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看了方方日記之後以及網絡兩種不同聲碰撞和撕裂,今晚我翻出了2011年10月寫的這篇文章,炒一下冷飯,重彈一下老調,覺得還是有點必要,自我認可自己十年前的前瞻性。

廣東省作家協會在2011年8-9月連續舉辦四期“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對接”與“廣東網絡文學十年精品回顧”大討論,我非常有幸地得到廣東作家網文學風論壇的管理者四次的盛情邀集,但由於時間和工作的關係,我一場都沒參加過,只有通過論壇新聞通報知道每場討論的點滴,實在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有等待下一次的峰會再次到來了。根據有關現場報道,我想談在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對文學幾點思考問題,以拋磚引玉。

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首先,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電腦化、信息化的今天,文學的傳播和發展因為有網絡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學的載體由單純的紙質文本載體向電腦網絡文學載體和手機網絡載體轉變。文學作品沒辦法象過去紙質時代那樣要通過編輯、主編、社長的重重把關而出版面世,所以現階段文學作品,特別是網絡文學作品,要特別強調作家的良知和使命,強調文學的社會責任,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很多的網絡作家或寫手都不是黨 員,沒有為執政黨服務的必要前提,他們很多隻知道明星周迅而不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文學巨匠魯迅,知道美國的歌手傑克遜而不知共 產主義學說的創始人馬克思,因而在網絡寫作,他們只憑自己的世界觀來寫他們自己喜歡的人物和事情,不輕易被所謂大師們“洗腦”,反而用他們獨特的看法把老一輩的思想帶進一個奇幻、玄幻、武俠、仙俠、網遊、競技、古情、穿越新的網絡時代。這一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的作品也寫得相當不錯,不少作品拍成電視電影,如《英雄》、《神話》、《仙劍傳奇》、《步步驚心》等,收視率不亞於古典名著和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更有意思的是《步步驚心》的作者,他不是通過讀書獲得知識來寫小說,而是通過打網絡遊戲“打”出來的,讓許多專業作家大跌眼鏡。他們從全新角度審視人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破解人性醜惡美善,可謂獨樹一幟。

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其次,過去傳統文學強調“文學要展現豐富多彩的當代生活,更要塑造時代英雄”,但什麼是時代英雄,什麼是豐富多彩的當代生活呢?這個問題概貌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改革三十多年來,中國的變化太大,過去的英雄在用電腦碼字的新新人類已是過眼煙雲,雷鋒、張思德、張海迪在他們眼裡是何方神秘聖?五講四美三熱愛,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在網絡時代又是什麼?我們過去結婚時才是真正的“裸婚”時代,踩著單車、牽著毛驢拉新娘就是件最幸福的事,但看看80一90後的“官二代”、“富二代”結婚,開著長長豪華寶馬車隊去迎娶,前呼後擁,在五星級酒店開席宴請賓客,那陣容是不是展現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當官養小蜜,大款玩小三,這是不是展現多姿多彩的當代生活?過去說“無產階級專政”,現在是有權有勢專政,有權可以指使人家徇情枉法,有錢可以僱兇殺人。助人為樂扶不起,見義勇為賠不起,“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老人跌倒事件”和“小悅悅事件”說明社會主義社會的新時代在物質日益豐富下,人的社會道德和修養不斷下滑,變得冷漠,甚至是毫無人性。李剛家的公子、李雙江家的少爺、高衙內、阿凡達才是他們認為時代英雄。世界觀和普世價值觀的脫節,又如何那麼容易地讓廣大網絡作家或寫手樹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崇高的道德教育人”呢?這是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不同的地方,這次廣東省作協和中國作協舉辦的對接活動可以說非常及時,給年輕一代作者和作家指明瞭方向。所以我還是認為並強調不管是傳統的文學還網絡文學都應體現中華民族的良知和社會進步,不應放棄弘揚民族精神和塑造崇高的人格。但不可能要求廣大的網絡作者有太高的黨性和政治性。

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其三,我認為在網絡文學日益繁榮、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著形形式式的網絡文學思潮和文學派糸,使很多網絡作者存在迷茫和陣痛,但這是正常的,因此在網絡時代,網絡文學比傳統文學更特別需要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只有通過高層次的文學評論和文學批評,才能夠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積極有效地倡導廣大網絡作家和作者用正確的思想去創作。優秀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有利介紹推廣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有利於提高讀者的鑑賞水平。近幾年來我們的評論家克服不少困難,積極為網絡文學評論做了不少的工作,科學健康的批評風氣有明顯的增強。廣東省作協成立網絡文學院和出版網絡評論專刊,這一點也是走在中國文壇的前面,這很好。隨著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日益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世俗的慾望肯定會不可避免地進入網絡作家和寫手的視野,成為網絡作品的內容。近幾年來都市生活、官場職場和反腐題材成為網絡作品的熱門,很多網絡作者對金錢、性、暴力、權力、小三等都採取無節制的玩賞態度,但圍繞慾望寫慾望的衝突是複雜的,不是不可寫而是要如何寫,因此需要文學評論家和理論家去努力引導,不能一味指責和封殺!在歌頌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的同時,網絡文學也應允許網絡作家和寫手適時對社會的黑暗一面進行曝光批駁,以便正人正己。

新時期網絡文學的點滴思考


其四、目前網絡文學理論和網絡文學批評還存在實踐不力,批評理論不夠完善,對讀者引導不夠等問題,整體網絡批評存在較大的商業化、人情化,如一些網絡作品放棄社會責任和擔當,從歷史觀、普世價值觀、唯物和唯心主義辯證觀方面存在較嚴重的偏差,思想混亂,媚俗傾向重,這與傳統文學評論存在的形象沒有多大的差別。如何實踐和解決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評論存在的問題,這就是對接的問題,所以網絡評論家和批評家要及時雨般地給予有說服力的引導,使網絡作者和作家進一步增強社會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讓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在網絡創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作品》網絡版舉辦“網絡文學評論”徵文活動,從網絡文學評論方面,給廣大網絡作者和作家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不管是評論人家的作品還是被人家評論自己的作品,都是好事。傳統文學也好,網絡文學也好,文學批評和文學的理論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文學批評是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對接的橋樑,只要大家樹立“以人為本”正確的指導觀和科學發展觀,明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對當代網絡文學思潮和文學觀的剖析,也許大家就是網絡文學評論的高手。

歡迎砸磚評論,提高一下理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