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家族裡的老師們(一)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們的爺爺有四兄弟,爺爺在我大姐出世前就去世了,爺爺的其他兩位兄弟都到外地去了,另一位留在家裡。根據大家族裡的排行算法吧,家裡的叔爹我們叫“九爹”。九爹也有四個兒子,最大的兒子大名叫林金生,小名叫“生苟”,所以大人們讓我們稱呼他“生苟小叔”。

生於1947年的生苟小叔,10歲才上學校讀書,不過他從小讀書成績還行,初中畢業時差點被廣西地質學校錄取,可是村裡非常希望他這個“知識分子”早點回村裡幫忙,比如當個赤腳醫生啊什麼的,最終就沒去省城讀書了。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初中畢業後不能去省城讀中專的生苟小叔,回到了家鄉,做起了農民,後來當了1年村裡的赤腳醫生。

四年後,23歲的生苟小叔經人介紹去同一個鄉的村莊裡相親。那是酷熱的6月份,可是愛搞怪的他卻故意穿上兩條長褲,且把裡面的褲子邊露出來一截。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也許他就想知道和他相親的姑娘是不是隻看外表的人吧!沒想到,人家居然不嫌棄。相處一段時間後,訂婚。

第二年,生苟小叔要結婚了。給女方家裡準備好120元的彩禮錢,再做好五六套新衣服,就可以迎娶新娘完婚了。

結婚那一天,按照鄉里的風俗當然新郎官要穿上最好的衣服來接新娘,可是生苟小叔卻不知道去哪裡找了一件露出很多棉絮的破棉襖,在鄉親們的笑聲中把新娘子娶回來了。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們的大嬸,當年面對金生叔打扮怪誕去相親和迎親也不生氣的人


在家裡種了五年田後,具有初中學歷的生苟小叔,得到一個在村小代課的機會,每月工資是27元。一年後轉為民辦教師,工資增加到28元一個月。做了2年民辦老師後,去縣裡面的師範學校進修,回來轉成公辦教師,工資一個月29元。

生苟小叔很愛看書,每年都會把自己相當一部分的工資一部分用來訂文學書刊。於是,他的家裡就成了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大圖書館。

我從百色小爹家回來後,百色小爹在小學幾年裡,一直有給我寄《少年文藝》和《兒童文學》,可是等我上了初中後,我的課外文學讀物,幾乎都是從生苟小叔家裡借來的。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記得,那時候雙搶時節,白天裡去田裡面幹活,中午回來吃飯,飯後可以有半個小時左右的休息時候,我就爭分奪秒地坐在堂屋後面的小屋裡,捧著從生苟小叔家借來的那些大本頭如飢似渴地讀著,《十月》、《花城》、《收穫》、《小說界》、《今古傳奇》、《芙蓉》等等文學期刊,讓我暫且忘掉了在田裡勞作的辛苦。不到姐姐們叫出工,都捨不得放下書。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金生叔(前排戴眼鏡者)一家的全家福


雙搶的時候,做老師的生苟小叔也放假了,那時候分田到戶,家族裡都是互相幫忙收割稻穀,有時生苟小叔會來幫我們家收割。我記得生苟小叔在田裡一邊割稻子一邊笑著對我們說:“我不是農民,我只是來體驗農村生活的作家。以後我要把這些生活寫到書裡去的。”我們這些小孩子就笑起來,酷暑中勞作也感覺沒那麼累了。

當時我總是覺得生苟小叔不是說笑的,我想他看了那麼多那麼多的書,肯定會成為一個作家的,他現在可能真的是在體驗農村生活罷了!

而且,我也悄悄地在心底想:也許,我以後也會是一個作家呢,只不過從小在體驗農民的生活罷了。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讀初中的三年裡,不知道借了生苟小叔多少書來看。這讓我無形中受到文學的薰陶,又加上自己有愛寫日記的習慣(光是初中三年,就寫了十多二十本日記本),所以當時有班上作文就寫得算同學中比較好點的了。

也是因為生苟小叔的這些書,師範的時候,我就成了學校詩社裡的成員,每天去寫點什麼自己也看不懂的“朦朧詩”,給幾位詩兄詩妹互相評價。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今日拍攝的自己以前部分日記本


讀師範的時候,因為比較喜歡文學,得到我們文選老師的大力支持,把他藏有的許多世界名著都借給我看。

而我,堅持每天寫日記,那時候,最大的開支就是買上一本自己喜歡的日記本吧。師範畢業時,加上初中的日記本,自己的日記本總共有三十多本呢!

生苟小叔在鄉里的幾所小學都任教過,先是做老師,後升為教導主任,再升為校長。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金生叔去百色看望小爹一家時在百色起義紀念公園裡拍的照片


在學校裡上著班的生苟小叔,經常參加村裡的各種宴會並幫忙。

家族裡平日哪家要辦紅白喜事的,總會讓生苟小叔這位知識分子幫忙收禮金這些。

多少年過去,我還記得大人們說的生苟小叔穿破棉襖迎親的趣事。現在想來,生苟小叔就是那個年代比較有個性的青年,敢於打破世俗眼光來行事,如果沒有讀過那麼多的書,恐怕是具備不了這樣的底氣的。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奶奶2008年辦百歲壽誕時,金生叔在幫我們統計嘉賓利是


而當年的大嬸,還真是慧眼識英才呀(這是今天叔叔在電話裡笑著對我說的)!時間過得真快,明年就是他們金婚的年頭啦!

生苟小叔初中時借給我的那些大本頭,裡面的故事都忘記得七七八八了,可是在雙搶時節忙裡偷閒讀那些大本頭的快樂卻讓我終身難忘。

幾十年後回首想想,如果沒有生苟小叔當年借的那些文學期刊,可能我就不會喜歡上文學,也不會從事起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工作來。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這些年,有時我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想起生苟小叔在我們面前說他不是農民,只是一個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的情景。我於是想,也許,我現在遭遇的種種不如意,也是因為老天想要讓我成為一個真正有豐富閱歷的作家吧!呵呵,那就讓磨難來得更多一些吧!

有時候遇到一些不太友善的人,我就會在心底說:我現在懶得和你計較,等我以後有時間了,就把你寫到我的小說或者文章裡去,讓大家都來看看你的真實模樣。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我們的“九爹”,有一年我回家鄉時幫他在村裡大樹下拍的


去年的這個時候,遇到一些讓自己頗受觸動的事,於是靜下心,躲在海邊的小屋裡,開始拾起久違的筆,寫起文章來。把自己南下二十多年來在職場上、創業間、旅途中的故事一口氣講給大家聽。講著講著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讓自己喜歡和感動的人和事值得分享,而那些弄得自己某個時段變得不開心的人,卻不怎麼顧得上去寫他們了。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九爹、奶奶、還有村裡的奶奶、嬸嬸一起合影


在各種微信群裡讀著我不停更新的推文,好多不太瞭解我的新朋友或者鄰居們,會忍不住很認真地問我一聲:

“阿媛,你是一個作家嗎?”

“阿媛,鄰居這麼久,現在才知道,原來你是我們小區裡的一個作家呀!”

如果有比較熟悉的鄰居,他們微信一打招呼都是:“林大作家,今天又寫了什麼好文章啊?”

然後他們還真誠地告訴我,他們的心怎樣被我樸實的文字、平凡的人物故事打動,我就很感謝他們的鼓勵,感謝他們對我分享的故事那麼喜歡。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只是,我會認真回覆他們:“我不是作家,我只是想體驗一下作家的生活而已。”

人生百味,如果都能體會一下,也是蠻有樂趣的一件事吧。

就象我正兒八經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體驗生苟小叔當年很嚮往的、小時候的我也有點想要的“作家生活”。

當然,我這樣一個侄女都會受到生苟小叔這麼大的影響,他自己的子女們當然會得到更多的影響,接下來我將會和大家分享生苟小叔子孫的故事,敬請期待!


故事:我不是農民,我只是在體驗農民生活的作家


以上鄉村照片多為這些年筆者回老家時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