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性子的媽遇上拖延症的娃——親子氣質大碰撞

​任何一個媽遇上拖延症娃,都會挺崩潰的。

如果是急性子媽,遇上拖延症娃,就更崩潰了!可能語氣就會更重,表情會更猙獰,甚至肢體衝突了。而拖延症的娃裡不少都是有點玻璃心的——渴望愛的感受,追求適怡的氛圍。不愛衝突的他們,面對急性子的媽,往往靠躲。這樣就愈加拖延,衝突就愈演愈烈……

這就是親子氣質大碰撞,說穿了,就是父母和孩子“氣場不和”。


當急性子的媽遇上拖延症的娃——親子氣質大碰撞


對於這種“氣場不和”,我也深有體會。比如女兒是不是要參加舞蹈考級,我的想法是參加舞蹈班是出於興趣,但是她的韌帶條件很差,是不可能往這個方面深入發展的,而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要用在刀刃上。所謂什麼是“刀刃”,我看重的是“意義感”,我並不覺得考出一個等級有很大意義。

但是女兒的刀刃確是“勝利感”,她偏偏是和我不同、非常需要活在“比別人好”的成就感中的人,所以她堅定要報名。但是這樣的人往往很難接受失敗。在練習中,我們經歷過一次因為視頻鏡像的關係導致左右動作全部搞反,要全部再糾正的過程,她煩躁得哭了,不願意練習,但是也不願意放棄考級。

如果這事兒放在我身上,我會認為這個結果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對我不重要,比這重要的事有很多,我不值得花時間精力去折騰。

但是我知道這個結果對她很重要,如果不去考級了,或者考級的結果不理想,那會是更大的打擊。我也知道她要追求結果卻不肯花努力,並不是她不懂道理,更不是她不求上進,而是她太求上進,太多的失敗體驗讓她的目標達不成,情緒降到低谷。

面對一個“氣場不和”的孩子,我就必須逆著自己的性子。雖然這讓我也很煩躁,但還是剋制了自己,不指責、不講大道理,只調整小目標、達到目標就及時肯定。


當急性子的媽遇上拖延症的娃——親子氣質大碰撞


所以有一個“氣場不和”的孩子也並非是件壞事。我理解了這類重結果多於重過程、重目標實現多於重情感體驗的人,明白瞭如何和他們和諧相處。我也看到了, 和這類人在一起,可能我能更大程度地突破自己的極限,展現出更大潛力。

回到急性子媽遇到拖延症娃的問題,如果急性子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在天性氣質上的差異,假如孩子是一個更注重情感體驗而不是更關注結果實現的人,那她除了給孩子良好感受之外,還可以用能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她在明確目標和目標上突破自己。

相反,如果同樣慢性子的媽遇上了拖延症的娃,也許衝突是沒有這麼大了,但是對雙方來說,突破自己的機會也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