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推广绿肥补“地瘦”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积极推广冬闲农田绿肥用养结合种植模式,在土壤瘠薄、干旱缺水的丘陵山地,利用冬闲期种植绿肥作物,培肥地力,涵养水土,实现农田的用养结合,绿色发展。

泰安:推广绿肥补“地瘦”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走进东平县旧县乡大吉城四村,一片片油菜花海成为田野里美艳壮观的景色。除了观光旅游,油菜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翻压还田,作为一种优质绿色、清洁肥料。东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亮告诉记者:“我们在一年种植一季作物的山区地块,在上一年的十月份,在冬季闲地上种植油菜,苕子,二月兰这些绿肥作物,第二年四月份左右把这些绿肥作物打碎还田。这样既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物,改善了土壤。”

泰安:推广绿肥补“地瘦”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作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示范基地,大吉城四村的绿肥种植采用的是“冬闲农田绿肥用养结合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以清洁低碳的绿肥还田替代减施化肥,提高土壤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将这个绿肥作物打入田以后,通过我们对比,所生产的谷子的品质要比以往要好多了,每亩谷子要增产100斤左右,化肥减少用量50斤。”东平县旧县乡大吉城四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军说。

泰安:推广绿肥补“地瘦”助力生态农业发展泰安:推广绿肥补“地瘦”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正是因为看到了明显的对比效益,大吉城四村绿肥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十几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亩。在我市,秋季农作物收获后至次年春季,大约有180-240天的冬闲期,冬闲农田绿肥用养结合种植模式将棉花、谷子、花生、大豆、玉米等传统春播作物与油菜、毛叶苕子、二月兰冬绿肥作物复种连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冬春绿肥覆盖,培肥地力,涵养水土。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 朱国梁表示:冬闲田绿肥用养结合种植模式,它以清洁优质的绿肥还田替代减少了化肥的施用,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泰安广播电视台 泰安之声·融媒体记者 刘本庆 郑云鸿 东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