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昨天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今天,武漢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清理消殺後所有病區將貼上封條關閉備用。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4月14日,雷神山醫院最後四名危重症患者被轉運至中南醫院。

從2020年1月26日開工,2月8日交付使用,4月15日休艙,81天裡,我們見證了建設者分秒必爭,不捨晝夜;目睹了醫護人員生死救援,絕不放棄。如今,雷神山醫院已經光榮完成使命,但這些日子,我們決不會忘記!雷神山醫院經歷了哪些難忘的時刻?小編就為您做個簡單的盤點。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休艙儀式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生死時速 火雷兄弟

1月25日下午,武漢市決定在火神山醫院之外,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命名為武漢雷神山醫院。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圖為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坐落在長江兩岸。衛星數據來源:“紅旗一號-H9”寬幅型衛星

2月6日,在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與火神山醫院相望於長江兩岸,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月8日,首批患者開始入住。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這樣的建設速度實屬罕見,然而建設過程更是一波三折。

從5萬平方米到7.5萬平方米,再到7.99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几天,雷神山醫院規劃總建築面積三次增加。

按照常規進度,3萬多平方米的項目,至少要建兩年才能完成,搭建臨時建築也得1個月。

而僅僅10天時間,雷神山醫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建成,總建築面積達到8萬平方米!

雷神山速度,神了!

神速的背後,是2.2萬人奔赴一線,不達目標誓不還。微信群裡,那一聲聲隨時待命,數萬名建築工人除夕前告別家人奔赴一線,讓人動容。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讓我們記住這個數字:參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高峰時達到2.2萬人!其中雷神山醫院有1.3萬名建築工人參與到建設隊伍當中,許多人將這些建設者形象地稱為“火雷兄弟”。當時,疫情在武漢不斷蔓延,大街小巷人心慌慌。這些可敬的逆行者及時出發,給了武漢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讓大家心底倍感溫暖。應該記住這些建設者,可敬的“火雷兄弟”!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2月5日,武漢市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在安裝電纜,當日已具備交付條件。經濟日報記者高興貴攝

不讓“人等床” 網友“雲監工”

在患者人數激增的日子,床位可是生命的保障。

最初,雷神山規劃有700張床位,但隨著疫情發展,700張床位還不夠,又緊急增加到1600張床位。

寧讓“床等人”,不讓“人等床”!雷神山醫院做到了。

與死神賽跑,與生命奪時。1600張床位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搶救了眾多可能逝去的生命。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4月8日凌晨,醫護人員在雷神山醫院重症病房交接工作。(新華社發)

前方有數萬建設者揮汗如雨,背後有千萬網友加油鼓勁。

還記得,兩個月前的“雲監工”嗎?

在直播間裡,從幾萬到幾十萬、幾百萬,再到上千萬,短時間裡無數網友匯聚而來,紛紛打卡執行“雲監工”任務,他們與萬千“火雷兄弟”一起努力,在線參與抗擊疫情。一句“來了”,一次打卡,一聲交班,透出共同的情感和期盼。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參加雲監工的網友們獨創的施工名詞,你還記得嗎?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每一分鐘都將成為《國家記憶》中的珍貴鏡頭”。“雲監工”在評論窗口裡每句滾燙的留言,也將成為中國在2020年春天最難以忘懷的全民記憶。

嚴格監管!無一人感染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動工建設,如果一旦有一人感染,不僅會導致工人大量隔離,還會嚴重影響工程進度。

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為了保障安全,雷神山建設者們也是拼了——

組建起近 30 人的團隊專門負責防疫工作;定點定時實施防疫措施;開展嚴格日常監督檢查;…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2月4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自中建三局的建設工人在加緊施工。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正是因為各項措施到位,保證了雷神山醫院建設期內,所有現場工人及管理人員沒有出現一例感染。

不僅建設期給力,即便在整個雷神山醫院收治患者期間,通過建立高效、精幹的感控隊伍,實施嚴格的監控管理, 3000餘名醫護人員及志願者也都實現了“零感染”。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3月29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中建三局員工和他畫的漫畫合影。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群最可愛的人,真正做到了“幫忙不添亂”。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4月8日,參加武漢市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員工啟程返回深圳。(新華社發)

“戰地婚禮” 令人動容

雷神山醫院67個戰疫的日夜裡,每天都有難忘的事發生。但是最難忘的一幕,應該是2月28日的“戰地婚禮”。

2月28日下午5點18分,25歲的上海小夥於景海在武漢雷神山醫院“迎娶”他的新娘。一個小時前,他還在ICU病房工作。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於景海 周玲億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當天,雷神山醫院為一對“95後”上海醫療隊隊員舉辦了特別的“戰地婚禮”。這對新人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於景海是肝移植監護室的護士,新娘周玲億則是消化內科的護士。兩人原定於2月28日在上海舉行婚禮。2月19日,他們跟隨上海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赴雷神山醫院,在ICU病房工作。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婚禮在雷神山醫院辦公區的一片空地舉行,天空飄著小雨。紅色的氣球點綴在白色的板房外,玫瑰花束的卡片寫著“白首齊眉、鴛鴦比翼”。這對新人戴著口罩、穿著同款深藍色工作服出場。

“今天,雷神山醫院是又娶媳婦又嫁女兒”,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動情地說,“我參加過數不清的婚禮,這是我見證過的最簡單的婚禮,也是最特別的婚禮。”他向兩人表示祝賀,並送上了“雷神山版”結婚證明。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婚禮現場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於景海手拿玫瑰單膝跪地說“嫁給我吧”。接過愛人的玫瑰,周玲億沒有猶豫,大聲說“我願意”。隨後,於景海將一個綵帶做成的戒指戴在新娘手指上。現場來自全國12支醫療隊的代表作為親友團見證這個時刻。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中新社記者張暢攝

周玲億說,雖然計劃因為疫情打亂,但是能和愛人並肩戰鬥也是人生難得的經歷,“今天這場特殊的婚禮一定會終身難忘”。的確,這場特殊的戰地婚禮,也感動了千萬的中國人。

休艙再見,再也不見

2月18日,雷神山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3月1日,98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出院。3月18日,雷神山醫院出院患者超過千人。3月29日,雷神山醫院舉行首批外省醫療隊集中撤離儀式。4月9日,雷神山醫院為上海、廣東的最後一批醫療隊舉行集中撤離儀式。4月14日,最後一批患者轉院,雷神山醫院清零。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4月9日,武漢雷神山醫院護理組組長馮畢龍護士長為清零病區貼封條。

67天,使命已達。自2月8日正式啟用以來,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千餘人,康復出院1900餘人,3000餘名醫護人員及志願者“零感染”。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休艙儀式前,志願者群體介紹孩子送給醫護的畫。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我們還應該記住這個數字:雷神山醫院投用期間,除了接管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466名醫護人員外,共有來自全國9省市、16支醫療隊、286家醫院的3202名醫護人員陸續進駐,加上660名後勤人員,總計3862人加入過雷神山醫院。


雷神山醫院今天關閉,回首,更多感動與難忘

4月9日,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的上海和廣東醫療隊回撤儀式現場。 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回看雷神山創造的這些奇蹟,不少網友感嘆: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其實這不過是一群人不捨晝夜拼命奉獻而已!

雖然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了,關閉了,但短短兩個多月,TA帶來的震撼、感動、溫暖、希望,將一直伴隨我們左右。

4月15日,雷神山醫院休艙,再見,雷神山醫院,再也不見。那些難忘的日子,我們不會忘記,謝謝你們,所有曾奮鬥在雷神山的逆行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