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電視,去讀書吧!

關掉電視,去讀書吧!

我小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視迷,無論和村子裡的小夥伴上樹打沙棗,還是下河捉青蛙,只要動畫片要開播,我便一定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因此,我真的很能理解蠟筆小新對動感超人的痴迷。

再長大一點,是追各種連續劇,尤其是武俠片,那時,家裡只能收到兩個頻道,中央臺和包頭臺,每當一部武俠片上映,我必會沉迷其中,如果哪天停電而錯過了一兩集,心裡便萬分焦灼。

因為喜歡看電視,爸爸經常給我帶回各種過期的電視報,我便把其中關於電視劇的劇情介紹剪下來粘在一個筆記本里,至今還有兩大本。

上中學、大學後,便沒有太多時間看電視,漸漸的也戒掉了這種癮,以至於每次回家,當爸媽在看電視,我則拿著電子書閱讀時,他們都會詫異,我怎麼不看電視了。

如今,我家裡更是連電視都沒有,每次爸媽來做客,我都只好給他們打開電腦充當電視。(後來買了投影儀,也可以替代電視的功能,但除了看電影外,我很少打開它。)

因為不常看電視,對於一些新的影視明星,我都不大熟悉,許多娛樂節目,更是聞所未聞,有時候難免被一些朋友詬病。

如果寫作需要,我會打開某個熱播劇或娛樂節目,看上幾分鐘,然後閱讀一下劇情梗概,便能夠寫完我的稿件了。

因此,不看電視,對於我的生活工作實在沒什麼影響,反而讓我節省了大量時間。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對讀書與看影視節目的區別,引用了薩洛蒙的分析,即“在電視上獲得的意義往往是一些具體的片段,不具備推論性,而從閱讀中獲得的意義往往和我們原來儲存的知識相關,所以具有較強的推論性。”

因此,讀書時所獲取的信息與過往的資訊是連貫在一起的,而觀影則缺乏這種連貫性,讀書對於獲取知識依然是最好的方式。

我不想班門弄斧去就尼爾·波茲曼的理論進行闡述,但我的確發現,大多數電視節目,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言,對於個人的生活和成長是毫無意義的,只能叫人一笑了之、消磨時間。

最近與一位妹妹交談,她每週看兩檔娛樂節目,每天花3個小時看電視劇,總共每週大約需要花費25個小時在電視上,我便與她計算,這25個小時,完全可以讀完一本大部頭書,而你所獲得的,絕對比花在電視節目上大得多,而妹妹則告訴我,這是她生活中難得的娛樂,如此,我便也不再說什麼。

與看電視節目相比,還有一大塊內容擠佔了我們的時間,那就是碎片化閱讀。當然,寫在這裡時,我不禁汗顏,因為我正在寫的這篇文章便是我要批判的東西。

如今,互聯網充斥著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的絕大多數,與我們的當下與未來都毫無關係,與我們的幸福與成長也毫無關係,而這些內容,除了佔用我們寶貴的時間,和成為談資之外,對於我們沒有任何價值。

可以說,信息過剩比缺乏信息更可怕,就比如吃八分飽,比吃到肚子脹,對人更健康。

我曾經從事新聞工作整五年,但我很少看除了我所負責的科學領域之外的新聞。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深以為然,許多新聞,往往看了標題,便知道發生了什麼,根本無需細究。我也不喜歡追熱點,所謂的熱點,大多是炒作出來的,根本沒有它所呈現的那麼重要。

不看新聞,並不表示我不關心國家大事,比如汶川地震、奧運會、玉樹地震等,我也會給予關心。然而,其它的新聞,包括美國大選,我都覺得與我沒什麼關係,更何況哪個明星結婚,哪個明星離婚,或者哪個明星整容,這些新聞,在我看來,除了往大腦中塞入無用信息,以劣幣驅除良幣外,實在毫無價值,當然,對於娛樂記者除外。

因為不看電視、不關注新聞,也甚少看朋友圈,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來讀書,學習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智慧,也可以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宇宙人生的真理。雖然,至今依然無所得,依然走在探索追尋的道路上,但我相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堅持下去,總會越來越好的。

PS:關於讀書的小建議(來自韓松落)

我在陝圖聽過一次韓松落的講座,他認為讀書的內容中,文學作品最多佔到30%,讓閱讀變得更廣泛,我深以為然。

讀書分為泛讀與精讀,泛讀的書,三個小時內讀完,而精讀的書,用三個月也不嫌多,看到有用的內容,最好記筆記。用電子書閱讀,可以直接加標註,也便於日後查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