死時速搶救——氣管腫瘤導致嚴重呼吸困難


值班醫生劉錦峰主任、王彥君和唐朝穎醫生仔細研讀外院CT,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後,考慮腫瘤阻塞氣管是導致呼吸困難的主因。但是腫物在環狀軟骨下方,緊急情況下環甲膜切開和穿刺都無法跨越腫物,更不能緩解呼吸困難。目前唯一可能建立氣道的方式就是低位的氣管切開。但是,患者頸短肥胖,氣管的非腫瘤部分在頸段幾乎僅存在理論上的可暴露範圍。

同時,患者呼吸困難,難以耐受墊肩後仰的常規氣管切開體位。更加劇了氣切的難度。


此時,患者憋氣持續加重,隨時都有窒息風險,千鈞一髮之際,唯有勇於擔當,嘗試高難度氣切,才有一線希望。三位醫生迅速達成了共識。長期嚴謹的專科訓練帶來了紮實的基本功,在危急時刻顯得尤為重要,簡單的擺放體位後,將氧氣給到了最大,緊急氣切操作急速又按部就班。儘管如此,在剛剛暴露氣管時,病人開始了躁動,血氧快速往下掉,且氣管位置隨患者躁動難以固定,王彥君醫生迅速用手探及氣管軟骨環,憑感覺切開,套管進去了,血氧上來了,一切轉危為安。只有額頭上的汗珠,還記得剛才驚心動魄的一幕。在這短短的手術過程中,醫生們再次深刻體會到了什麼是生死瞬間,平時的幾秒鐘、幾分鐘是那麼短暫,轉瞬即逝,但是對於剛才和死神賽跑的我們來說,時間則顯得那麼持久。最終,幸運的是,我們跑贏了,患者得救了。


最後杜杜想說的是,這一夜所發生的一切,在醫院是很平凡常見的一幕,但是他卻每一次都感動著我們,救治每一位患者是我們肩上的責任,他們的康復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