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本文字数:

2000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看图说“疫”

何为“疫”?《说文解字》中说:“疫,民皆疾也”。《字林》中则说:“疫,病流行也”。而今天我们所说的“疫”,指的就是流行性和急性传染病的总称。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疫”字

掀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与各种瘟疫抗争的历史。《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全年12个月的活动大多与驱疫有关。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古代瘟疫图

人类在与各种瘟疫交锋的过程当中,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但也积累了一定的抗疫经验,有的逐疫习俗甚至流传至今并发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周瑜诸葛亮议事

话说在《三国演义》里那场最精彩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之战“赤壁之战”中,有人将曹操的失败归结为自负轻敌和指挥失当。其实,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将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归为瘟疫,这在正史《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可找到明证:曹操战后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有专家将书信中提到的瘟疫考证为血吸虫病。曹操水军是北方人,秋冬季节在荆楚之地易染病,一旦发热腹泻则自然无力迎战。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出土千年女尸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

其实,在汉代时长沙附近就存在血吸虫病之患。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千年女尸的肠壁和肝脏组织中都发现了血吸虫卵。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百年间爆发瘟疫数十起。疫情爆发时,白骨遍地,满目疮痍。曹操《蒿里行》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曹植《说疫气》的“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都是当时瘟疫下的真实写照。著名的“建安七子”中除曹植、阮瑀幸存之外,其余五人都因染疾而“零落略尽”。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张仲景

东汉的张仲景,出身于名门望族,看着瘟疫肆虐,家族200多人在10年间因患伤寒病死了三分之二,决心弃官从医,悬壶济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写就《伤寒杂病论》,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傩戏

为什么会有疫疾?《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疫情与鸟类有关,“复山有企踵之鸟,见则其国大疫”。《释名》记载“疫,役也,言有鬼行”。东汉的蔡邕在《独断》中说瘟神是颛顼的儿子,为了送瘟神,有的地方举行了傩仪。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傩戏面具

傩(nuó)是汉字中最神秘的字,指的是古代腊月借祭神驱逐疫鬼的仪式,巫师套戴面具表演驱鬼舞蹈,他们掌蒙熊皮,手执矛、盾或火炬,化装成各种神兽载歌载舞,是一种已有着明确扮演对象的模拟歌舞演出。他们的表演被王国维确认为中国戏曲的渊源。

在文献方面,傩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蒙虎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持盾,帅百隶时傩,以索室驱傩”。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饰

实际上,中国的巫傩早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了,一大批从良渚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上所刻的神人兽面图像便是有力证据。有不少专家认为这种神人和兽面的合体图像就是所谓“饕餮纹”,而这种“饕餮纹”也就是傩的图案,傩的最早扮演者方相氏就是套戴刻有这种图案的傩面具表演的。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故宫博物院藏《大傩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大傩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间驱除厉疫的风俗画。这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画面上12个人,头大身小,夸张变形。头戴各种奇异的面具和帽子,手持法器,围成一团,手舞足蹈,做出与鬼神做决斗的姿势。它们姿态各异,服饰衣纹细致潇洒,生动展现了人们驱除厉疫的传统形式。该图题材罕见,为研究宋代风俗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边城》中的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边城》中青涩的傩送

目前湖南湘西的凤凰县至今还保存着原生态的巫傩文化遗存,湘西州入选的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至少有一半与当地的巫傩文化血肉相连。出生于凤凰的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作品《边城》中将船总顺顺二儿子,也就是和翠翠情投意合的英俊少年起名为傩送,即傩神送的儿子之意。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红楼梦》中巧姐出天花

下面让我们走进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看看大观园里的那场疫情。在第二十一回中,王熙凤家的巧姐发热,大夫确诊为“见喜”,也就是天花。在王熙凤及时、周密、科学的安排下,最后巧姐毒尽癍回。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红楼梦》中为巧姐祈福

她前期及时请太医确诊,随即吩咐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饮食忌煎炒,和家人隔离居住,嘱咐太医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历经12天后痊愈。王熙凤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的抗疫过程中依然有借鉴意义。

重温曾经的有“疫”岁月

康熙晚年像

《红楼梦》中大夫为何称得天花为“见喜”呢?据记载,17世纪末是天花肆虐时期,入关满人无论老幼青壮,染天花者,死者甚众。而得过天花而幸存下来的人据说都是受到神灵庇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根据《汤若望传》和王熙的《自撰年谱》记载,康熙六岁时成为皇太子最终登上王位并成为皇帝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得过天花,痊愈后一辈子都会远离天花。为了继承人的健康考虑,顺治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在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著名的“孝庄”)的推荐下,玄烨成为皇帝,成为“康熙”,成为清朝的明君,成为史上的千古一帝。如果你仔细观察康熙晚年的画像,还隐约能看到康熙脸上的麻点儿。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病。1989年9月,天花从我国的甲类传染病中删除。



以上是我们从波澜壮阔历史画卷里撷取的关于疫史的零星片段,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得,有所思。冬去春来,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