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權威!農業農村部發布《稻漁綜合種養生產技術指南》

稻漁綜合種養是綠色生態的農漁發展模式,是漁業產業扶貧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對促進穩糧增收和水產品穩產保供具有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2020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和全國漁業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推進會關於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精神,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和水產品穩產保供、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切實加強技術指導,農業農村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了

《稻漁綜合種養生產技術指南》,現分上、下兩篇轉載至本公眾號。


稻鯉綜合種養


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稻田尚未插秧,當前主要是做好苗種投放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田間工程改造、大規格苗種培育。此外,對於冬春季閒置稻田,可以根據當地環境條件、氣候特徵和生產計劃,選擇適宜的經濟作物,改善稻田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綜合效益。


一田間工程


1.進排水系統改造。對於新開挖的養魚稻田,進排水口一般設在稻田的兩對角,以保證水流暢通,進排水口大小根據稻田排水量而定。對於舊的養魚稻田應進行檢查,夯實進排水口,防止漏水。


2.溝坑整修及田埂加固。對於新開挖的養魚稻田,在插秧之前開挖好魚溝、魚凼(溝坑佔比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並加固田埂,可在坡邊和田埂種植三葉草等植物護坡穩坡。對於舊的養魚稻田則需要對魚凼、魚坑等進行整修。


3.防逃防害防病設施建設。在進排水口處安裝攔魚柵,防止魚逃走和野雜魚、敵害等進入養魚稻田。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在田間安裝誘蟲燈。


二苗種暫養


部分地區可選擇水源條件好的田塊築梗蓄水,作為臨時性苗種培育區,用於強化培育苗種。培育至初夏,水稻插秧後,再將大規格苗種移至稻田中養殖。


1.苗種培育區改造。對合適的田塊進行必要的改造,主要包括加深魚溝、魚凼深度,加高加固田埂,調整進排水管高度,主要目的是確保蓄水量。


2.苗種選擇及放養。從正規苗種場選購活力好、體表完整、規格整齊的優質苗種。根據魚種的規格確定放養密度。


3.餌料投餵。正常情況下,按“四定”(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餌法投餵餌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量的2%~3%,遵循“三看”(看魚、看水、看天)原則,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在天氣悶熱或天氣驟變、氣溫過低時,要減少或暫停投餌。


4.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觀察水色、水位和魚的活動情況,及時加註新水。


三病害防治


1.疾病預防措施。投放魚苗前,可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對田塊進行消毒。購買的苗種投放前,可使用 3%~5% 的食鹽或按說明使用高錳酸鉀溶液等進行浸浴消毒。


2.科學合理用藥。應堅持預防為主原則,在苗種發生病害,或水中有害生物大量生長時,科學合理使用藥物。治療使用的藥物應執行《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中的規定。


四苗種及投入品運輸


1.苗種運輸。運輸前苗種需要停食一段時間,一般 12~24 小時左右;運輸過程中保持溶氧充足,不使用麻醉劑;運輸苗種密度適宜,防止密度過大造成擠壓,引起外傷等;運輸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均進行消毒;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若有浮頭、死亡等,需要及時換水;苗種放入稻田前注意調節水溫,將運輸水溫與田間水溫溫差調節至 2 ℃以內。


2.飼料等漁需物資運輸。需注意防水防曝曬,春季雨水較多,夏季氣溫炎熱,運輸和保存過程均注意防止飼料等漁需物資的劣變。


稻蝦綜合種養(小龍蝦)


當前,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稻小龍蝦主養區大部分已進入或即將進入苗種放養階段,此後主要是做好苗種投放後的養殖生產管理。


一苗種放養


1.選擇良種。苗種要求體表光潔、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附肢齊全、健康無病。應儘量避免多年自繁自育、近親繁殖的苗種,優先選擇繁養分離且冬季根據天氣水溫情況適當投餌保肥的苗種,有條件的需要進行苗種檢疫。


2.適時放種。養殖早蝦的宜在3月中旬前後投放苗種,養殖常規蝦的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投放苗種。蝦苗密度一般控制在 6000~8000尾/畝。對於苗種自繁自育的稻田,蝦苗太多的要及時出售或者分池養殖,蝦苗較少的可以適當補充。


3.水質調控。及時調水,水質一般以黃綠色或油青色為好,水體透明度以 30~35 cm為佳。若發現水質老化,可注入少量新水後,用生石灰加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或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及小球藻種調節水質。若水色清淡則應適時追肥。施肥要堅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則,以確保水質“肥、活、嫩、爽”。及時施肥,初春季節藻類繁殖比較慢,肥水相對困難。肥料可以選擇發酵好的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建議在晴天中午施用。


4.餌料投餵。正常情況下,由於初春季節小龍蝦體質較弱,可適當使用一些優質配合飼料,也可投餵誘食性好的魚肉、蚯蚓等動物性餌料或高蛋白的豆漿,可適當提高投餵頻率。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很多養殖戶缺乏飼料,可能會造成投餵受限或者小龍蝦飢餓。可以使用粉粹的黃豆、小麥和麩皮等投餵,避免因缺乏營養對小龍蝦健康造成影響。疫情後應儘快補救,通過使用高品質配合飼料提高小龍蝦生長速度。在春季氣候急劇變化導致應激時,可適度降低 20%~50% 投餵量。


二病害防治


1.疾病預防措施。降低密度,適時通過分塘轉移、捕大留小等措施,減少小龍蝦存塘量,降低養殖密度。操作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小龍蝦受傷或引起應激反應。水中溶氧過低會產生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應注意加強增氧,避免因水質惡化引起的缺氧問題。要合理投餵優質飼料,提高免疫和抗應激能力。


2.科學合理用藥。注意藥物適用對象、用量和配伍禁忌。儘量選擇刺激性較小的外用藥物,減少小龍蝦的應激反應。不使用非法藥品,尤其是殺青苔類產品更要慎重使用。


3.重要疫病防控。春季天氣不穩定,小龍蝦易發生纖毛蟲病、白斑綜合症和細菌性腸炎。要堅持“防重於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做好病蝦隔離,切斷傳播途徑。


三苗種及投入品運輸


1.苗種運輸。對於短途運輸,建議使用可透水的塑料框裝蝦,並在框內設置密眼無結節網片將蝦體與塑料框隔開以減少擦傷,每半小時噴水一次保持蝦體溼潤;小龍蝦堆疊的高度不宜超過15cm。對於超過2小時的長途運輸,使用可透水的塑料框時,小龍蝦堆疊高度應控制在10cm以內,噴水時應添加抗應激物質,有條件的應在小龍蝦上下兩層覆蓋少量水草幫助保溼透氣。氣溫高時建議使用空調車運輸,要注意溫度的變化,防止小龍蝦放養時因體溫與水溫差距過大產生溫度應激反應造成大量損耗。


2.飼料等漁需物資運輸。做好投入品計劃和運輸安排,多預留出1~2周的使用期限進行採購。運輸時,裝車完畢後要防止烈日曝曬或天氣突變。


稻蟹綜合種養


稻蟹綜合種養分為稻田養殖扣蟹和稻田養殖成蟹兩種模式,放養時間相對較晚,目前應提前做好生產準備,主要包括田間工程、育秧和扣蟹暫養等。


一田間工程


1.田埂加固。加固夯實養蟹稻田的田埂,根據土質情況田埂頂寬50~100cm,高50~80cm,內坡比為1∶1。


2.防逃設施建設。每個養殖單元在四周田埂上構築防逃牆。防逃牆材料採用尼龍薄膜,薄膜高出地面50~60cm,每隔50~80cm用竹竿作樁。對角處設進排水口,進、排水管長出埂面30cm,將防逃網套住管口,防逃網目尺寸以養殖蟹苗/扣蟹不能通過為宜,同時可以防止雜魚等進入稻田,與蟹爭食。


二扣蟹暫養


待稻田插秧後,根據氣溫、供水條件等及時起捕扣蟹投放到養殖稻田。


1.扣蟹暫養區改造。選擇靠近養蟹稻田、水源條件好的冬閒池塘或預留一塊稻田作為暫養區。暫養區溝坑深度要達到1.5m,並預先移栽水草。水草首選當地常見種類,並注意疏密搭配,總面積佔暫養區2/3左右。


2.扣蟹選擇。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色光澤、無病無傷、附肢齊全,特別是蟹足指尖無損傷,體表無寄生蟲附著的扣蟹。


3.餌料投餵。當水溫超過8℃時候,要適時投餵精飼料,增強扣蟹的體質。根據水溫和攝食情況,可按蟹體重0.5%~3%投餵。


4.水質調控。及時調水,選擇鹽度2‰以下、pH值在7.8~8.5之間的井水、河水或水庫蓄水。注意換水時間,確保水溫變化幅度不大。使用井水時,一定要注意應充分曝氣和提高水溫。


5.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觀察扣蟹攝食、活動、蛻殼、水質變化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三病害防治


1.降低密度。北方地區冬季扣蟹需集中越冬,待春季氣溫回暖,需及時分塘,降低密度。扣蟹暫養至水稻插秧後應及時起捕投放,避免暫養區內密度過高誘發疾病。


2.增加溶氧。暫養區可根據實際條件增加微孔增氧等設施,提高水體溶解氧含量。


3.合理投餵。根據暫養區密度,適量投餵,既保證餌料充足,又要防止過多投餵影響水質。


四苗種及投入品運輸


1.苗種運輸。運輸期間要注意選擇合適天氣及保持適宜溫度,尤其是在不同省份購買蟹種需長途運輸,更要注意運輸中的溫度,避免溫差過大。


2.飼料等漁需物資運輸。疫情防控期應早做準備,預留1~2周的使用期限進行採購。運輸時注意消毒,必要時選用84消毒液對飼料和肥料的外包裝、漁業機械、網具和車輛進行消毒,對特殊動保產品外包裝選用75%酒精進行抹擦清潔消毒。


【農技】權威!農業農村部發布《稻漁綜合種養生產技術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