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做得好,客戶追著你投保

這是保險營銷之道第二講

在保險業待久了你會發現一種良性循環,那些業績好的人,以後會越來越好,你會發現那些人簽單猶如探囊取物。

我曾經聽一個業內小夥伴如此形容他們的團隊長:一般每次業績衝刺階段,團隊長會坐鎮公司給所有團隊成員提供後勤支持,團隊成員則在外頭衝鋒陷陣的簽單,能完成目標則最好,一旦到了最後幾個小時,團隊目標完不成,他們團隊長就會親自披掛上陣,一般2-3個小時,就能回來,手上就有了完成目標還差的那部分業績。

這麼強悍的簽單能歷除了銷售技巧方面的加成,其實個人品牌才是最強大的助攻力量。

所以,只要定位好個人品牌,就不怕你沒有單籤。

所謂定位,就是讓你可以與其他人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對客戶而言就是鮮明的建立個人品牌,

比如生活中你的朋友一提到你,就知道你是做保險,這也算是一個品牌定位,但是那麼多做保險的,你跟他們比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呢?

我們現在行業裡的大咖,如葉雲燕,王妮等人都是具有鮮明特徵的個人定位的,每一次他們在行業分享都會有一個自我介紹,這些就是他們的品牌定位。


個人品牌做得好,客戶追著你投保

王妮個人介紹


個人品牌做得好,客戶追著你投保

葉雲燕個人介紹

那有夥伴會問,這些人都在前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用成績堆出來的,那麼我們剛入行的新人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呢?

彆著急,也是有辦法的

要樹品牌,先立人設

什麼是人設,比如提到國民媳婦這個標籤,你自然的就會想到海清;提到口紅一哥你就會想到李佳琦;提到國民岳父就會想到韓寒;提到國民老公就會想到王思聰,這些就是人設。

具體怎麼做?我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Part 1

我們有位廣州的學員也想做品牌定位,但是自己想了很久就是沒找準自己的定位。

後來我們通過研究她的生活習慣,發現她很喜歡走街串巷的找地道美食,她不僅是廣州本地人,入行之前還是一位導遊,會吃,更會找吃。

這是多麼人見人愛的特點,於是我們建議她把VX簡介改成:一個能帶大家吃遍廣州的本地妹。

個人品牌做得好,客戶追著你投保

還建議她組建週末吃貨團來吸引更多的共同愛好者,很多人就被她的標籤所吸引來加入了吃貨團。

現在吃貨團的成員已經有100多人,認識了不少的新朋友,有的還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有的成了客戶。這不就做到了保險生活化嗎?


Part 2

有個學員入行前是律師,我們幫他把自己定位成為一位最懂法律的保險人。

按照經營方法,朋友圈的活躍度明顯的改善,但是也招來了很多人諮詢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沒有產生什麼準客戶,而他的目標人群是企業的高管或者負責人。

於是經過把脈分析,重新定位做優化。

我們給了兩條優化建議:

<code>1、將簽名改為一個最懂企業法律的資深保險人
2、將朋友圈內容聚焦於企業主和企業資訊。/<code>

優化後前來諮詢他的人明顯更聚焦。

尤其是最近春節後關於企業復工的問題暴增,他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的企業主、公司高管、人事主管前來找他諮詢,其中不少還是轉介紹的。

所以,其實一個普通人也是可以找準自己定位,建立個人品牌的,具體如何操作呢?私信我回復“定位”兩個字,就可以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