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是那個說出皇帝新裝真相的小男孩嗎

中國古代的詩歌大多都是春花秋月,或寫失意苦悶,只有兩首短詩極為特別,幾無同類。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斤。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很多人不明白,一個小小的病毒來襲,怎麼世界就突然不好了呢?美國十年長牛的股市怎麼突然就屢次向下熔斷了呢?繁榮的經濟怎麼突然就要蕭條了呢?

瘟疫是那個說出皇帝新裝真相的小男孩嗎

我們想想,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或者說商品經濟的社會要保持良好的運轉,什麼最重要,是需求,嚴格的說是有效需求,直白的說就是買得起的需求。小到食物日用品,大到車子房子,再到美髮按摩等服務業,有什麼東西是你付得起錢卻買不到的,沒有,可以說一個也沒有。商品的供給過剩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商品經濟的最根本矛盾。

為什麼有效需求會永遠不足呢?想想企業是拿出利潤的一部分給員工發工資,利潤永遠是比企業生產產品的產值低,員工拿到的工資扣除個稅和社保等才能用來消費,那麼這個不斷變小的工資怎麼能用來購買企業的大的產值呢?工資的分配上,每一次繁榮的末期都表現為財富分配差距的加大。以美國為例,1985年,管理者的工資是工人的60倍,到了2007年,上升到了350倍,最富有的10%的家庭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50%。問題是,再富有的人,每頓也吃不了100個漢堡,每晚也只能睡一張床。後來的2008年發生了什麼,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瘟疫是那個說出皇帝新裝真相的小男孩嗎

現在的社會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主要靠金融的信用,房貸車貸信用卡,白條花唄微粒貸,表面上看是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借錢,本質上還是向未來的自己借錢,因為借來的錢終究是要還的,哪怕你是國家借來國債也是要還的。只要是有借債就有了債務週期,經濟好的時候買房買車出國旅遊,一旦預期經濟不好,未來可能降薪失業,肯定就要節衣縮食,多儲備現金準備過冬。問題是個人的調整可以很快完成,而企業的工廠或者服務業如餐館,娛樂場所的投資卻不是可以馬上調整的,原先在經濟好的時候上的新項目,新產能,新投資面對已產生的沉沒成本,要麼爛尾,要麼成為過剩產能。經濟面臨供給過剩和需求減少的雙重打擊。很容易墜落入螺旋性的通縮漩渦。

瘟疫只是皇帝的新衣故事裡說出真相的那個小男孩,或者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信用消費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代替,寅吃卯糧。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過重的債務負擔,享受本不該享受的生活水平,遲早會付出應有的代價。想想歐豬五國,極高的失業率,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高附加製造業,卻天天曬太陽喝咖啡開Party,他們憑什麼享受這樣的幸福生活呢?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為什麼都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又為什麼受疫情影響最重?這麼多年,煤老闆發了大財,影視明星發了大財,拆遷戶發了大財,那麼財富是從天而降的嗎?誰又為這些人的暴富買單?

蕭條唯一的原因是繁榮。

沒有一場歡宴不會落幕,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問題是每一次經濟危機的解決,我們會不會成為那個解決過程中付出的代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