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常常有人说,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在他不算漫长的64年生涯中,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的“乌台诗案”令他险些丧命,开启了贬谪生涯。

他这一生太难了。

然而,你看他的词中总是那样的潇洒豁达。

就像林语堂所言“苏轼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公元1082年,也就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

他和一群好友出游,却突然遇上了大雨。

同行的友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弄得很狼狈,而他却缓步而行。

在风雨中,吟出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定风波”原来是唐教坊曲子名,五代的欧阳炯最早为此曲谱词,后来就成了词牌名。从五代到两宋,很多词人都作过定风波,例如李珣、欧阳修、柳永、魏夫人等等,要么是凄凄艾艾的闺情,要么是婉约惆怅的感怀,而苏轼则不一样,他的词总是充满了人生大智慧,给人以前进的力量。

就像《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样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而这首《定风波》堪称《宋词三百首》里最洒脱的一首词,通篇都是经典,读完豁然开朗。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词的上半阕从遇雨写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自若的豁达胸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开头两句既是环境描写也是词人情感的发端。

“穿林打叶”,说明当时不是蒙蒙细雨,而是疾风骤雨,同行的友人因为没有雨具,躲避得十分狼狈,可是苏轼却很淡定地说“不如放声吟咏,暖步而行”。

这里的“何妨”二字带着点俏皮,也让我们看到了独属于苏轼的那种“潇洒”。

唐诗宋词里,关于风雨的诗词不少,“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对于很多文人来说,雨增添了他们的愁思,可是苏轼却能坦然面对这扰人心弦的风雨,这该多豁达!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前面我们说过,苏轼当时被贬黄州,远离政治中心,远离家乡,羁旅贬谪,该是多么令人愁苦。又遇上了狂风骤雨,一般人该是凄凄惨惨戚戚了,可是他却高歌“谁怕”。

“竹杖芒鞋”一句很值得玩味,蕴含着两层含义。

一来,原本在雨中前行,当然是扬鞭骑马奔驰更自在,可是苏轼却觉得穿着草鞋,倚着竹杖行走在泥泞中更怡然,这体现了他的一种随遇而安,不惧风雨的精神。

二来,这也是苏轼的一种人生态度,“竹杖芒鞋”和“轻裘肥马”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是清贫的平民生活,后者则代表着富足的贵族生活。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渐渐明白了平淡的生活也许更美好。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他不惧自然界的风雨,更不怕人生的艰难和磨难,他愿着一身简简单单的蓑衣,任凭风吹浪打,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后来还曾被贬到更加荒凉偏僻的惠州和儋州,可是无论身处何处,他依然那般从容淡定。

惠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一带,在古代是人人闻之色变的蛮荒之地,“岭南卑湿,丈夫早夭”,唐朝的韩愈在被贬到潮州时,也曾发出了穷途末路的感慨“好收吾骨瘴江边”

可是苏轼却在惠州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份随遇而安,谁比得上?

而儋州就是海南岛,是民夷杂糅的未开发之地,对于宋人而言,发配海南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可60多岁的苏轼依然淡定,“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他这一生都在践行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以这句词会成为千古名句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就是苏轼用一生经历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接着的下半阕写的是雨后的风景和词人的感受。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当时的苏轼是和友人们出门游玩,自然少不了饮酒。

春风拂过,寒意料峭,他的酒也醒了大半,忽然觉得有些冷。

雨后天晴,山头的斜阳让他感受到了些许温暖。

一边是料峭的春风,一边是温暖的斜阳,在这半冷半暖中,苏轼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崎岖过后,便是坦途,人生不就是如此吗?

这让我想起了他在离开海南岛,北归时所写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所有人以为流放海南的苏轼应该是没有任何指望了,他在凄风苦雨的黑夜中仰望天空,终于让他等到了“参横斗转”的一天。

即使再多的风风雨雨,也终有转晴的一天,相迎的山头斜照就是逆境中的希望,寒冷中的温暖。

这温暖的斜照一直伴随着他一生,无论经历多少挫折,他始终坚定信念,从容淡定。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如果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笑对人生的豁达,那么这最后一句就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很多人也许都能笑对人生,可是又有多人能够看淡人生呢?

想起一段很有哲理的话“人生有三苦:第一,得不到;第二,付出了很多代价,得到了却不过如此;第三,轻易放弃了,后来才发现,原来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

人这一生总有太多的执念,名利,生死,情爱,看不透,放不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

当我们看淡,放下,回归心灵的平静,才会发现原来世间万物也不过如此罢了。

这就是苏轼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心静一切都静,无论风雨还是晴天,没有区别。

苏轼不得不读的一首词,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这首《定风波》虽然篇幅不长,却揭示了人生哲理,应该算是《宋词三百首》里最洒脱的一首词,通篇都是经典,读完豁然开朗。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旅行。

路途中,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凄凄。

没有谁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的一生都是艰难坎坷。

无论好的坏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过去。

一辈子很短,也很长,我们应该像苏轼一样笑着慢慢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