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剩男剩女:現如今為什麼結婚越來越難?

  曾幾何時,社會上不太存在結婚難的問題,剩男剩女比例也很低。人們大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早早就結婚了,無論婚姻質量如何,離婚率很低,白頭偕老者比比皆是。而今,世風大變,結婚的年齡越來越向後推;結婚率越來越低;不孕不育率越來越高;離婚率越來越高。我父親是十七歲結的婚,我是二十六歲,到了我兒子這一代,如果他三十歲還不結婚的話,急歸急,我也不會說什麼,因為三十歲不結婚的大有人在。這些年出現了很多專業的婚介公司、徵婚網站、電視紅娘、團委工會之類組織的相親會、城市固定的相親角等,幫助青年人找對象成了一種挺有規模的職業,但在社會已經做了很大努力的情況下,情勢好象沒有好轉,甚至越發嚴重。

論剩男剩女:現如今為什麼結婚越來越難?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是社會變了,婚姻也變了。以前的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所謂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婚姻的主要目的是兩個家族之間的關係及生育。因而婚姻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家族的共同利益,所以婚姻不由當事人自主,而是以家族利益為重,是公事,由家庭來安排,當然,家庭也早早就給您安排了。現在,婚姻越來越變成了兩個人之間的事情,由兩個人來決定,婚姻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於是出現了很多不想結婚的、很多覺得不好要離婚的、好多想結但找不到合適的,寧缺勿亂的,結婚越來越難了。所以,婚姻自由度的提高,相應地提高了不婚率,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第二,我有一個結構性剩男剩女論。因為影響婚姻對象選擇的因素有年齡、社會經濟地位、體態特徵、地域、宗教(包括價值觀)等很多方面。不同的人擁有的婚姻資源不同的,有的是高富帥,有的是窮挫醜,這個方面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由之產生了婚姻對象選擇的分層現象。

論剩男剩女:現如今為什麼結婚越來越難?

  中國的婚姻有個女性向上選擇的傾向,即女性傾向於選擇比自己大兩三歲、身高、學歷、月收入什麼的都比自己高一些的男性,男性可以接受條件比自己稍差一些的女性,選擇的結果就成了上面的圖。第一層的女性或者嫁給第一層次的男性,或者剩下;第二層次的女性則既可以嫁給第二層次的男性,也可以嫁給第一層次的男性;依次類推,我們可以發現,高層的女性和最低層的男性,最容易剩下,因為這兩個群體形成婚姻的比例極低。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剩男剩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城裡一些條件較好的白領女性和偏僻貧窮農村的男性是兩個剩得最多的群體。

  第三,B超,性別選擇導致的性別失調,會加劇結婚的難度。有不少年,中國新生兒性別比都是嚴重失調的,這個正常的比例就是104左右,即每出生100個女孩,對應著出生104個左右的男孩。但有一些年份,達到了118,甚至有的地方達到了130,這個大致是從1995年左右開始的,現在這幫孩子進入婚戀期,矛盾爆發出來了。

論剩男剩女:現如今為什麼結婚越來越難?

  第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就業率的提高,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結婚率。如,拿到博士學位的一些女生,就出現了找對象難的問題,也不太願意向下選擇。

  第五,不庸否認,經濟問題影響很大。尤其是住房,降低了青年人的結婚率。因為要結婚,要生孩子,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而高房價消滅了很多美麗的愛情。當然,入城青年農民工還涉及到戶口,孩子上學等令人頭大的問題,讓人對婚姻望而生畏。

  第六,工作壓力大,中國這些年發展很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壓力大,節奏快,成效高,當然,競爭激烈。還有人在瞎折騰什麼996、997的,大城市的年輕人,累得都不想談戀愛了,或者沒有精力談戀愛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論剩男剩女:現如今為什麼結婚越來越難?

  第七,各種新興娛樂方式的出現,部分地替代了找對象的心理衝動。尤其是電子遊戲、手機社交什麼的,佔據了青年人大量的時間,使大家都拿不出時間來好好談一場戀愛,也降低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第八,各種新生活方式的興起,如同性婚姻、網絡虛擬家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結婚率。

  總之,導致結婚難的因素很多,短期內也很難解決,並不搞搞相親會就能解決的。也許還是需要社會進行整體的改變,否則,結婚會繼續難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