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和江南園林建築的區別是什麼?

鄭福良ZFL

↑點擊“玉扳手”頭像,包工頭幸福家園!“要先關注哦,不然以後找不到”

徽派建築和江南園林建築的區別,主要是徽派建築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此外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徽派建築的馬頭牆,由於徽派建築建造密集,因此馬頭牆起到一個防火作用。徽派建築在平面佈局和江南園林建築區別也很明顯,徽派建築有天井,江南園林建築是院落式。

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主要採用欲顯而隱、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觀或藏於偏僻幽深之處,或隱於山石、樹梢之間,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餘。如古典私家園林的內部空間,通常按照功能關係劃分區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個空間層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構成元素有山石、水、植物、聲音、光線乃至氣味。空間的延伸與滲透使得空間分隔用的院牆、影壁、廊橋等與園林的其他部分融為一體。通常借用大量設置完全透空門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間相互連通、滲透。這就是其最明顯的建築特點。


“玉扳手”平臺是一個建築及其相關行業的資源共享平臺。招工、找工、機械租售、材料集採、建築餘廢料買賣、項目融資盡在玉扳手平臺。


玉扳手

1 先釐清地理概念。地圖來自谷歌地球。 江南是個大概念,我們一般說的江南水鄉其實是蘇南浙北,也就是滬寧杭區域內,尤其是蘇州和杭州。但實際上徽州也是江南。從九江以下,長江成^型入海,安慶東南方位就是徽州(安徽即由安慶和徽州得名),徽州六縣,州府在歙縣,然後是黟縣 休寧 祁門 績溪以及歸入江西的婺源。 大家注意,徽州東邊一點點就是杭州,新安江水庫也就是千島湖就是杭州的上游。其實徽州和杭州維度一致,上下游關係密切。當年的徽州大量從安徽坐船順流而下去杭州經商,徽杭兩州其實比蘇錫常更南。實際上江蘇(名字來自江寧+蘇州)和安徽(安慶+徽州)正是由清初的江南省切分而來。自唐代設江南東道開始,徽州就也是名正言順的江南。 所以我的第一個看法是,其實徽州建築也是江南建築的一部分。大家共性是主要的。 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都說江南水鄉不提徽州呢?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在大江南省區域,滬寧杭區域是平原,而徽州安慶是山區。那個水網縱橫,美女採蓮,不能不憶的江南,當然更傾向於環境更好的蘇杭。實際上徽州-蘇杭的古民居,差異確實還是有的。 所以我的第二個看法是,徽州民居和蘇杭一帶的民居,確實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具體的差別。 2 題主要問的,應該是徽派建築和滬寧杭區域的江南建築的區別,或者徽派園林建築和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江南園林建築(童雋老先生的《江南園林志》就包括了滬寧杭三角區)的區別。 由於徽州古代園林留存的非常少,遠不如蘇州園林發達,因此其實頗難比較。特別是建築物本身,還是依照正常的徽州和蘇州建築來做的,並無特別的差異。倒是園林的氣質可以一談。 按《園冶》所言,造園先相地,山林、城市、村莊、郊野、宅旁、江湖 六大類,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區位環境分析,其中“園地惟山林最勝”,這也是徽州最主要的地理環境優勢。當然也有村莊地。而蘇州城內的四大名園,其實都是城市地,“市井不可園也".當然正是不可園中之園,顯得造園者確實強大。 基本上,徽州是山區,山野之趣味更重,而蘇杭為城市和發達的鄉村,更加精細成熟。這是主要氣質上的差異。 回到真正的主題,明清時期遺存的徽州建築和蘇州建築的區別是什麼?我大概想到三點 1 徽州建築多在山區或臨近山地,群體佈局為山地建築群佈局,而蘇州基本是平地佈局。 2 可能同樣因為在山區的緣故,交通不便,產業不發達,徽州建築單體比蘇州更簡單,例如典型的馬頭牆做法,其實徽州的馬頭牆多為三段,中間一根很寬,兩端很窄,簡單而對比強烈,比較有野味,例如前面貼的宏村月沼邊的那些房子。而蘇州民居馬頭牆多位五段,等長度劃分疊落,更為豐富和複雜,比較有匠氣。 3 建築裝飾如木雕石雕,徽州雕刻更概括和寫意,線條硬朗,而江浙以及福建的雕刻更精細圓潤,這是一位徽州藝術家朋友告訴我的,我看了一些實物,感覺確實如此。 4因為在山區 ,徽州建築也更封閉(因為防衛的緣故),典型的四水歸堂,整個外牆基本是實牆,蘇州民居就不常見這麼單獨封閉的單體,當然氣候也是個原因。 5 另外樓上 說的也不錯,徽州是商人多,蘇州文人多,氣質和趣味確有差別。不過徽州這幾百年也大儒輩出,有所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