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在第39屆金像獎原定頒獎日到來之際,我們將視線投向聚光燈以外的創作群體:編劇。電影《少年的你》此次獲得12項提名,林詠琛、李媛和許伊萌組成的編劇團隊入圍最佳編劇獎,Dazed和她們聊了聊幕後創作過程、劇本細節,和她們對“校園霸凌”的理解。


《少年的你》看守所對視戲


《少年的你》上映可以說是一波三折。籌備歷時三年,先是退出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展映,因“製作完成度和市場預判”原因撤出暑期檔,然後突擊定檔10月25日,零宣傳開畫。圍繞這部電影展開的討論,始終離不開審查、懸而未決的原著融梗爭議,公共話題的聲量迅速覆蓋電影本身的作品屬性。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海報


從現實“校園霸凌”議題出發做電影,再用電影範疇的敘事反哺社會層面,喚醒更多的個體講述與反思,甚至是像《熔爐》那樣直接與制度發生關係(韓國議會通過“熔爐法”,加重對未成年人性侵害的刑罰),這當然是理想狀況。


但是正如婁燁接受《今天》訪談時所說,電影似乎“被迫承擔了過重的負荷”。它本質上源自創作者的好奇心,和觸碰終極真相的強烈慾望,既無法為現實提供便利答案,進行社會學意義上的質性研究,也不能僅看作是觀眾情緒發洩的出口。


說到底,電影是影像的藝術。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少年的你》原著是典型的青春疼痛小說,缺少合理的邏輯線索,保護者與被保護者之間單向救贖的情感並不高明。因此,如何在現有“校園霸凌”議題上做加法,從人物狀態、內心想法過渡到具體動作,“消減言情設定,真實地呈現社會性的部分”,成為擺在編劇團隊面前的難題。


這是編劇團隊繼2017年《七月與安生》之後的第二次合作。香港小說家林詠琛是團隊的靈魂人物,主導建構故事框架與反轉,正是她提議在《七月與安生》電影開頭引入原小說,但是不交代作者,才有了陳可辛所說“從小說到電影的完美出口”,一切變得順理成章起來。內地編劇李媛和許伊萌則負責讓劇情更具合理性,創作“接地氣”的對白和細節。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幕後


回到《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我問那個不可動搖的故事內核是什麼,她們用提問代替回答:


對於校園霸凌,可以視而不見別過頭去嗎?


大家可不可以下定決心做些什麼?


世界的理想模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電影專注、堅定地站在少年視角,把他們的情緒用特寫鏡頭直接延伸給觀眾。看守所對視戲點燃感性的火信:喜悅、悲傷以及釋放的情緒裝在一組正反打鏡頭裡,玻璃上相互重疊的鏡像讓你徹底相信他們共生的感情。影片的落點與文晏導演的《嘉年華》相似,是少年能否出逃。這樣兩位沒有特權、處於種種劣勢的少年,他們如何生存,碰到問題要如何抗爭,看似矯揉、誇大的臺詞和動作也成為真實的組成。


而學校、警察乃至是社會被處理為景深裡虛化的部分,他們在場或缺位似乎沒那麼重要,轉而回歸人本能的愛與保護,迴歸那些更堅固的情感,放在任何時候都有價值的東西。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情感是普世的,細節則是通往現實的毛細血管,是對人們所說“長大就忘了”的抵抗。模擬考後換座位、搬桌椅,人與人像沙丁魚罐頭似地擠在狹小的教室,高考倒計時不斷翻頁的緊迫,承載了幾代人的集體無意識。時間、空間乃至當代景觀都是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


整齊嘹亮的口號聲中陳念篤信、忍耐,最大程度地融入直至超越它,正是少年反抗所在。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D: 看完《少年的你》原著小說之後,你們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S: 言情小說都不是我們的菜,但小說中提出的少年霸凌議題,改編成電影很有意義。要怎麼消減言情部分,真實地呈現社會性的部分,是興奮的創作挑戰。


D: 劇本的籌備過程是怎樣的?

S: 劇本由籌備到拍攝歷時三年,過程就是改了又改,改了再改。只要一天未拍某場戲,也許忽然又會蹦出新的好點子(監製和導演如此期待我們!)。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原著整體是比較偶像劇的敘述,你們怎麼在感情線和現實“校園霸凌”之間找平衡?

S: 從一開始改編時,就決定要完全拋開偶像和愛情電影的方向。所有人物關係和情節設計,都是為了烘托出校園霸凌的主題。男女主兩位少年,是相互扶持支撐的關係,遠多於談情說愛。


D: 相較於《七月與安生》呈現比較私人的情感,這次介入到更尖銳的社會議題,團隊做了哪些準備?

S: 看了很多關於高考的紀錄片,還有網絡上的青少年霸凌視頻。最困難的是要看這些真實的霸凌視頻,每次打開片子,心情就已經很沉重。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片段


D: 周冬雨、易烊千璽兩位主演定下來後,劇本根據他們自身的特性做了哪些修改?

S: 原著裡陳唸的角色是更可憐、軟弱無助和被動的。因為由周冬雨主演,覺得她倔強的氣質很有魅力,所以塑造陳念這角色時,會更側重她外柔內剛,內心強大的一面。


而原著裡的小北,侵略性更強更狠。易烊千璽平日給人的印象是很有分寸、禮貌和努力的人,要他演出太陽剛的小混混可能不像,所以調整小北這個角色時,多強調他內心脆弱和令人心疼的部分。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團隊內部分歧最大的是哪場戲,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S: 魏萊死亡這場戲到底怎麼設計才最好,是陳念找她,或是她找陳念?兩人見面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最後覺得最圓滿的方法是去挖掘兩人的內心。魏萊沒有故意想去惹怒陳念,但她無心的話,對陳念帶來極大傷害。陳念把她推開那一下,也並非有意傷害她,她想推開的,是整個世界看不見和無窮無盡的黑暗。


D: 有兩處平行蒙太奇我印象很深,一個是小北討債陳念高考誓師,還有審訊的時候兩個人分別在不同的房間,口供卻完美吻合。

S: 小北討債和陳念高考誓師平行出現,是想表現當時他們仍然身處兩個互相有點夠不著的世界,進展到審訊時在不同房間,口供卻完美吻合,這個時刻兩人已經變成心同一體。基本上男女主整條感情線都是在蒙太奇中完成的,蒙太奇結束時,必須讓觀眾投入和相信,兩個人已變成不分彼此的戰友。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為什麼會增加剃頭的情節?

S: 陳念被終極霸凌後,不想男女主的情緒停留在憤恨、傷痛和絕望中,他們必須看到一絲希望。陳唸的頭髮被剪得七零八落,來到這兒剃個清爽的光頭是早就決定好的。那如果小北也剃呢?這場戲又突然昇華了。一個動作,看出小北的決心。他們用手機拍下光頭合照那一刻,戰友的盟誓不言而喻。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人。


D: 陳念和小北在監獄對視的那場戲,短時間內有非常多的情緒變化,這個在劇本上是怎麼給出指令的?

S: 這基本上是導演和演員的功勞。劇本寫到那場戲,主要是強調這兩個人之間,一切言語和對白是多餘的,他們只用眼神交流,已經可以道盡千言萬語。這場戲十分後期才拍攝,感覺兩位演員已經化身成陳念和小北,很入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片段


D: 你們認同“殘酷青春”這個說法嗎?

S: 不止青春期,人生基本上是殘酷的吧。變成成年人之後,有更多無奈,回望青春,反而覺得那段時光是美好的,但也不想重來一次就是了。


D: 劇本里有你們自身經歷的投射嗎,還是試圖保持旁觀的視角?

S: 總會有投射的部分。劇本中老楊對鄭易說,其實每個人都霸凌過別人或被霸凌過,只是長大了,忘記了。編寫這劇本時,會回想很多當年的我們和身邊人,多多少少,都曾經身處相似的困境。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有評論認為魏萊作為反派似乎比較扁平,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霸凌動機,你們怎麼看?

S: 霸凌動機這個題目,在劇本會議上爭議了很久。其實我們最初是想把動機完全抹掉,不想把魏萊編寫成一個具體的反派,她象徵著黑暗的力量,甚至是沒有理由的惡意。霸凌就是一場接棒遊戲,每個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什麼時候會被選上,這樣的話,感情層面會更加可怕。不過很多人看過劇本後,都說沒給她足夠動機,看得心裡很不舒服,所以,其實已經妥協,加了蓋衣服、家庭學業壓力等理由啦。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整部影片情緒起了很大的作用,劇本創作時怎麼帶進這些情緒?

S: 編寫劇本時,懸念、緊張度和追看性,都是我們最想追求的效果,最好是讓觀眾有點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曾國祥導演的特寫鏡頭運用,為整部電影的情緒張力和心理壓力,加了很多分數。


D: 像“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種標語式的臺詞,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有觀眾會覺得有點“出戏”,在設計臺詞時有哪些考慮?

S: 最初在編劇會議提出這句對白時,帶點開玩笑成分,覺得很適合做電影海報標語。但後來覺得加進劇本里,可以表現出陳念受到終極霸凌後,她的情緒反應不是停格在悲傷和憤怒中,她想超越這個傷害,幫助別人,改變世界。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結局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原著是賴青殺人,然後小北殺了賴青,影片是陳念過失殺人後自首,為什麼會這樣來改編?

S: 從第一天寫劇本,就決定撤掉原著結局。賴青殺人,小北殺了賴青的反轉,十分牽強,加上電影主旨完全不是殺人懸疑推理,這些情節必須全部刪掉。強調校園霸凌的社會議題,電影格局才得以提升。


D: IP改編很容易“吃力不討好”,對你們來說有壓力嗎?

S: 我們沒把它當成IP,沒有壓力。監製和導演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度,重點是盡情表達校園霸凌這個議題,其他小說情節要怎麼改都可以,甚至可以當作原創劇本來寫,創建電影的獨特世界。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幕後


D: 《七月與安生》之後原班人馬再度合作,默契如何?

S: 熟悉了大家的個性,默契自然增加了,主要是瞭解到大家價值觀不一樣的地方,就算為劇本爭拗,也是對事不對人。開會時吵得面紅耳熱也不會上心,晚上又可以開開心心吃火鍋!


D: 如何評價兩位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演?

S: 周冬雨演活了一個跟她個性非常不一樣的角色,難度很高。演陳念時,她要把真正的自己冰封住,這次覺得她真的突破了自己。易烊千璽給人的感覺是外表沉默平靜,其實內心蘊藏著強烈力量,只是一直剋制住不表現出來。演小北時,他就像火山爆發一樣,與小北融成一體,很釋放。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少年的你》劇照


D: 拍完這部電影,“校園霸凌”這件事找到答案了嗎?

S: 人生的種種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無論是校園霸凌、家庭暴力,以至社會貧富不公等等。人類的困境,無法透過一出電影找到答案。但是,這也是拍電影的意義。我們不忘記,不逃避。如果有更多人,通過電影或故事,不斷表達這些議題,喚醒大家的注意,描塑世界的理想模樣,有一天,世界可能真的會變得不一樣吧。


專訪《少年的你》編劇:霸凌就像是一場接棒遊戲


Dazed Digit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