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余华,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善于用淋漓的鲜血揭露人性,其写作手法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人性是复杂了,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就如你养育了11年的儿子,却突然发现他不是自己亲生的,面对血缘的纠结和朝夕相处产生的亲情,你会如何选择呢?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01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和许玉兰结婚,生下了许一乐、许二乐、许三乐三个儿子,日子过的虽然清苦但却很幸福。随着许一乐的长大,街坊邻居都说许一乐不像许三观,而像妻子的前男友何小勇,由此许三观也起了疑心,在审问之下,妻子才招认,在她回娘家的时候,禁不住何小勇的强迫,半推半就成就了好事。于是许三观心中便有了阴影,在家中排斥许一乐,撵许一乐去找他的亲生父亲何小勇,此时的何小勇也已经结婚,对突然多出来的儿子并不认账。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许三观的三个儿子

此时的许一乐,已经和许三观朝夕相处11年了,出了外貌,行为方式及处事风格与许三观特别相似。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妻儿已经喝了57天的玉米粥了,许三观利用自己的“法宝”去卖血,用钱让孩子吃顿好的。但是将许一乐排除在外,因为许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许三观给了他0.5元让他去买烤红薯吃,而带着妻子和其他两个儿子去胜利饭店吃面条了,在当时来说1.7元的面条是最好的美味,被排除在外的许一乐离家出走了。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许三观的心伤

许三观心中有气,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却不是自己的,而何小勇却没有养活许一乐一天,确实无法改变的亲爹,自己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后爹。但是面对许一乐的离家出走,许三观心中有急有气有无奈,11年朝夕相处形成的亲情,能因一句不是亲生的就隔断吗?找到委屈的许一乐后,许三观带着他也去胜利饭店吃了面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许一乐患了严重的肝炎,必须去上海救治,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于是许三观借了亲戚朋友的钱,让妻子带着一乐先去上海,他一路卖血凑钱随后赶到,给一乐治病。他一路在6个地方上岸卖血,一路卖血到了上海,治好了许一乐的病。不是亲生的血缘阴影终究没有抵挡住朝夕相处产生的浓厚亲情。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血缘阴影没有抵挡住朝夕相处的亲情

02

在谭以牧的小说《如果岁月可回头》中主人公黄九恒同样遇到了养育11年的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不是自己亲生的。想爱但是不是亲生的阴影一直折磨着自己,不想爱,但是朝夕相处,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痛苦的纠结使他只能选择逃离。但是逃离之后,每天晚上都想可爱的女儿,尽管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最终无法忍受思念的折磨,回归了家庭。但是身处国外已经结婚并有3个孩子的亲生父亲常哲回国夺走了黄小蕾的抚养权,此时妻子林响已经意外去世。黄九恒只能每天没对满墙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回忆曾经的美好,思念女儿。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赚钱去美国看女儿,或者让女儿放假回国看望自己。血缘关系的阴影没有抵挡住朝夕相处产生的浓厚亲情。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黄九恒思念女儿

03

血缘关系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同时感情更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一旦产生,就会覆水难收后,特别是这种朝夕相处的父女和父子之间的感情。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吴莫西(以前叫杨百善,后来詹教父改为杨莫西,后入赘吴香香家,改名为吴莫西)丢了巧玲(是妻子吴香香和前夫所生),回想起以前和巧玲相处的点点滴滴,内心痛苦不已,比以前自己做豆腐、杀猪、在染布坊学徒,劈竹子,沿街挑水所受的苦加起来,都没有丢了巧玲心里苦的万分之一。这种虽然没有血缘超越血缘的父女之间浓浓的感情令人动容。

《许三观卖血记》:养育11年的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你会如何做?

吴莫西的痛苦

男女授受不亲,很多人都因此批判孔圣人,但是却不了解当时的提出的社会背景。在当时为了保证血缘关系的纯真,当女子生第一胎都是要被杀掉的,为了避免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孔子从根本上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也就出现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许三观和黄九恒这样的悲剧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余华揭露的人性,就是现在社会的痛点,人们面临的无奈,人性如此,我们应该学会面对,事实证明,血缘关系的纠结是无法抵御朝夕相处产生的深厚的亲情的,与其纠结不如坦然面对,不仅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你也没有办法割舍对孩子的感情,与其互相折磨,不如彼此成全。如果伤害孩子作为惩罚对方错误的手段,那么最终惩罚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