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現在的處境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3日電 (董湘依)被市場監管總局鉅額罰款後,長安汽車隨即回應稱“對財務影響不大”,但云淡風輕的回應背後仍無法掩飾其慘淡的業績困境。6月12日,長安汽車披露了5月份的產銷快報,數據顯示,今年5月,長安汽車的銷量為11.3萬輛,同比下滑34.7%;1-5月累計銷量為68.36萬輛,同比下滑32.9%。


長安汽車現在的處境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長安汽車5月產銷數據

一直被視為 “利潤奶牛”的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銷量仍呈現加速下滑之勢,今年1-5月,長安福特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下滑70.2%。業內人士分析稱,長安福特的產品矩陣處在競爭力弱勢期,現售幾款車型並沒有充分滿足當下市場需求;同時,長安福特還面臨著豪華品牌下壓,自主品牌上移的壓力。另外,中國汽車銷量整體疲軟也進一步加劇了長安福特的銷量跌勢。

此外,不容忽視的一點是,今年7月1日起,全國15個省份及直轄市將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部分地區還將跨過國六A直接實施國六B政策,目前部分國五及以下的車型已經無法上牌。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國六排放的影響對西南地區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經銷商庫存壓力驟增。而長安汽車的庫存又居高不下,無疑對其銷售業績有較大程度的影響。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年4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長安汽車的庫存係數為3.4,是當月庫存深度最高的品牌。而從5月份的經銷商庫存係數來看,長安乘用車的庫存深度仍居於高位,排在廣汽傳祺、東風悅達起亞、東風雪鐵龍、奇瑞之後。事實上,從2018年1月至今,長安汽車已有9個月排名庫存深度位列榜單前三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5月份車市環境仍然比較低迷,受國五國六切換政策影響,經銷商清庫壓力增大,進車更加謹慎。”目前,不少廠家和經銷商還有大量的國五車型,需要在國五車型停止上牌之前集中出貨,大量存貨積壓使車型銷量受到明顯抑制。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此次重慶和四川也在國六排放地區之列,長安汽車的本土優勢反倒變為“絆腳石”。

根據長安汽車公佈的5月產銷數據,今年1-5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68.36萬輛,同比下滑32.9%。合資板塊仍是整體銷量走低的主要原因,其中,長安福特5月銷量為7418輛,同比暴跌70.2%;長安馬自達同樣不容樂觀,5月銷量為9522輛,同比下滑39.6%。

另外,包括重慶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等中國品牌業務板塊的銷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被罰1.6億元

長安汽車稱“對財務影響不大”

屋漏偏逢連夜雨,6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通報稱,對長安福特實施縱向壟斷協議依法作出處罰決定,處以罰款1.628億元。

市場監管總局指出,2013年以來,長安福特在重慶區域內通過制定《價格表》、簽訂《價格自律協議》以及限定下游經銷商在車展期間最低價格和網絡最低報價等方式,限定下游經銷商整車最低轉售價格,違反《反壟斷法》關於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最低價格的壟斷協議的規定。

6月5日下午,長安福特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回應稱,充分尊重並堅決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就此次反壟斷調查所做出的處罰決定,公司已採取行動與經銷商一起規範區域銷售管理。

至於處罰對公司的影響,長安汽車稱,“因長安福特已在2018年,根據國家監管部門的規範性要求,就上述行為可能導致的風險成本進行了預提,故本次處罰對長安福特和長安汽車2019年財務影響不重大。”

雲淡風輕的回應背後,仍無法掩飾其慘淡的業績困境。根據長安汽車2018年年報,長安汽車全年營業收入約為663億人民幣,同比減少17.14%;全年淨利潤為6.81億元,同比減少90.46%。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長安汽車解釋為“來自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所致”。

這種業績頹勢一直延續至2019年一季度,長安汽車一季報顯示,第一季度營收額為160.08億元,同比下滑20%;淨利潤虧損為20.96億元,同比下跌250.62%。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長安汽車的淨利潤已經連續15個月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173家A股上市車企中,長安汽車去年憑藉28.73億元的政府補助排在第二位,也是三甲中唯一政府補助高於淨利潤的上市公司。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度依賴合資企業、自主產品缺乏競爭力、品牌溢價能力低、產品質量的短板等問題,是長安汽車出現虧損的根本原因。

不過,就連長安汽車引以為傲的合資品牌也遭遇了業績嚴重下滑。據公開報道顯示,去年,鈴木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哈飛、昌河在整合後逐漸敗落,也成為長安汽車業績增長的拖累。從數據上看,長安福特對長安汽車的銷量貢獻已在短短三年內由2016年的95.75萬輛、佔比31.26%,跌至2018年的37.78萬輛、佔比17.67%;其淨利潤也由2016年的181.65億元跌至2018年的-8.04億元。

三年前,長安汽車還是國內第一家產銷雙雙突破百萬的品牌,如今卻難以阻擋年年業績下滑的勢頭。當然這背後,長安汽車有著深刻的危機感,但似乎為時已晚,昔日望其項背的吉利、長城、廣汽等自主品牌早已迎頭趕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此前稱,對於長安汽車來說,要在未來持續盈利,不是那麼容易,長安汽車在進行艱難的轉型。

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執行副總裁曹振宇曾對媒體表示,“之前可以算是異常非理性的下跌,品牌價值和性價比等被嚴重低估。”他還感嘆,自成立以來十幾年,長安福特一路走得比較順利,但目前的確處低谷。

銷量持續低迷,再加上市場監管總局1.628億元罰款的影響,對長安汽車不可謂不是難關重重。

銷量困局難解

自主品牌需提升競爭力

據瞭解,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在2018年曾集中更新幾款車型,比如睿騁CC、第二代逸動等重磅產品,公司希望靠新產品來提振銷量,但就其總銷量數據來看,情況並未出現明顯改善。

另有數據顯示,長安汽車在重慶、北京、南京、合肥、深圳等地擁有生產工廠共計16家,總產能超400萬輛/年。但在2018年,全年產能利用率僅為49.1%,不足總產能的一半;2019年前三個月,總產能利用率為41.8%,同比降幅14.8%。

也許是銷量困境遲遲未解,也許是外界希望出現“白衣騎士”,5月27日,有消息稱,長安汽車將把北京工廠出售給同為央企的一汽集團,雙方已經就此事交涉了很久。不過,長安汽車有關負責人對媒體否認此事,稱此消息屬於個別媒體憑空捏造的虛假消息。對於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和後果,長安汽車保留追究發佈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困境之下,長安汽車也在尋求破局重生,為了解決產能問題,5月24日,長安汽車與綠馳汽車達成協議為其代工新能源汽車,可以緩解集團部分資金壓力及其產能過剩問題,推動產業整體升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選擇綠馳汽車代工絕非長久之計,長安汽車若想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戰役中存活,仍需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

新京報援引業內人士指出,長安汽車與綠馳汽車達成協議為其代工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企業的營收,短暫緩解集團的部分資金壓力及其產能過剩問題。但他認為,代工並不是長久之計,不能為長安汽車帶來長期性的盈利。長安汽車若想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戰役中存活,仍需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嚴控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性能是目前長安汽車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勢頭是其一大亮點,2018年全年累計銷售8.68萬輛,佔全年總銷量的4.1%,較2017年同期上漲41.8%;今年一季度累計銷售1.19萬輛,同比上漲24.2%。

長安乘用車、中高端乘用車、歐尚和凱程是長安汽車旗下的四大自主品牌,中金公司認為,長期來看,自主品牌需要聚焦長安乘用車,通過混改和引入社會資本的方式幫助凱程、歐尚去長安化,進一步激活品牌活力。另外,在合資業務方面,長安福特仍然需要加大本土化佈局,適應競爭加劇的中國車市環境和消費者更加複雜多樣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