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勿談之色變

癌症(即惡性腫瘤)是一種細胞無限增殖性疾病,具有發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中國古代對此疾病已有認識,稱之為“喦”或“癥瘕”等,表示該疾病的頑固性。癌症對生命的危害性極大,是當今世界高度關注的重大醫學課題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癌症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最大致死原因,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趨勢。全球癌症發病率四年中升高11%,到2012年約有1410萬病例,因癌症死亡人數高達820萬。並預測在未來20年內,世界癌症病例將增長75%,達到近2500萬。中國癌症發病率也呈不斷升高趨勢,2015年新發癌症病人約為429.1萬人。

目前,西醫學治療癌症的方法主要有三大類,即手術、放射性治療(簡稱放療)和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然而據筆者瞭解,如今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正在嘗試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中醫藥是我國曆經幾千年不斷髮展的一種醫學方法,在疾病的治療上,具有獨特的療效。瞿延暉直言,中醫藥在癌症的治療上,具有以下優勢:1. 中藥具有廣譜抗腫瘤作用,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效;2. 增強正氣,提高自身抗癌抗病能力;3. 配合放化療應用可減輕或消除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並增強放化療腫瘤治療作用;4. 中藥不產生“耐藥性”,合理使用中藥基本無毒副作用;5. 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命時間,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中西醫癌症治療各有所長,中國由於有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患者能夠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充分發揮二者所長,可以讓病情得到更好的改善。


腫瘤 勿談之色變

東城中醫醫院腫瘤科瞿延暉主任認為,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應分為以下幾步。一,患者初診時,由於邪盛,首先儘可能地打擊和消滅腫瘤,但要注意保護機體正氣;二、待腫瘤負荷大減後,宜重建正氣,促進骨髓和免疫功能的恢復;三,經過扶正治療後,還可再轉入以打擊腫瘤為主的鞏固治療,儘可能地掃除潛在殘存的癌細胞;四,以後再轉入長期的扶正、袪瘤並舉的治療。在這種模式思想的指導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癌症的治癒率,對許多中晚期癌瘤患者,可適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中醫用藥,處方靈活,隨證加減、辨證施治。”翟延暉稱,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分期的不同、症狀的變化、病情的需要隨時修改處方內容,這種給藥方式改變了腫瘤“千篇一律”的治療模式,這種因人而異、因證而異的用藥特點適合腫瘤恢復期的長期伴隨治療,對提高腫瘤姑息治療的效果是有益的。

瞿延暉認為,癌症十分複雜,病情不斷變化,不分情況千篇一律,一個藥方吃到底的方法並不可取,如不分病情寒熱虛實,體質個體差異,長期服用熱藥、寒藥或補藥、攻藥,而致“溫熱助火”、“寒涼傷陽”、“誤補益疾”、“戕傷正氣”等,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臨床上,經常碰到患者或家屬拿著其它腫瘤患者的,效果很好的處方,問能不能照此服用。”在這裡瞿延暉提醒患者千萬不要盲目用藥,也不宜盲目輕信一些所謂的單方秘方以及保健品和食品等,以免貽誤病情,長期服用,部分還有毒副作用。一定要在專業的腫瘤科醫生的指導下,按時定期按量服用藥物。

瞿延暉進一步講道:中醫藥治療癌症,治療方案應個體化,同一癌症在不同患者,以及同一患者在疾病過程中,病情常有不同或變化,治療應辨證施治,才能更符合病情。

良好的精神情志十分重要

瞿延暉在多年的癌症治療中發現,不良的精神狀態,是癌症患者的重大隱患之一,“有些癌症是嚇死的”。不少患者一旦得知自己罹患了癌症,過度憂愁悲思驚恐。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內協調平衡的整體系統,過度的悲、憂、驚、慮、恐、抑鬱等不良精神狀態,可導致體內環境迅速失衡和惡化,促使病情快速發展。

樂觀、豁達等良好精神狀態,可顯著改善和增強自身機能,顯著增強抗病能力。中醫學觀察到,精神情志對於人體的臟腑機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怒則氣上”、“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思則氣結”,以及“憂傷肺”、“恐傷腎”、“怒傷肝”、“思傷脾”等。因此,腫瘤患者首先必須保持精神的樂觀豁達,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自我傷害摧毀,使本可生存時間更長,甚至治癒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除了良好的精神情志外,瞿延暉指出,適當的活動對癌症患者有益,包括體育運動,或散步、做家務、打牌、聊天、旅遊、工作等,形式不拘一格。但在活動中,尤需注意應以患者不感勞累為度,在有勞累感時即應停止,切不可硬撐勉強,以免反致傷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空氣環境良好的地方旅遊或暫居,營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等,對腫瘤患者的長期康復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癌症若能正確治療,心態良好,輔以合理生活飲食等,可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